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上海为什么要记住夏衍

0
分享至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上观新闻)




巨鹿路675号,上海作协大厅,历届作协领导的相片,陪伴着这个文学小院的四季轮换。这个小院,是夏衍工作多年的地方。走进小院,从北京来沪的夏衍孙女、作家沈芸感慨万千。“1949年5月,穿惯了西装和长衫的祖父,换上戎装,作为军管会的重要成员迎接上海解放,负责接管文化工作,同为作家、戏剧家和电影家的多重身份,使他在上海文化领域的各个方面,全面布局,在力保上海文化赓续传承的同时,也顺利跟上并引领新中国文化建设的步伐。七十多年后,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他对上海文化的深刻影响,他当年的深耕细作仍然体现在文化发展的诸多细节中。”

10月27日,“夏衍的精神遗产与当代价值——纪念夏衍先生诞辰125周年”座谈会在上海作协大厅举办,沈芸的这番话,得到京沪专家学者一致共鸣。正如上海作协党组书记马文运所说,夏衍先生是上海文艺事业的深耕者,是上海文学走向进步和繁荣的领路人,更是上海作协的奠基人,他的创作精神至今仍然启发着一代又一代上海作家,他教会作家如何与城市对话,正是在他的创作思想影响下,一大批优秀的上海题材作品走进千家万户。


上海作协大厅里,夏衍的相片。施晨露摄

“这是一座有故事的房子,曾经进进出出、来来往往的文学先辈们,是一个个生动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活泼地来过,又飘然地离去。”沈芸动情回忆道,在祖父的朋友圈里,上海的老友是最重要的一个群体。巴金先生身边的工作人员陆正伟曾在《四见夏公》中记述了1987年10月的一天,夏衍来到巨鹿路675号的情景。他说,得知作协首任主席夏公要来作协会老友的消息,既兴奋又紧张,午后便早早等候在东厅门口,没想到,夏公也是个“急性子”,比约定时间提早了半小时到作协,拄着手杖缓步朝东厅走。见他熟门熟路的模样,想起他当年的秘书李子云的话——她说,夏公兼华东作协主席时,在东厅摆了个“测字摊”,每星期固定一个晚上接待来访人员,征求对文艺界的意见和建议。没过多时,老作家师陀、吴强、柯灵、于伶、王西彦、茹志鹃、辛笛、陈伯吹先后走进东厅。夏公与他们——握手,口中报着名字。寒暄过后,大家围坐一起拉家常似地谈文学、叙旧情、忆故友……陆正伟在文章里写道,“那天,夏公和我说了些什么,已想不起来了,只记得他自语道:没变,还是老样子”。


夏衍孙女沈芸 施晨露摄

“这段回忆里,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提前了半个小时、熟门熟路的模样、被多次提及的‘东厅’、‘没变,还是老样子’……”沈芸说,祖父在上海几十年的经历,留下许许多多痕迹,巨鹿路675号无疑是重要的一笔。

回到历史的现场,感受历史的温度,让这场纪念座谈会,沉甸甸又温情脉脉。“我父亲曾去找夏衍先生请示工作,他的办公室在二楼,10多平方米,单人床靠墙放,桌上放了一张照片,是和家人的合影。房间里还贴着条子,大概意思是‘本室有蜘蛛两只,蚊子很多,靠蜘蛛吃,希望来办公室的人不要看到蜘蛛就拍死’。”编辑家桂未明回忆父亲杜宣与夏衍的交往,“父亲病危时还想到夏衍先生,和我的小妹妹说,告诉夏衍我喜欢他的剧作,可见夏衍先生是刻在他心里的。他俩相差14岁,夏衍先生对我父亲的影响很大,我父亲非常幽默,我想他的幽默也受到夏衍先生的影响。”


座谈会现场 施晨露摄

“夏公是性情中人,非常开放、包容。他曾告诉我,为什么要改编《林家铺子》,是因为他家的生活环境和《林家铺子》很相似,他也很熟悉这方面的情况,所以要改编成电影,把情况反映出来。他还说过,自己只有一个作品是能留下来的,那就是左翼运动时期创作的《包身工》。只有下工厂体验生活才能写出《包身工》,他非常引以为傲。”作家孔海珠说。

