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都漫行:窑火与碎瓷里的千年光阴
![]()
车过昌江大桥,风里便裹着独特的气息 —— 瓷土的湿润混着松柴的焦香,老巷的青石板映着窑火的微光。这座被称作 “千年瓷都” 的城市,从不是教科书里的单一符号:御窑厂的碎瓷片藏着皇权的严苛,古窑的烟囱飘着传承的烟火,陶溪川的老厂房酿着新生的创意,瑶里的溪水载着瓷茶的记忆。五天的漫游里,我在窑址与工坊间穿行,在碎瓷与新瓷间驻足,终于读懂景德镇最动人的密码 —— 是泥土在烈火中淬炼的坚韧,是文明在破碎中延续的温柔,在时光里凝成的独特肌理。
御窑厂遗址:碎瓷堆里的皇权印记
![]()
清晨的陶阳里还浸在薄雾中,御窑厂遗址的龙珠阁已在晨光里显露出轮廓。这座藏在老城中心的遗址,曾是明清两代皇家瓷厂的核心,如今八个棕红色的蛋型拱体建筑卧在遗址旁,便是以柴窑为灵感的御窑博物馆。还没进馆,先被门口的碎瓷墙吸引:上万块青瓷碎片拼成流云纹样,阳光穿过碎片的缝隙,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
![]()
展厅里的展品颠覆了对 “文物” 的认知。没有光鲜亮丽的完器,大多是碎瓷拼接而成的残件,或是画了一半的素坯。那排鸡缸杯残片格外醒目,口沿缺角,釉色不均,与拍卖会上的天价珍品判若两样。“御窑烧造要‘百选一二’,不合格的必须砸碎。” 讲解员指着一块龙缸碎片说,边缘还留着刻意敲打的痕迹。我凑近玻璃展柜,碎瓷缝里嵌着细小的窑渣,指尖仿佛能触到工匠开窑时的心跳 —— 满怀期待与瞬间失落的反复交替。
![]()
穿过展厅便是考古遗址区,裸露的地面上整齐排列着窑基遗迹。最震撼的是那片 “碎瓷坑”,密密麻麻的瓷片堆叠近三米高,青的、白的、青花的,在阳光下泛着冷光。社教专员正带着游客拼瓷片,我试着将两块青花残片对接,纹路刚好吻合,像完成一场跨越百年的对话。“这里出土过两百多万块瓷片,每一块都能还原当年的工艺。” 她的指尖划过坑沿,“这些破碎里藏着最真实的历史。”
![]()
走到遗址深处的佑陶灵祠,香火气息突然变得浓郁。祠堂里供奉着烧窑师傅童宾的塑像,墙上的文字记载着他投炉殉窑的故事:万历年间龙缸屡烧不成,童宾为救工友纵身入窑,竟换得龙缸烧成。晨光从祠内的花窗照进来,落在供桌上的瓷制供品上,那些温润的釉色里,仿佛藏着匠人不灭的魂魄。离开时回望龙珠阁,飞檐在蓝天映衬下格外清晰,这座曾监督御瓷生产的楼阁,如今成了碎瓷文明的见证者。
古窑民俗博览区:活态的制瓷史诗
![]()
午后的古窑民俗博览区里,窑火的温度透过青砖墙渗出来。这里保留着宋元明清四朝古窑,更珍贵的是活跃着一群非遗传承人,让千年制瓷工艺 “活” 了起来。刚进景区,就听见 “轱辘轱辘” 的声响,寻声走去,只见拉坯师傅正坐在转盘前,双手沾着瓷土,原本松散的泥团在他掌心渐渐升起,变成圆润的碗坯。
![]()
“要的是手、眼、心的配合。” 师傅姓王,指尖的老茧比瓷土还粗糙。他让我试着扶坯,刚一碰触,原本规整的器型就歪了。“泥有脾气,得顺着它来。” 王师傅接过转盘,手腕轻转,碗坯又恢复了匀称,“这手艺要练十年才敢独立拉大件。” 不远处的利坯工坊里,另一位师傅正用薄如纸片的利刀修坯,瓷屑像雪花般飘落,原本厚重的坯体渐渐变得轻薄透光。
