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前,福建因山岭阻隔、海防前沿,铁路寥寥,全省仅鹰厦线一条干线。进入新世纪之后,福建以“跨越山海”之势奋起直追:2009年温福高铁开通,福建率先进入高铁时代;2015年合福高铁通车,八闽大地首次拥抱“350公里时速”;2023年我国首条跨海高铁——福厦高铁投运,让福州—厦门形成“一小时生活圈”。截至目前,全省铁路营业里程突破4700公里,其中高铁超过2200公里,路网密度居全国前列,“三纵六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基本成型。
![]()
然而,在闽南金三角——厦门、漳州、泉州三地,虽有福厦、龙厦、厦深等多条干线交汇,却缺乏一条真正“公交化、同城化”的轨道交通工具,城市间通勤仍依赖公路,高峰期拥堵不堪。为补齐这一短板,福建省早在多年前便提出规划建设厦漳泉城际铁路R1线,并成为福建由“高铁大省”迈向“轨道上的都市圈”的关键一步。
据悉,厦漳泉城际铁路R1线项目起于泉州东站,经泉州中心市区、晋江机场、南安水头,跨海进入厦门翔安机场,再沿厦门湾南岸西行,终至漳州金塘站,全长175公里,设站25座(含预留),设计时速160—200公里,投资估算超过700亿元。线路一次性贯通三地核心资源:泉州制造业集群、晋江鞋服品牌、厦门现代服务业与漳州石化基地,并串联泉州东、晋江机场、翔安机场、厦门东、高崎、漳州站六大交通枢纽,被《福建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规划》定位为“闽南沿海城际主骨架”,承担“公交化、通勤化、机场化”三大使命。建成后,漳州核心区至厦门半小时、至泉州1小时可达,三地市民将首次拥有“地铁式”跨市出行体验。
经过多年的筹备,进入2025年之后,厦漳泉城际铁路R1线前期工作已经进入冲刺阶段: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年内全线开工”,泉州、厦门、漳州迅速响应,掀起“百日会战”。
1. 泉州段:先行段“池店站”土建招标已完成
池店站位于晋江机场连接线与绿洲路交叉口,为地下两层岛式车站,设3个出入口,采用明挖法施工,最大限度降低对既有交通的影响。9月25日,站体土建及监理招标尘埃落定,施工队伍即将进场;同期,泉州段70.93公里全线初勘报告通过专家评审,15座车站站位基本稳定,268亿元投资概算已编制完成,为年底全面开工打下法律与资金双重保障。
2. 厦门段:机场段主体封顶,预留“零换乘”
厦门先行工程分为两部分:一是翔安机场站土建预留二期,二是围头湾跨海隧道U型槽。6月30日,机场段1560米主体结构提前封顶,年底将完成竣工验收,未来与地铁3号线、4号线在翔安机场站形成“零距离换乘”,打造国内罕见的“空—铁—城”立体枢纽;8月24日,围头湾段0.82公里明挖隧道启动招标,标志着厦门段由“预埋”转向“正线施工”。
3. 漳州段:全线设计一次招标,年内动工
漳州段50.1公里、11座车站(地下6座、高架4座、预留1座)一次性完成初步设计与施工图招标,创福建城际先例。目前,K1、K2、K3三个岩土标段初勘报告全部通过评审,龙海站先行节点已具备进场条件,计划12月正式开挖。
![]()
根据测算,R1线远期日客流将突破65万人次,直接服务厦漳泉主城区1200万人口。项目建成后,三地通勤时间缩短50%以上,产业协作成本大幅下降:泉州制造可在1小时内抵达厦门自贸片区报关出海;厦门软件园工程师可住在漳州港,半小时到厦门岛内上班;游客从翔安机场落地,30分钟直达泉州西街吃面线糊,1小时到漳州古城听南音。更重要的是,R1线将与规划中的R2、R3线共同组成“闽南城际环”,预留向龙岩、潮汕延伸条件,为海峡西岸城市群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提供“硬核”轨道支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