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德国那位新外长,叫瓦德富尔的,高调宣布说26号要来咱们中国访问。这本来也正常,两国交往嘛。
结果,就在25号,访问的前一天,德国外交部突然发了个声明,说这趟访问“无限期推迟”了。
哎?你这唱的是哪一出?
德国人给的理由,听着就让人来气。他们说,“非常遗憾”,因为中方“目前确认安排的行程”,只有王毅外长和他们外长的会晤。
这话什么意思?我给大家翻译翻译:“我堂堂德国外长来了,你们中国就安排个外交部长跟我见?规格太低了!我不高兴了,我不去了!”
![]()
好家伙,我真是头一回听说,来别人家做客,还嫌主人安排的“菜单”不合胃口,当场掀桌子不吃了。
这位瓦德富尔外长,真是太把自己当回事了。
咱得看看现在是什么时候。2025年10月,咱们国内自己的事儿一大堆。国际上呢?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刚开完,紧接着东盟(ASEAN)这边的会又来了。咱们的日程表排得满满当当。这种情况下,能抽出时间来,安排两国外长坐下来好好谈,这已经是拿出诚意了。
结果德国倒好,不领情,还觉得受了天大的委屈。
说白了,他们想要的,压根就不是一次平等的外交会晤。他们想要的是“高规格”接待,想要见到咱们更高级别的领导。他们想要的是那种“众星捧月”的感觉,是那种他们跑到北京来“训话”,咱们还得毕恭毕敬听着的派头。
可惜啊,大清早就亡了。2025年的中国,不吃这一套。
你要问,他为什么非要这个“高规格”?他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
这事儿吧,你得看他来之前都干了些啥。
就在宣布访华没几天,这位瓦德富尔外长,特意接受了德国媒体的采访。那话说得,叫一个“理直气壮”。他说,他来中国,要当面跟咱们提好几个“议题”,点名了稀土出口问题,还有台湾海峡的和平稳定问题。
你听听,这是来谈合作的口气吗?这是来下“最后通牒”的。
尤其是在台湾问题上,他那套说辞,简直是把他前任,那位特爱“说教”的贝尔伯克的衣钵学了个十成十。
瓦德富尔宣称,德国“坚持一个中国政策的立场没有改变”。嘿,一听这话还行,对吧?但你别急,重点全在后半句。
![]()
他跟着就说,德国“有权自行决定政策的具体实施”,还说“不支持以武力改变台海现状”。
看明白这文字游戏了吗?
咱们外交部在10月24号的记者会上,回应得清清楚楚,一针见血:“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这是一中原则最完整最准确的表述,也是唯一的表述,没有任何‘自定义’的理由和空间。”
外交部还补了一刀,直接点破了德国的心思:“只说维护台海现状,却不说反对‘台独’,这实质上是对‘台独’活动的纵容支持。”
![]()
这话多重?等于当面撕下了瓦德富尔的遮羞布。
你嘴上说着“一个中国”,行动上却想搞“自定义”,想给“台独”留后门、撑腰。你揣着这么个“议题清单”,摆明了是来挑衅的,是来试探咱们底线的,你还反过来怪咱们“接待规格”不够?
这不就是典型的“揣着明白装糊涂”,还想“既要…又要…”吗?
咱们中国有句老话,叫“帮你是人情,不帮你叫本分”。
你德国外长,在来之前就大放厥词,摆出一副“教师爷”的架势,要在中国的核心利益问题上指手画脚。这种情况下,中方还愿意跟你谈,安排外长会晤,这已经是仁至义尽,是“人情”了。
![]()
我们平等接待你,按规矩办事,这是“本分”。你有什么资格在这儿叫屈喊冤,嫌这嫌那?
你看看那些真正跟咱们关系好的国家,人家在台湾问题上表态,从来不打马虎眼,不玩什么“解释权”。人家是旗帜鲜明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更强调“尊重中方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这才是朋友该有的样子。
德国呢?嘴上说一套,心里想一套,行动上又是另一套。这种“三面派”的作风,还指望谁给你好脸色?
