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Partner
Bring you to the side of science
![]()
导 读
开着车,人“断片儿”了,自己还不知道——这是不是比恐怖片故事还惊悚...但你知道吗?有52%的糖尿病患者都曾经在日常生活中经历过低血糖,其中10%是在开车时发生的。更恐怖的是,如果你是打胰岛素的患者,那么90%就会经历低血糖,22%在开车时发生,4%酿成了不可挽回的车祸。
![]()
不过别慌,现在有个“随身保镖”能解决这事儿。一个贴在身上的小玩意儿,在你“犯迷糊”之前就把你叫醒。这项研究2025年3月发表在《糖尿病研究与临床实践》上。来,让我们看看科学是怎么教我们保命的!
走,跟伙伴君来!
今日主笔 | 旻宏
开着车,人“没”了:糖尿病司机最该警惕的魔鬼时刻
开车低血糖,比酒驾还可怕的隐形杀手
各位科学伙伴,先别急着往下翻,我问你一个问题:
如果让你在酒驾司机和低血糖的糖尿病司机之间选一个坐他的车,你选哪个?
别选了,都是送命题。
但有一个细节很多人不知道——酒驾至少你能闻到酒味,知道这哥们儿不对劲。而低血糖的司机?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出事儿了。
这就是今天要聊的话题:糖尿病患者开车时的低血糖危机。
在一项调查显示(就是那种让人背后发凉的调查),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中:90%经历过低血糖,22%在开车时发生过低血糖,4%因此造成了不可逆的交通事故!
你品,你细品。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马路上每100个打胰岛素的司机,就有4个是移动的马路杀手预备役。
更可怕的是什么?91%的低血糖发作是无症状的。
对,你没看错,九成以上的低血糖,患者自己都不知道。
就像温水煮青蛙,等你发现不对劲的时候,判断力已经严重受损,方向盘在你手里就跟面条一样软。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开车这么危险?
这里要给大家科普一个残酷的真相:
低血糖不是有点饿那么简单。
当血糖低于70mg/dL(3.9mmol/L)时,你的大脑就开始断电了。要知道,大脑这个器官特别挑食,它只吃葡萄糖这一道菜。血糖一低,大脑第一个撂挑子。
症状包括但不限于:
反应迟钝(刹车?那是什么?)
视力模糊(红灯?我以为是装饰)
判断力下降(我觉得我能超过那辆大卡车)
意识混乱(我是谁?我在哪?我在干嘛?)
最魔幻的是什么?
很多糖尿病患者因为经常性低血糖,身体已经习惯了,连警告信号都不发了。医学上管这叫低血糖无感知症(hypoglycemia unawareness)。
翻译成人话就是:身体已经躺平了,爱咋咋地吧。
这就像你家的烟雾报警器,天天误报,你烦了,把电池拆了。结果真着火的时候,你在梦里跟周公下棋呢。
三、“救命稻草”登场:会报警的血糖监测仪
好了,铺垫了这么多恐怖故事,该说说今天的主角了。
日本名古屋大学医学研究生院的Takeshi Onoue和Hiroshi Arima医生带领的团队,搞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实验。
他们找来30个打胰岛素、每周至少开车3次的糖尿病患者,给他们配备了一种特殊的装备——持续血糖监测仪(CGM),具体型号是FreeStyle Libre2®(雅培公司出品)。
![]()
这玩意儿有多神奇?
想象一下,你皮肤上贴着一个硬币大小的传感器,它每15分钟测一次你的血糖,一旦发现血糖低于80mg/dL(4.4mmol/L),立马嘀嘀嘀报警,还带震动提醒。
就像你的手机电量低于20%会提醒你充电一样,这个设备在你电量过低时提醒你充电(吃糖)。
研究设计特别严谨,采用了随机交叉试验:
警报期:4周,开启低血糖警报功能
无警报期:4周,关闭警报功能(但仍在监测)
中间还有8周的清洗期
这样每个人都既当实验组又当对照组,避免了个体差异的影响。
结果:神奇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
研究结果出来后,连研究者自己都惊了。
首先是低血糖发生率:开启警报时,开车时低血糖发生率:19% 、关闭警报时,开车时低血糖发生率:33%。
也就是说,警报一开,低血糖发生率直接砍掉近一半!
