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同桌欠我1.2万三年不还,我去办销户,柜员一愣:您确定吗?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高中同桌欠我1.2万拖了三年没还,我到成都银行办销户,柜员一愣:您确定吗?这卡里剩了不少钱
创作声明:本故事纯属虚构,旨在探讨复杂人性而非提供现实债务解决方案。文中人物关系与情节均为艺术创作,不涉及任何不当导向。请读者理性看待故事内容,切勿模仿或对号入座。

“您确定要销掉这张卡吗?”

年轻的柜员抬起头,脸上写满了程序之外的困惑。

她推了推眼镜,又重复了一遍,声音不大,却像一颗石子投进林玥平静的心湖。

“我确定。”林玥点头,指尖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她不想解释,只想快点结束这一切。

“可是……”柜员的声音压得更低,带着一丝不可思议,“这张卡里,还剩了不少钱啊。”



01

这是林玥走进这家成都银行之前,唯一没有预料到的情况。

闷热,是成都夏末秋初的常态。

空气像一床湿重的大棉被,严严实实地裹在人身上,让人从骨头缝里透出一种黏腻的烦躁。

林玥坐在银行冰冷的塑料等候椅上,手里捏着一张排号单,C区的137号,前面还有五个人。

这张纸被她的手心浸出了一点潮气,边缘微微卷起,像她此刻的心情,皱巴巴的,提不起劲。

她手里还攥着一张银行卡,成都银行的储蓄卡,卡面是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图案,正抱着一根翠绿的竹子啃得香甜。

三年前办卡的时候,她还觉得这图案挺有意思,可现在,她看一眼都觉得刺目。

今天,她来办销户。

这个决定不是一时冲动,它像一颗在心里埋了很久的种子,在经历了漫长的失望、愤怒、麻木之后,终于在一个星期前,彻底破土而出,长成了不可动摇的决心。

她要销掉的,不止是这张卡,更是那段长达三年,让她不得安宁的记忆,以及那个名叫陈阳的人。

陈阳,她的高中同桌。

一个曾经在她记忆里闪闪发光的名字,如今却像鞋底沾上的口香糖,甩不掉,踩着还膈应。

02

时间倒回一千一百三十八天前,也就是整整三年前多一点。

那时的林玥大学毕业刚满一年,在一家不大不小的广告公司做文案,每个月领着五千出头的薪水,除去房租和日常开销,能攒下一千多块钱,已是精打细算的结果。

生活不富裕,但充满希望。

那天晚上,她正对着电脑为一个楼盘广告搜肠刮肚地想标语,手机突然响了,来电显示是“陈阳”。

她有点意外,毕业后,大家各奔东西,虽然在同一个城市,但平日里联系并不多。

“喂,陈阳?”

“玥玥!是我啊!没打扰你吧?”电话那头的声音一如既往地充满磁性,带着一种天然的热情和熟络,仿佛他们昨天才刚刚见过面。

“没,正忙呢,怎么突然想起来给我打电话?”林玥笑了笑,放下手头的工作,靠在椅子上。

高中时代的回忆像是被这通电话按下了播放键,一幕幕在眼前闪过。

她想起那个下午,自己因为一道复杂的数学题急得快要哭出来,是陈阳这个平日里有些调皮的同桌,拿过她的草稿纸,三下五除二就画出了辅助线,条理清晰地给她讲了一遍。

他还笑着说:“林大学霸,这可不像你啊。”

陈阳一直是班里的风云人物,长得帅气,篮球打得好,性格又开朗,很受女同学欢迎。

林玥自觉普通,和他唯一的交集就是同桌的那一年。

她对他,有一种普通同学之外的、淡淡的欣赏。



“当然是想你了呗!”陈阳在电话里打着哈哈,“说正事,玥玥,最近怎么样?工作还顺利吧?”

