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持续至今的俄乌冲突中,位于乌克兰东部顿涅茨克州的红军城,一座战前人口仅约七万的小城,自2022年夏季起,成为俄乌两军激烈交锋的战场。
对红军城的争夺,也逐渐演变为整场战争中最漫长、最惨烈的战役之一,如同一台无情的“绞肉机”,持续吞噬着双方的力量与生命。
![]()
一,红军城,俄乌双方的“必争之地”
如今红军城,已经“兵家必争之地”,但从纯军事地理角度看,对攻守双方的意及迥异。
1,对俄罗斯:进攻跳板与消耗节点
红军城是通往顿巴斯腹地的通道。
在2022年乌克兰成功收复哈尔科夫地区北部后,红军城-塞弗尔斯克-利曼一线成为乌军在顿巴斯北部防线的关键支点。对俄军而言,夺取红军城理论上可为西进斯拉维扬斯克和克拉马托尔斯克——顿涅茨克州乌控地区的军事行政核心——打开通道。
![]()
然而,俄军始终未能攻陷红军城。
该地战事随即演变为一场消耗战,双方兵员、弹药与物资储备都在激战中急剧消耗。
由于俄军承担进攻任务,其损失远大于处于防守态势的乌军。
2,对乌克兰:防御支点与时间换取空间的堡垒
希尔斯基上任后,更重视乌军的生命,战略变为以守为主,伺机反攻。
战术上依托预先构筑的防御工事体系,乌军成功将俄军拖入代价极高的攻城战。
在此坚守的每一天,都在消耗俄方人力与装备,为国际军援到位和新部队训练争取时间,为反攻创造条件。
![]()
二,政治与象征维度:意志与胜利叙事基石。
1,对俄罗斯:急需的胜利与内部博弈筹码
战争已经持续三年半,克里姆林宫亟需一场明确胜利提振国内士气,证明“特别军事行动”仍在推进。
另外,乌东四州已经公投入俄,普京若要停火谈判,也需要拿下整个乌东四州,特别是顿巴斯地区。
2,对乌克兰:抵抗精神的图腾与国际信心标杆
乌克兰政府成功红军城塑造为乌克兰坚韧不拔、英勇抵抗的全球象征。如同马里乌波尔的“亚速钢铁厂”,“坚守巴赫穆特”传递出强大信息:乌克兰绝不会在领土上让步,寸土必争。这种精神象征对维持国内抗战意志和兵员招募至关重要。
持续坚守向西方盟友证明了乌军的战斗意志和有效运用援助的能力。
虽然红军城之后,还有三个要塞,但放弃此地可能被误解为士气低落或战力不济,影响未来重型武器援助决策。
因此,守住它成为向盟友展示信心和能力的活广告。
![]()
结论
红军城,这座曾经默默无闻的小城,在俄乌战争的炮火中,被赋予了全新而沉重的含义。
它不仅是地图上的一个坐标,更是俄乌双方意志、资源与战略耐力的巨大角力场。每一寸土地的争夺,都映照着两个国家在战火中的坚持与消耗。
然而,红军城的得失,并不足以决定整场战争的最终走向。
受制于更深层的结构性矛盾,俄乌战事仍将在僵持中持续。
在某一方彻底落败之前,这场持久战,恐怕还远未走到终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