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九江市柴桑区:老社区改造见成效

0
分享至

本文转自:人民网-江西频道

“我们院里改造得好、活动场地大,附近的居民都喜欢到我们社区来玩!”近日,在九江市柴桑区沙河街道九一六社区,居民贺旭细数社区的新变化——平整的柏油路、错落的口袋公园、智能充电设施、温馨养老驿站……这个包含20世纪80年代、90年代老旧小区与新建商业小区的社区,正以崭新面貌让4800名居民的幸福在家门口“原地升级”。

“以前不好停车,小区消防通道经常被占,现在不仅通道畅通,还多了微型消防站,住着更安心。”居民肖健中说。此次改造将安全放在首位:更新人防工程防护设施与消防基础设施,完善微型消防站和避灾安置场所;强化消火栓维护,整治消防“生命通道”与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搭建社区灾害风险动态监测平台,常态开展应急演练。

柴桑区住建局项目建设股股长王敏介绍,改造工作遵循省住建厅“5维度+12板块+39项指标”体系,通过发放4000余份调查问卷,收集建议60余条,将群众合理诉求纳入改造范围。以“需求清单”匹配社区资源,形成“资源清单”,再生成“项目清单”,科学推动社区建设。

如今,九一六社区已成为“生活舒适便利、居住韧性安全、治理体系成熟、服务智慧高效”的示范社区。共享书房里居民静读,百姓健身房内挥洒汗水,便民市场里烟火气十足。社区实现便利店、早餐点、维修点全覆盖,扩建200平方米养老服务设施,增设托育中心、医疗站等嵌入式服务设施;新建的2处口袋公园与儿童游乐场所,将建筑灰空间打造成居民交往“第三空间”。

“现在小区有了智慧安防系统,隐患能实时监测,外墙也做了节能改造,既保温又安全。”社区工作人员介绍。通过搭建省、市两级“智慧社区管理平台”,推广物联设备应用,同时对9栋老旧建筑实施外墙节能与屋顶防水保温改造,建设1.45万平方米海绵城市设施,整治雨污管网9600米,彻底解决雨天积水问题。

九一六社区还充分发挥地质文化底蕴优势,打造地质展示馆,既承担社区文化展厅功能,又常态化组织群众文体活动,巧妙融入本地文化元素,助力人文社区建设。

社区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党组织体系,建立居民议事机制,推动“大事小事商量着办”;开展物业“清零行动”,探索物业社会化改革,让党建引领成为社区治理的“红色引擎”。

自今年4月开工以来,九一六社区已新增电动自行车充电车位2处、停车位402个,建设下沉式绿地8000平方米,实施道路“白改黑”2万平方米、架空线下地4.5万米,增设照明灯136盏。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九一六社区通过系统化改造,补齐了公共服务短板,构建了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陈音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人民资讯 incentive-icons
人民资讯
人民网内容聚合分发业务
483492文章数 5599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