“就那样呗,混口饭吃。”林玥客气地回答。

一阵简短的寒暄后,陈阳的语气忽然变得严肃而恳切起来。

“玥玥,说实话,我今天找你,是有点事想请你帮忙。你是我能想到的,最靠谱的朋友了。”

“朋友”这个词,让林玥心里有点暖。

她坐直了身子:“你说,什么事?只要我能帮得上。”

“我准备创业了。”陈阳的声音里透着一股压抑不住的兴奋,“我和几个哥们儿看准了一个项目,做线上社区团购的,现在市场正好,绝对是个风口。我们把商业计划书都做好了,投资人也基本谈妥了,就差一点启动资金,用来搭平台和做初期地推。”

林玥对这些商业名词一知半解,但她能听出陈阳话语里的激情和自信,那是一种对未来篤信不疑的力量。

“那……需要多少钱?”她小心翼翼地问。

“不多,我们几个都凑了,现在总共就差一万二。玥玥,我知道你刚工作也没多久,这笔钱对你来说可能不是小数目。但你放心,我们这个项目回报周期很快,最多半年,我保证!半年就把钱还你,到时候我再加两千块钱利息,不,我请你吃成都最高档的日料,随便点!”

一万两千块。

这个数字像一块石头,重重地砸在了林玥的心上。

她下意识地打开手机银行看了一眼余额,一万五千三百二十一块零五毛。

这是她工作一年多来,省吃俭用,从牙缝里抠出来的全部积蓄。

她本打算用这笔钱给自己报个高级英语培训班,为将来的职业发展铺路。

电话那头,陈阳似乎察觉到了她的沉默,语气变得更加诚恳:“玥玥,我是真没办法了。家里人不支持我创业,觉得我不务正业。找其他同学,关系好的那几个,条件也都一般。我能想到的,既有这个能力,又信得过的人,真的只有你了。你就当投资我了,行不行?我陈阳的人品,你还信不过吗?”

人品。

林玥想起了那道数学题,想起了运动会上陈阳递过来的一瓶水,想起了毕业时他在同学录上写下的那句“前程似锦,友谊长存”。

这些温暖的碎片汇集在一起,让她心里的天平开始倾斜。

她不是没有犹豫,但年轻时的情谊,加上对昔日“优等生”的盲目崇拜,最终战胜了理智。

她觉得,能被这样一个优秀的朋友开口求助,本身就是一种信任。

拒绝,似乎显得太不近人情。

“……好,”她听见自己用近乎干涩的声音说,“你把卡号发给我。”

“太好了!玥玥!你真是我的贵人!”陈阳的声音瞬间高了八度,“你放心,我陈阳绝对不会让你失望的!

挂了电话,林玥几乎没有再犹豫,立刻将一万两千块钱转到了陈阳发来的那个账户上。

看着账户余额瞬间从五位数变成四位数,她心里空落落的,但又有一种帮助了朋友的奇异满足感。

她甚至开始想象,半年后陈阳的公司走上正轨,自己作为他“创业初期唯一的支持者”,该是多么有眼光。

然而,生活不是电影剧本,没有那么多逆袭成功的桥段。

半年之期,转瞬即至。

林玥的英语培训班计划早已泡汤,她甚至因为一次重感冒,不得不向父母求助才交上了下一个季度的房租。

她开始有些焦虑,但又不好意思主动开口催促。

她想,陈阳那么要面子的人,肯定记得这件事,也许是项目忙,周转不开吧。

又过了一个月,她终于忍不住,在微信上旁敲侧击地问了一句:“陈阳,最近公司怎么样了?走上正轨了吧?”

陈阳秒回,附带一个笑脸表情:“快了快了,遇到点小问题,不过都解决了。放心吧,姐们儿,你的钱我记着呢!”

林玥稍稍安了心。

那一年春节,陈阳给她发来一个微信红包,她点开,88.88元。

下面跟着一句话:“玥玥,新年快乐!今年先意思一下,等哥发财了,给你包个大的!”