所以啊,这次中方只安排外长会晤,说白了,就是一种清晰的态度: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你是朋友还是豺狼,你先自己掂量清楚,把态度摆正了,咱们再谈别的。
![]()
你态度都不正,还想要“高规格”?对不起,没空,后面排队去吧。
这事儿一出,德国国内自己都吵翻了。
德国的《焦点》杂志就有篇评论说得特别实在。他说,现任外长瓦德富尔,在对华事务上,完全延续了前任贝尔伯克的“说教模式”。但问题是,“中国人不接受任何人是他们的‘教师爷’。”
这篇文章还说:“对德国政府来说,更加明智的策略应是向中国学习,而非惩罚。”
这话,德国那些高高在上的政客们,真该裱起来,挂在办公室,天天看三遍。
他们总觉得,德国还是那个“欧洲领袖”,中国还是那个需要“被指导”的学生。他们忘了,这个世界,早就变天了。
![]()
尤其是现在,2025年,全球的政治格局正经历一波剧烈的洗牌。
大洋彼岸,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2.0版正在火热上演。大家也都看到了,特朗普对欧洲这些“老盟友”是什么态度。是动不动就挥舞关税大棒,是天天逼着他们掏北约军费,是把“盟友”当“小弟”甚至“钱包”使。
德国和一众欧洲国家,现在正好处在一个极其尴尬的十字路口。
他们是被特朗普政府的“毒打”给打蒙了。往前一步,是放下身段,真正平等地和中国改善关系,一起在经济上抱团取暖,应对美国的压力。
往后一步,就是继续死要面子活受罪,甚至把对中国强硬,当成是对特朗普表忠心的“投名状”,指望美国大哥能高抬贵手,少“打”自己几下。
很不幸,从瓦德富尔这次的表演来看,德国似乎正倾向于后一种选择。
![]()
他们可能觉得,对中国秀肌肉,既能在国内捞点政治资本,也能给美国那边交差。
但他们算错了一笔最大的账:德国经济,到底离得开谁?
咱们就说最现实的。这些年,德国经济为什么能撑得住?汽车、化工、机械制造,这些德国的“命根子”,最大的市场在哪儿?
在中国!
你去看看大众、宝马、奔驰,他们全球销量的半壁江山,都是靠中国消费者撑起来的。你去看看巴斯夫(BASF),这几年在欧洲本土关厂裁员,转手就在中国广东湛江砸下100亿欧元,建一体化基地。
为什么?因为只有中国有这么庞大、稳定、升级的市场,有这么完善、高效的产业链。
![]()
德国的企业家们,心里跟明镜儿似的。他们一边在欧洲叫苦不迭,抱怨能源成本高、政策限制多;一边用真金白银“投票”,拼了命地加码中国市场。
这就形成了2025年德国最魔幻的一幕:商界在拼命“向东看”,政界却在拼命“向西看”。
瓦德富尔这些政客,为了自己那点可怜的“政治正确”和“价值观优越感”,不惜拿德国的“饭碗”当赌注。
他这次来,不是还要谈“稀土出口”吗?
这不就更说明问题了?你德国的“工业4.0”,你的电动车,你的高精尖设备,哪一样离得开稀土?而全球稀土产业链,谁说了算?
![]()
你一方面在关键资源上对咱们有求于人,另一方面又在咱们的核心利益问题上(台湾)指手画脚。你这不叫“外交”,这叫“碰瓷”。
中国这次的回应,就是明确告诉德国:想吃饭,可以,先把碗端平了。你不能一边想吃中国的饭,一边还想砸中国的锅。天下没有这样的道理。
所以,瓦德富尔外长这趟“推迟访华”,在我看来,压根不是什么“遗憾”。
这是一种必然。
这是德国乃至欧洲一些老牌国家,在“黄金时代”的旧梦,和2025年的“残酷现实”之间,一次剧烈的碰撞。
他们总以为自己手里的“价值观”是王牌,可以到处指点江山。他们忘了,在绝对的实力和国家核心利益面前,一切空谈“价值观”的“说教”,都是纸老虎。
![]()
中国愿意跟你平等相待、互利共赢,那是看在几十年合作的情分上,是看在全球化的大局上。
但如果你非要把这份“情分”当成你“放肆”的资本,非要来挑战咱们的“本分”和“底线”。
那对不起,咱们不惯着。
这次的外交风波,短期看,是德国外长“赌气”不来了。长期看,这是中德关系,乃至中欧关系的一次“压力测试”。
球,现在踢回给了德国。
是继续抱着那份可笑的“教师爷”优越感,在“说教”的死胡同里走到黑?还是赶紧醒醒,认清现实,学会什么叫“相互尊重”,什么叫“平等相待”?
希望德国和那些还在梦游的欧洲国家,好自为之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