![]()
这是老白第228篇原创笔记
前言
前几天刷到个短视频:
“现在的中年男人,有没有哪些事还能让你感到幸福?”
对我来说,每周末踢场足球,陪孩子打会台球,就是一种幸福的享受。
但上周末,目睹队友受伤倒地,确诊骨折后,我选择退出下个月的比赛名单。原因很简单,想起了哲学家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中那句话:
“幸福,并非通过直接追逐快乐获得,而是最大限度减少痛苦来实现。”
01 别在工作中找意义
年过40,经历的越多,越深信这个事实:
一个人如果对这个世界没有爱,无论做任何事,都注定会失败。
也就是说,所有成功,都离不开心态,但只有工作这件事,是个例外。
即使扎心也不得不承认: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热爱工作”这个词并不存在,毕竟,职场没几个人真正无法替代。
马克思说过:
“人之所以是人,就在于超越了纯粹的物质需求。但是,实现这个超越的前提,是物质需求得到满足。”
工作就是工作,如果你非要给它赋予意义,也别忘了这个前提:
人只有先吃饱,才有力气寻找。
02 别在职场上找幸福
曾在知乎看到个问题:为什么职场总让人觉得不幸福?
有个高赞回答说:
“职场是用脑的,生活是用心的。要是在该用脑的地方,跟别人讲心,就太悲哀了,更谈不上幸福了。”
10年前,转行进入现单位工作没多久,领导青睐,同事信赖,让在销售岗位长期被业绩压抑的我,感到一丝久违的“幸福”。
于是,我一边感觉知足,一边干劲十足。1年后,顺理成章升职,和老朋友分享喜悦时,他的一句话,仿佛一盆冷水当头浇下:
“你是不是飘了?分不清快乐和幸福的区别?”
事实证明他是对的,原因很简单:升职加薪的快乐是短暂的,无忧无虑的幸福,和职场这个环境本就存在天然矛盾,永远无法调和。
归根结底,职场追求的是效率和利益,而不是满足人们对幸福的定义。
03 别用愧疚感找平衡
前不久看了一部国外纪录片,讲述的是中年职场人生活状态,有个片段让我记忆犹新:
几位受访者下班后,不去小酒馆消遣,而是去便利店枯坐打发时间,只因为“按时回家会让人觉得我不够努力。”
我想,网上常说的“不配得感”,在这一刻被完全具象化。
职场上,很多人忙完了所有工作,却因为同事们在加班,而不敢准时下班;提前定好旅游路线,却因为上级一句“最近这么忙”而放弃休假。
这种过剩的“愧疚感”,根源往往只是为了他人和自己的心理平衡,却忽略了:
合理的拒绝不需要愧疚;正常的作息不需要解释;清晰的边界不需要羞耻。
请相信,“与其内耗自己,不如外耗领导”大部分时候并不可取,但它的内核值得铭记:
能让自己好过,就没必要用愧疚感,强行制造难过。
写在最后
参加过的前几届比赛,既有夺得亚军的高光时刻,也有小组赛就被淘汰的阴影笼罩。
这次决定退赛时,也曾担心被指责“临阵脱逃”,没想到递补队友兴奋的手舞足蹈。
丢开不必要的愧疚感,我终于明白:
原来,幸福不是来自于不确定的未来,而是在每个没有被痛苦占据的当下。
共勉~
感谢你读到这里,想必我的文字让你有所感触。
欢迎你点个关注,让老白有机会见证你的进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