![]()
最壮观的是那座清代镇窑,高达十米的窑身像座小土山,窑门旁堆着码整齐的松柴。“马上要开窑了。” 窑工李师傅掀开窑顶的观察口,里面的瓷器泛着暗红的光泽。他递给我一根长铁钩,“试试挑个碗出来?” 铁钩刚伸进窑膛,热浪便扑面而来,瓷碗的温度烫得手指发麻。李师傅却熟练地勾出一摞碗,釉色莹白透亮,“松柴烧的瓷才有这种温润的火气。”
![]()
逛到明代葫芦窑时,正遇上 “祭拜窑神” 仪式。村民们抬着窑神塑像绕行窑场,撒五谷、燃香烛,李师傅说这仪式传了上千年:“窑火要敬,才能烧出好瓷。” 夕阳西下时,窑烟顺着烟囱袅袅升起,与远处的昌江流水相映。古窑的美从不是静止的遗迹,而是拉坯的旋转、利刀的轻响、窑火的跳跃,是手艺在时光里流动的生命力。
陶溪川文创街区:老厂房的新生密码
![]()
傍晚的陶溪川亮起了暖黄色的灯光,老瓷厂的红砖烟囱在暮色中格外醒目。这片由建国瓷厂改造的文创街区,保留着锯齿形厂房、高大的窑炉遗迹,却又挤满了年轻的面孔。刚进街区就踩上了特殊的路面:用碎瓷片铺成的防滑道,青蓝白三色相间,脚踩上去能感觉到细碎的凹凸。
![]()
“这些瓷片都是当年的次品,以前要埋掉的。” 陶艺工作室的主人小陈正在整理瓷坯,她的工作室设在老原料仓库里,高大的木梁上还留着 “1956” 的刻字。墙上挂着她的作品:传统青花里混着几何纹样,杯底故意留着细小的气泡。“完美太无趣,瑕疵里才有个性。” 她递给我一个刚出窑的马克杯,杯沿有处轻微的釉裂,却透着独特的质感。
![]()
沿着老铁路改造的步道往前走,创意市集正热闹起来。摊主大多是年轻陶艺家,有的卖手绘瓷盘,有的展示釉下彩技法,最有意思的是 “瓷片首饰摊”:把明清瓷片磨成吊坠,配上皮绳,古老的纹样突然有了时尚感。摊主是位 95 后姑娘,她说:“奶奶以前是瓷厂画工,这些碎片是她攒下来的,现在换了种方式活着。”
![]()
走到街区尽头的美术馆,正在举办当代陶瓷展。巨大的展厅里,陶瓷装置与老窑炉遗迹共生:青花瓷片拼成的装置艺术悬在窑顶,光影透过瓷片,在地面投下流动的图案。一位艺术家正在现场创作,他把瓷土揉成不规则的块状,直接放进电窑,“景德镇的魔力在于,传统永远能给创新养分。” 离开时已近深夜,老烟囱的影子投在红砖墙上,像个巨大的惊叹号 —— 惊叹于传统与现代的奇妙交融。
瑶里古镇:瓷茶古道的岁月留痕
![]()
清晨的瑶里古镇还浸在水汽里,瑶河穿镇而过,河水清澈得能看见水底的鹅卵石。这座藏在群山间的古镇,曾是景德镇的瓷土来源地,也是 “瓷茶古道” 的起点,明清时的码头遗迹还留在河边。沿着青石板路往里走,家家户户的门前都堆着瓷土,几位老人正坐在门槛上拣选瓷石。
![]()
“以前这河里全是运瓷土的竹筏。”78 岁的吴爷爷指着河面说,他年轻时在瓷土矿做工,每天要把瓷石砸成碎块。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河对岸的山坡上有片废弃的矿洞,洞口爬满藤蔓,“那是宋代就有的老矿,瓷土最好。” 古镇的民居也藏着瓷的痕迹:有的墙基用废窑砖垒成,有的天井用碎瓷片铺地,连排水沟的盖板都是残破的瓷盘。