座谈会上,由百花文艺出版社推出的《夏衍剧作十种》被与会者频频翻阅。这套新书装帧设计活泼新颖,除夏衍经典作品,还精心收录600多条注释和300多幅珍贵照片,其中不少照片是首次在公众视野出现,希望让今天的年轻人认识一个爱猫、爱美食、爱生活的立体、丰满的红色革命家、文学家形象。


《夏衍剧作十种》 施晨露摄

“对一位作家最好的几年就是重印、重读他的作品,让他的作品得到更广的传播。”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陈子善说。

上海之于夏衍,如同绍兴之于鲁迅,北平之于老舍。夏衍在上海完成了创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三部作品《包身工》《赛金花》《上海屋檐下》。“《上海屋檐下》一次次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重演,总会引起观众的热烈关注。希望夏衍留下的精神文化遗产在上海更加发扬光大。”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黄昌勇说。

复旦大学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周斌说,夏衍的一生和中国电影变革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他是中国进步电影的主要奠基者和开拓者,也是新中国人民电影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夏衍在中国电影界有四重身份,电影事业家、电影剧作家、电影评论家、电影翻译家,他的成就和贡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20世纪中国电影变革发展的历程。

“从地域美学的视角来看,夏衍是海派美学的示范者。从现代文化工业的视野来看,夏衍是集现代性、海派、左翼、红色文化风格为一体的典型代表。”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吴俊说。

“新中国成立后,夏衍先生对电影的思考集中在两点,一是提高电影的市场竞争力,二是发挥艺术的吸引力,他对电影产业的变革思考,今天来看都不过时。他期待创作者‘戏里面多一点生活,生活里面少一点戏’,这种对虚实关系的思考,对于我们今天提倡‘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仍然有启发。”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聂伟说。

上海图书馆收藏有夏衍两部重要剧作《林家铺子》《祝福》手稿,上图东馆开馆之初,手稿主题馆首展即推出“海上文韵——夏衍手稿文献展”,一只仿真复制的夏衍的猫趴在书桌上,成为东馆一道温暖的风景;今年在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之际,手稿馆又举办“人民史诗 时代光影——庆祝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馆藏电影主题手稿文献展”,集中展出夏衍的电影剧本和研究手稿,并举办互动活动“与夏衍先生共读”,受到读者欢迎。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黄显功说,举办展览不仅是表达上图对夏衍先生及其家人捐赠的感谢,更是为让读者走进夏衍的世界,阅读夏衍的作品,继承夏衍的精神。

无论是衡复街区里的夏衍故居,上图东馆的夏衍的“猫”,还是爱神花园不变的风景,无论是在舞台、银幕上一次次重演的经典,还是等待一代代读者阅读的剧本、作品,都是夏衍和那一代文学家与这座城市历久弥新的链接。

“夏衍先生的精神遗产如黄浦江水奔涌不息,他的艺术生命使外滩的钟声穿越时空,至今仍在叩击着我们的心灵,照亮新时代文学前行的道路。”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吴义勤说,当我们在岁月中重遇那些鲜活的角色,更能深刻体会夏衍先生“真实才能令人幸福”的创作箴言,这正是新时代文艺创作急需的精神养分,也正是今天提倡的新大众文艺创作的根本路径。

原标题:《上海为什么要记住夏衍》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施晨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证券市场传来1个重磅消息 明天开盘我有一句掏心窝子的话不得不说