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效果更明显:整体低血糖时间减少了4.4%,血糖在正常范围内的时间增加了15.2%。
更有意思的是问卷调查结果:63%的参与者表示,低血糖警报增强了他们开车时的信心:收到警报后,57%的人会立即检查血糖,43%会口服葡萄糖,43%会吃东西或喝饮料。
这就是科技改变生活的典型案例——一个简单的报警功能,可能就救了一个人,不!一车人的命。
科学的力量:为什么这个小玩意儿这么管用?
这里要表扬一下研究团队的细心。
他们把警报阈值设在80mg/dL(4.4mmol/L),而不是70mg/dL的低血糖标准线。
为什么?
因为他们懂得一个道理:预防永远比治疗重要。
就像你不会等到油箱见底了才去加油,而是看到油表警告灯就该找加油站了。80mg/dL的设定,给了司机足够的反应时间,在认知功能受损之前就能采取行动。
这个研究还揭露了一个让人细思恐极的事实:
在为期4周的盲测期间(关闭警报但仍在监测):100%的参与者经历了低血糖(<70mg/dL),52%在开车时发生低血糖。但问卷调查中,只有42%的人记得自己开车时有过低血糖。
看明白了吗?一半的低血糖,患者自己都不知道!
这就是为什么需要这种外挂的原因——当你的身体感知系统失灵时,你需要一个可靠的外部预警系统。
未来展望:当血糖仪遇上智能汽车
研究团队的野心不止于此。
在后续调查中,参与者们提出了更多脑洞大开的需求:30%希望警报能显示在汽车导航屏幕上,26%想要语音播报血糖水平,26%希望血糖数值能实时显示在车载系统上。
想象一下未来的场景:
你的特斯拉(或者华为、深蓝、比亚迪,支持国产)检测到你的血糖过低,自动语音提醒:检测到驾驶员血糖偏低,建议立即补充葡萄糖,最近的服务区还有2公里。
如果你没有响应,车辆自动减速,打开双闪,缓缓靠边停车,同时通知紧急联系人...
这不是科幻,这是正在发生的未来。
目前,美国联邦汽车运输安全管理局(FMCSA)已经开始放宽对胰岛素治疗患者的商业驾驶限制,前提是他们能提供CGM数据证明血糖控制良好。
甚至一些航空公司也开始允许使用胰岛素的飞行员继续飞行,只要他们提交CGM监测数据。
科技,正在打破糖尿病患者的职业天花板。
旻宏说两句:技术很贵,但命更贵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说得这么好,这玩意儿肯定很贵吧?
确实不便宜。FreeStyle Libre2一个传感器(可用14天)大概300-400元,一年下来小一万。
但我想问一个问题:
一年一万块,换你和路人的生命安全,贵吗?
(可以先来包提神的糖糖备着)
况且,随着技术普及和医保覆盖,价格只会越来越亲民。
这个研究最大的意义,不是告诉我们科技有多牛,而是提醒我们: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开车不仅是个人自由的问题,更是公共安全的问题。
如果你身边有打胰岛素的朋友还在开车,把这篇文章转给他。不是为了吓唬他,而是告诉他:有办法让开车变得更安全。
毕竟,马路不是赛车场,更不是赌场。
每一次安全到家,都是一次小确幸。
每一个警报声,都可能是一次生命的挽歌。
别让低血糖,成为你人生的最后一个弯道。
本文仅作科普分享使用,欢迎小伙伴们点、收藏、关注,以备不时之需,当然更欢迎您把
介绍给周边可能需要的更多伙伴们呀。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