看着那个数字,林玥心里说不清是什么滋味。

她回了个“新年快乐”的表情,没有收那个红包。

那点钱,她不稀罕,但这种轻佻的态度,让她第一次感到了不舒服。

仿佛她借出去的不是一笔救急的巨款,而是一笔可以随意调侃的零花钱。

时间进入第二年,林玥的生活渐渐有了起色,工资涨了一些,也跳槽到了一家更好的公司。

但那一万两千块钱,像一根鱼刺,不时地出来扎她一下。

她开始变得主动,每个月都会“问候”一下陈阳,从最初的“最近怎么样”,到后来的“手头方便吗”,再到最后的“陈阳,我这边最近有点急用,你看能不能先还我一部分?”

陈阳的回复也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

从最初的“快了快快了”,到“下个月,下个月一定”,再到“最近资金链很紧张,再等等”,最后,他开始不回微信,不接电话。

林玥慌了。

她开始怀疑,那个所谓的“创业项目”是不是从一开始就是个骗局。

她疯狂地拨打陈阳的电话,听到的永远是“您拨打的电话暂时无人接听”。

她去翻他的微信,头像没换,但朋友圈设置了三天可见,一片空白。

讽刺的是,她却能在共同好友的朋友圈里,看到陈阳活色生香的生活。

今天,有人发了一张在三亚海边烧烤的照片,陈阳穿着花衬衫,戴着墨镜,笑得露出八颗牙齿,手里还举着一只大龙虾。

明天,有人发了一段酒吧的视频,灯红酒绿,音乐嘈杂,陈阳正端着酒杯和朋友们碰杯,意气风发。

最让林玥感到愤怒的,是一张合照里,她清楚地看到陈阳手腕上戴着一块崭新的手表,那款表她前几天还在商场的橱窗里见过,价格标签正好是一万二。

是不是巧合?

她不知道。

她只知道,那一刻,她浑身的血液都涌上了头顶。

她觉得自己像个天大的傻瓜。

自己为了这一万二多吃了多少顿泡面,放弃了多少件喜欢的衣服,而他,却拿着本该还给她的钱,在外面逍遥快活,甚至连一句解释都懒得给。

尊严被反复践踏的感觉,比损失金钱更让人难受。

她想过去找他当面对质,想过去报警,但转念一想,又觉得无力。

他们之间只有口头约定,连一张借条都没有。

微信聊天记录算证据吗?

就算能算,为了这一万二,打官司要耗费多少时间和精力?

她一个普通上班族,耗不起。

更重要的是,她不想把这件事闹得人尽皆知,不想让所有人都知道,她林玥,曾经那么愚蠢地相信了一个人。

于是,她选择了沉默。

这种沉默不是原谅,而是一种消极的抵抗。

她不再联系陈阳,也不再向任何人提起这件事。

她把这件事打包,塞进了心底最深的角落,假装它不存在。

时间就这么滑到了第三年。

林玥已经25岁了,工作稳定,生活平静。

她学会了更理智地看待人际关系,学会了保护自己。

那一万两千块钱,对现在的她来说,已经不是一笔伤筋动骨的巨款,但它依然是心头的一根刺,一个象征着背叛和愚蠢的符号。

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出现在一周前。

高中班长结婚,邀请了很多老同学,林玥也去了。

婚礼现场热闹非凡,大家推杯换盏,聊着各自的近况。

林玥在一个角落里安静地坐着,不太习惯这种喧闹。

就在她低头吃菜的时候,眼角的余光瞥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是陈阳。

他穿着一身剪裁得体的深灰色西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正端着酒杯,游刃有余地穿梭在宾客之间,和这个碰杯,和那个说笑,脸上挂着那种标志性的、充满魅力的笑容。

他看起来过得很好,甚至比以前更有“成功人士”的派头了。

那一瞬间,林玥感觉自己的呼吸都停滞了。

三年了,这是她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看到他。

他就在离她不到十米远的地方,只要她站起来,走过去,就能当着所有人的面问他:“陈阳,我的钱,你打算什么时候还?”