证券市场传来1个重磅消息 明天开盘我有一句掏心窝子的话不得不说

夜深爱杂谈
2025-11-02 19:18:15
为何说梅毒病是最脏的病?医生详细讲解,隔着屏幕都感到头皮发麻

为何说梅毒病是最脏的病?医生详细讲解,隔着屏幕都感到头皮发麻

小舟谈历史
2025-10-15 09:30:14
55岁窦唯已迁居阿那亚多年,骑电动车,买菜砍价,生活过得惬意

55岁窦唯已迁居阿那亚多年,骑电动车,买菜砍价,生活过得惬意

书雁飞史oh
2025-09-08 17:38:38
突发!石景山游乐园起火,官方通报——

突发!石景山游乐园起火,官方通报——

BRTV新闻
2025-11-02 17:50:18
新疆:坚决拥护党中央决定

新疆:坚决拥护党中央决定

新京报政事儿
2025-11-02 13:26:11
正负值+19!17分钟轰12+3,谢泼德被点名表扬,火箭也找到说明书

正负值+19!17分钟轰12+3,谢泼德被点名表扬,火箭也找到说明书

巴叔GO聊体育
2025-11-02 14:47:55
一战封神!文班亚马创NBA 79年神迹,奥尼尔贾巴尔也只能仰望

一战封神!文班亚马创NBA 79年神迹,奥尼尔贾巴尔也只能仰望

刘哥谈体育
2025-11-02 09:43:04
刷屏!苏超冠军出炉,评论区“段子手”亮了

刷屏!苏超冠军出炉,评论区“段子手”亮了

鲁中晨报
2025-11-02 10:43:08
拿1.9亿顶薪,球队老大带头内讧!西部黑马倒下,你们该趁早重建

拿1.9亿顶薪,球队老大带头内讧!西部黑马倒下,你们该趁早重建

老梁体育漫谈
2025-11-02 00:05:02
白酒最怕的解药,不是浓茶!家家都有,酒前吃一点,咋喝都不醉!

白酒最怕的解药,不是浓茶!家家都有,酒前吃一点,咋喝都不醉!

徐云流浪中国
2025-11-02 08:53:38
出差前我关了水闸,楼下邻居却投诉我家漏水,撬开门后我大吃一惊

出差前我关了水闸,楼下邻居却投诉我家漏水,撬开门后我大吃一惊

黄小乖的日记
2025-11-02 14:00:21
惨!2亿没人要!金华市中心这个商场又要被卖了,这次大降价……

惨!2亿没人要!金华市中心这个商场又要被卖了,这次大降价……

浙中在线
2025-11-02 20:08:17
耳光大赛中被KO+陷入昏迷!中国武术大师颧骨骨裂缝5针 还要打5场

耳光大赛中被KO+陷入昏迷!中国武术大师颧骨骨裂缝5针 还要打5场

风过乡
2025-11-02 09:37:26
龚玥菲广州成人展各种和男嘉宾亲密互动,网友开始心疼庞麦郎了

龚玥菲广州成人展各种和男嘉宾亲密互动,网友开始心疼庞麦郎了

映射生活的身影
2025-11-02 01:06:30
量子科技写入“十五五”规划 步入全产业链布局时期(附股)

量子科技写入“十五五”规划 步入全产业链布局时期(附股)

蓝色海边
2025-11-02 10:02:39
西德妮·斯威尼透视裙惹争议,梅根·凯莉直言欣赏但拒绝裸露尺度

西德妮·斯威尼透视裙惹争议,梅根·凯莉直言欣赏但拒绝裸露尺度

可乐谈情感
2025-11-02 06:30:05
“黑帮洪门”强势回归!消灭台独,赖清德傻眼了,洪门有多厉害?

“黑帮洪门”强势回归!消灭台独,赖清德傻眼了,洪门有多厉害?

混沌录
2025-10-18 23:32:06
王玉雯的胸型有多好看

王玉雯的胸型有多好看

阿废冷眼观察所
2025-10-22 07:37:39
世体:恩德里克本赛季首次为皇马出战,但仍将在冬窗租借离队

世体:恩德里克本赛季首次为皇马出战,但仍将在冬窗租借离队

懂球帝
2025-11-02 22:55:03
这些行为都是上了年纪的症状!网友:以为我变健康了,原来是老了

这些行为都是上了年纪的症状!网友:以为我变健康了,原来是老了

墙头草
2025-11-02 11:03:46
2025-11-02 23:12:49
新浪财经 incentive-icons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是一家创建于1999年8月的财经平台
1253510文章数 432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Rob van Hoek:荷兰浪漫田园风光画家

头条要闻

多名教师称被欠薪欠缴社保 数千万学费被填房地产窟窿

头条要闻

多名教师称被欠薪欠缴社保 数千万学费被填房地产窟窿

体育要闻

这个日本人,凭啥值3.25亿美元?

娱乐要闻

陈道明被王家卫说他是阴阳同体的极品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10月零跑突破7万辆,小鹏、蔚来超4万辆

汽车要闻

神龙汽车推出“发动机终身质保”政策

态度原创

数码
手机
健康
艺术
公开课

数码要闻

放心用!AMD确认:RDNA 1、RDNA 2继续获得Day 0游戏支持

手机要闻

国内手机份额大揭秘:苹果微降仍第一,小米逆袭冲上第二!

核磁VS肌骨超声,谁更胜一筹?

艺术要闻

Rob van Hoek:荷兰浪漫田园风光画家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