![]()
走到古镇中心的程氏宗祠,戏台正在演赣剧《对花枪》。台下的长凳上,茶农与瓷工坐在一起,手里捧着粗瓷茶碗。戏台旁的老茶馆飘出茶香,老板说这是本地的 “浮梁茶”,以前和瓷器一起走水路运到杭州。我点了杯绿茶,茶汤清冽,配着刚出炉的米糕,听老板讲古道的故事:“以前挑夫背着瓷器和茶叶,走三天才能到景德镇,脚上的草鞋磨破好几双。”
![]()
午后沿着瓷茶古道往山中走,石板路上还留着独轮车的辙痕。路边的古桥是用窑砖砌成的,桥栏上刻着 “乾隆年间修” 的字样。走到半山腰的茶田,满眼翠绿的茶树顺着山坡铺开,茶农正在采茶,指尖飞快地掠过嫩芽。“瓷土要山,茶叶要雾,瑶里刚好都有。” 他把采好的茶叶放进竹篮,茶香混着泥土的气息,漫过整个山谷。夕阳西下时离开瑶里,瑶河的水波里映着古镇的剪影,那些瓷土与茶香交织的岁月,仿佛还在水面轻轻荡漾。
寒溪村:茶田与瓷片的田园诗
![]()
从瑶里往东南行二十公里,便到了寒溪村。这座藏在群山间的小村,因千亩茶园闻名,更因 “大地之灯” 装置艺术成了隐秘的打卡地。清晨的茶园还蒙着薄雾,茶树整齐地排列在山坡上,像绿色的波浪。沿着茶园步道往上走,每隔几十米就有个瓷片拼成的标志物:有的是青花纹样,有的是简单的几何图形,都是村民用废弃瓷片做的。
![]()
“以前村里好多人在瓷厂做工,碎瓷片到处都是。” 村支书老程正在茶园浇水,他指着远处的装置艺术 “大地之灯”:巨大的金属架上镶嵌着各色瓷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艺术家来驻村,说这些碎片是宝贝,我们才想起用它们装饰茶园。” 走到茶园最高处的观景台,能望见整个村子:青瓦民居藏在茶田深处,昌江的支流绕村而过,远处的景德镇市区隐约可见。
![]()
午后的村史馆里,正展示着村民的 “瓷片记忆”。墙上挂着老照片:六七十年代的瓷厂车间、村民挑瓷土的场景,展柜里摆着不同年代的瓷片,从明清青花到建国后的粉彩,每一块都贴着主人的名字和故事。“这块是我妈当年画坏的青花盘,她攒了一辈子。” 村民李阿姨指着一块带牡丹纹的瓷片说,眼里满是怀念。
![]()
村头的老瓷厂改成了共享工坊,几位年轻人正在做陶瓷。他们是从景德镇市区来的陶艺家,租下老厂房做工作室。“这里的瓷土和茶叶一样,带着自然的灵气。” 一位姑娘举着刚画好的茶盏,釉色里混着茶末的颜色。傍晚的村口,孩子们在瓷片铺成的空地上玩耍,老人们坐在石凳上聊天,茶香与瓷土的气息在晚风里缠绕。寒溪村的美,从不是刻意雕琢的景观,而是瓷文化融入田园生活的本真模样。
![]()
离开景德镇那天,特意去昌江边看了日落。夕阳将河水染成金红,远处的窑烟与晚霞交融,岸边的碎瓷片在余晖里闪着光。回望这座城市,御窑的碎瓷藏着历史的厚重,古窑的窑火燃着传承的希望,陶溪川的老厂房孕着新生的创意,瑶里与寒溪的山水载着生活的诗意。景德镇从不是完美的 “瓷都标本”,而是泥土在烈火中淬炼,文明在破碎中延续的生动注脚。那些窑火与碎瓷交织的岁月,那些传统与现代碰撞的瞬间,都在时光里凝成最动人的风景,让人走了还想再回来。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