但她没有。

她只是静静地看着他,看着他谈笑风生,看着他对新郎新娘送上祝福,仿佛那个欠钱不还、玩消失的人根本不是他。

林玥忽然觉得一切都索然无味。



去对质?

去争吵?

去撕破脸皮?

又能怎么样呢?

他大概只会轻描淡写地说一句“最近手头紧,下次一定”,或者干脆耍赖不认账。

无论哪种结果,丢脸的都只会是自己。

她不想再为这个人浪费任何情绪了。

不值得。

她默默地吃完了盘子里的最后一块排骨,提前离了席,没有和任何人打招呼。

走出酒店大门,被晚风一吹,她突然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

那一刻,她做出了决定。

那一万两千块钱,她不要了。

就当是为自己年轻时的天真和轻信,交了一笔昂贵的学费。

但这件事不能就这么算了。

她需要一个仪式,一个彻底切断过去、宣告结束的仪式。

她想到了那张银行卡。

那张当初为了方便陈阳转账,她特意去办的成都银行卡。

这些年,这张卡她几乎没用过,只是偶尔会存几十块钱进去,以防止被系统自动销户。

它就像一个耻辱的纪念品,静静地躺在她的抽屉里,提醒着那段不愉快的经历。

销掉它。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就变得无比清晰和坚定。

把这张卡和它所承载的一切,从自己的生活中彻底抹去。

就像删除一个软件,清空所有缓存和记录。

从此以后,陈阳是陈阳,她是她,桥归桥,路归路,再无瓜葛。

03

“137号,请到3号窗口办理业务。”

电子叫号声冰冷地响起,打断了林玥的思绪。

她深吸一口气,站起身,走向那个亮着红字的窗口。

三年的纠葛,是时候画上句号了。

柜台后面坐着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女孩,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看起来很干练。

“您好,请问办什么业务?”柜员微笑着问。

“你好,我办销户。”林玥把身份证和那张熊猫卡一同从窗口下方递了进去,语气平静得像是在说“今天天气不错”。

“好的,请您稍等。”

柜员接过证件和卡,熟练地在键盘上敲击起来。林玥的目光越过她,投向窗外。银行外面,车水马龙,阳光炙烤着柏油路,蒸腾起扭曲的空气。一个外卖小哥骑着电动车飞驰而过,留下匆匆的背影。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生活奔波,谁又会在意她心里这点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呢?她觉得自己有点可笑,搞这么一个充满仪式感的销户,不过是自我安慰罢了。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林玥以为销户会是个很快的流程,但那个柜员却操作了很久。

她不时地皱起眉头,看看屏幕,又看看手里的卡,似乎遇到了什么麻烦。

林玥的心里咯噔一下,难道是卡片有什么异常?

或者是自己太久没用,被冻结了?

“请问,是有什么问题吗?”她忍不住开口问。

柜员抬起头,眼神里带着明显的困惑。

她扶了扶眼镜,似乎在组织语言。

“林女士,我跟您确认一下,您确定要销掉这张卡吗?”

这句问话让林玥有些不快。

她以为这是银行为了挽留客户的例行说辞。

“确定。”她加重了语气,斩钉截铁地回答,“里面应该没什么钱了,就算有几块钱的零头,我也不要了,直接销吧。”

她记得很清楚,为了防止卡被休眠,她上个月才用手机银行往里转了五十块钱。

所以余额最多也就是几十块。

柜员听到她的话,非但没有继续操作,反而脸上的表情变得更加古怪。

她看了一眼屏幕,又抬头看看林玥,身体微微前倾,压低了声音,像是要说一件什么秘密。

“您真的确定吗?”她再一次问道,这次的语气里,除了困惑,还多了一丝不可思议。

林玥的耐心快要耗尽了。

她皱起眉头,正准备说点什么。

就在这时,柜员说出了那句彻底颠覆了她认知的话。

“这张卡……我们系统显示,里面的余额还剩不少钱。具体数额需要您验证身份后才能告知,但肯定不是一笔小数目。”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