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舞台剧《繁花》来到终季,怎么为这个神奇的故事做结尾?整个创作集体历经两年编撰删减,重新组织小说最有意思的材料,与舞台剧第一季、第二季有所勾连,又独立成章。”10月27日,导演马俊丰在《繁花》终季彩排现场说,“我们已经做了整整8年,这8年来,我们和剧中角色、小说一起成长。”
![]()
舞台剧《繁花》终季彩排
10月28日至11月2日,第24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参演剧目、舞台剧《繁花》终季将在上海美琪大戏院首演。该剧改编自金宇澄获茅盾文学奖小说,以细腻笔触复刻上海半个多世纪市井风情与人物命运。2017年,上海文广演艺集团宣布将35万字小说《繁花》搬上舞台。随着终季全新亮相,国内戏剧界仅见的舞台三部曲大制作终告完成。连续8场《繁花》终季首演,将为跨越8年的舞台史诗画上圆满句号。
还原“上海的肌理与呼吸”
自2017年启动排练,2018年1月首演,舞台剧《繁花》始终以“忠于原著”为创作核心,将金宇澄笔下错综复杂的时空与人物命运娓娓道来。从小毛、阿宝、沪生、姝华、李李等主要角色的悲欢离合,到大自鸣钟、莫干山路、思南路等城市地标的时代蜕变,舞台剧以极具质感的布景、方言对白及年代符号,还原小说中“上海的肌理与呼吸”。
![]()
![]()
![]()
![]()
![]()
“舞台剧更忠于小说原著,与电视剧完全不一样。”马俊丰笑言,“我们剧组都是书粉,喜欢金宇澄老师的小说。对我们来说,终季演出非常不容易,更多是心中不舍,不想与《繁花》告别。排《繁花》和其他所有剧目的感受都不一样,它给我带来的快乐远大于其他感受。这么多年来,小说《繁花》也一直是整个剧组台前幕后所有演职人员创作的灵感源泉,我们时不时地会从小说中摘取精彩的字句,将它还原到舞台上。”
《繁花》前两季演出18轮120场,北至北京、南至香港,观演人次超过10万,受邀参加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阿那亚戏剧节,获“壹戏剧大赏”“华语戏剧盛典”等八项戏剧大奖。9月初,由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文广演艺集团出品,上海市演出公司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共同制作的《繁花》终季首轮开票,仅10分钟票房超过100万元,又紧急增开两场。
“我喜欢舞台剧《繁花》的生命力,它是我笔下上海的另一个原型。”金宇澄在《繁花》终季建组之初便亲赴现场,与主创及所有演员展开对谈,回溯创作源头,将角色背后的原型故事与时代背景细细拆解。
小毛、阿宝、沪生、李李……一个个亲切得仿佛多年好友的名字,舞台剧《繁花》走到尾声,所有角色将迎来一个宛如儿时追电视剧般充满期待又害怕面对的大结局。“剧场容量有限,我们面对小说大量情节进行再选择,重新组合和拼贴。”直到首演前最后一天,马俊丰与剧组仍在调整,“选择舞台剧最后结局应该是美好的、明亮的,还是有一点点惆怅、一点点伤感。”
十二宫格呼应“人生的堡垒”
舞台剧《繁花》第一季以转台装置打造“流动的盛宴”,第二季以履带、车台等装置展现“匆匆的过客”之后,终季突破性采用十二宫格舞美装置,配合多媒体、灯光呈现人间百态。
马俊丰解读三季不同的舞台意象,“第一季讲人生周而复始,不少饭桌吃饭戏,我们用了圆盘性舞台设置,第二季讲匆匆过客,好朋友、亲人、爱人在身边擦肩而过,舞台有无数纵横向的履带。终季,大家都生活在小格子里。十二宫格犹如格子里面的人生被放大,它是我们的堡垒,滋润着我们,丰富着人生,也禁锢着我们,是需要冲出去的牢笼。当然,观众也可以有自己的理解放进来。”
![]()
马俊丰与终季李李扮演者杜若溪
如何满足小说读者的期待?如何延续前两季观众的沉浸体验?如何让新观众无缝接入“《繁花》宇宙”?马俊丰与编剧温方伊、艺术总监张翔及整个舞美灯光技术团队,通过精炼主线、强化人物弧光与时空线索的清晰铺陈,构建了独立成章又相互关联的叙事体系。
“从一开始写剧本,我们就设定了原则——没有看过前两季的观众,没有看过小说,甚至没有看过电视剧的观众,可以毫无障碍进入终季故事,只不过他看戏时会有更多奇幻、迷离的神奇效果。看过第一季、第二季的观众,在《繁花》终季看到的是互文,带着记忆的回溯,补充主线故事,这是我们设计终季的一些巧思。”
“《繁花》三部曲其实是三兄弟的故事。”马俊丰介绍,“第一季以阿宝为主线,第二季侧重沪生,终季围绕小毛的生和死展开。”
![]()
杜光祎与剧中“妈妈”张芝华
饰演小毛的杜光祎,8年来一直在《繁花》剧组,从临近而立到奔向不惑,“角色和剧组成员的人生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繁花》魅力或许也在这里。”前几年,杜光祎从自己的父亲身上汲取饰演小毛的灵感。这几年,他的年纪越来越接近剧中小毛,对人生的理解与小毛也越来越相似。
它是上海生活的百科指南
2017年12月,《繁花》第一季在静安文化馆排练,排练厅响起沪剧名家王盘声《志超读信》,为演员们寻找创作灵感。咿咿呀呀的上海话夹着老唱片独有的沙沙声,时间仿佛一下子停滞了。“小毛”“银凤”为一场六十年代戏对词,而马俊丰手中时而拿小说,时而拿剧本。
![]()
![]()
《繁花》第一季
回首8年前,用《志超读信》给年轻演员培养感觉,马俊丰感叹,“第一季首演后,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修改,网站评分从7.4升到8.0。随着对小说文本的深入研究,年纪增长,对故事有了不一样的认识。第二季又发生了很多不一样的改变,到终季,我们终于要跟这个故事说再见了,有很多的不舍,不知道该怎么走出故事,怎么把结尾收好,怎么让观众不要失望。”
![]()
![]()
![]()
《繁花》第二季
《繁花》第一季时,马俊丰没有孩子,第二季时,他成为了父亲,“身份的转变,对《繁花》理解非常不一样,处理家庭生活复杂关系时候,再回过头看小说,发现它是个法宝。书中有着成年人世界的无可奈何,滋养又反哺了我们的生活。它不仅是艺术作品,更是生活的百科指南。”
作为新上海人,马俊丰对上海的许多认知源自《繁花》,“比如上海人的处事方式、智慧、隐忍、坚韧,都从这个故事中得到,再反观身边的上海人,让我非常安心地生活在这个城市,与他们水乳交融,一起为上海的明天做贡献。”
舞台剧《繁花》三部曲全国巡演计划已提上日程,首站苏州湾大剧院11月20日、21日演出已开票。未来,它将持续以艺术之力,连接文学与剧场、历史与当下,在更广阔的舞台上书写属于中国人的时代记忆。
原标题:《历时8年,《繁花》终季首演,再见小毛阿宝沪生李李》
栏目主编:施晨露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诸葛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