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曹雪娇
10月25日,“关爱干眼患者,启迎原生泪液时代——2025年干眼诊疗新进展与眼表健康生态构建大会”在北京召开。记者了解到,这场由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眼科专业委员会主办的高规格学术盛会,汇聚了多名眼科权威专家与公益力量,针对当前社会高发的干眼问题传递诊疗新进展,推动公众眼健康认知升级。
![]()
大会现场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深度渗透生活,年轻人长期依赖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眼干、眼涩等症状也愈发普遍,但在生活中,干眼问题又常常被忽视。中关村精准医学基金会创始人何勇先生在大会上介绍,大多数人还停留在“眼睛干就滴眼药水”的认知阶段。实际上,单纯的外部补水不仅无法解决眼部泪液分泌不足的问题,反而可能会陷入“越滴越干”的恶性循环。其中,远大医药特别邀请厦门大学眼科研究所刘祖国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张明昌教授等权威专家参与,正是希望打破公众“被动补水”的误区,助力大家从“补水”治标转向“生水”治本。
![]()
厦门大学眼科研究所刘祖国教授
当前我国干眼人群分布与发病态势如何?对此,与会专家、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张明昌教授给出专业介绍。他表示,目前我国尚未开展全国性的干眼流行病学调查,但从各地局部调查数据来看,我国的干眼患病率达30%左右。且当前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高度依赖视频,也将导致未来干眼问题或更严峻。从发病群体看,过去干眼患者以中老年人为主。但随着电子产品使用频率增加、隐形眼镜佩戴人群扩大,以及市面上药物获取门槛降低带来的滥用问题,中青年乃至青年人的干眼发病比例正逐年攀升,干眼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趋势。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张明昌教授
“现在通过网购、超市等渠道很容易买到各类眼药,同时人们也能轻易接触到各类自身并不完全理解的科普知识,甚至会受网红药推广的影响,盲目用药现象十分普遍。”张明昌教授解释,眼部治疗具有极强的个性化需求,不当用药可能会“越滴越干”,还可能造成眼表损害甚至失明。他提醒,症状较轻的干眼患者,适当使用人工泪液通常不会有太大问题;但中重度干眼患者,务必前往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明确诊断。
作为本次大会的核心学术环节,远大医药同时邀请厦门大学眼科研究所刘祖国教授、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晋秀明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接英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万鹏霞教授等多位权威专家,进一步围绕干眼前沿进展、干眼诊治及临床实践等内容展开深度研讨。其中,通过神经调节这一创新疗法解决人工泪液治疗中的局限性问题成为大会的焦点话题。
“天然泪液含有1500多种蛋白质、20多种黏蛋白、电解质、脂质等复杂成分,兼具润滑眼表、抗感染和抗炎等多重功能。”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接英教授接受极目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临床现有一些人工泪液成分相对简单,仅能模拟部分泪液功能,且易快速流失,也影响药物效果。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接英教授
接英教授进一步补充,上述提到的神经调节创新疗法是指可通过鼻喷雾剂药物调节神经触发反馈,进一步调节泪腺、睑板腺等,从而促进泪液中的水液、脂质与黏蛋白的分泌。通过神经调节的机制,形成的泪液可最大限度接近原生泪液的效果,同时具有营养成分与抗炎成分等。
“也可以总结为‘眼病鼻治’,相当于打开鼻腔内的‘神经开关’,通过人体自身的神经反射机制促进人体泪腺泪液分泌,为干眼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接英教授表示,这种神经调节治疗方法并非像人工泪液一样起到替代作用,而是让眼睛重新自己修复生存,不依靠外界补给。在他看来,伐尼克兰鼻喷雾剂这类治疗产品的上市,标志着干眼治疗从被动补充进入了一个自给自足的全新阶段。
除学术交流外,公益力量的参与也让本次大会的眼表健康科普更接地气。知名演员黄圣依来到大会现场与医学大咖共同参与公益访谈,探讨在当下的屏幕生存时代“全年龄”抵抗干眼的困境,并接受中关村精准医学基金会“关爱眼健康公益大使”授牌。会上,黄圣依提醒:“自己的眼泪是无价的,一滴健康的眼泪对眼睛的滋润十分宝贵。”她还以演员、母亲的身份进一步分享用眼心得。面对高发的干眼问题,她呼吁公众建立科学护眼意识,主动守护眼健康。
![]()
黄圣依接受“关爱眼健康公益大使”授牌
(来源:极目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