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金秋,神州大地沉浸在纪念的庄重氛围中。10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的决定,将10月25日这一承载民族荣光的日子,正式纳入国家记忆。从台北中山堂的受降旧址到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从泉州郑成功史迹馆到北京国家博物馆,各类纪念活动次第展开。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亦是台湾光复80周年,两个历史节点的交汇,既诉说着台湾回归祖国的沧桑历程,更指引着两岸同胞共促统一的前进方向。
![]()
01
史证如山:台湾光复是历史必然与法理铁则
台湾光复绝非偶然,而是中华民族浴血抗争的必然结果,更是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刚性准则。台湾自古以来便是中国的神圣领土,三国时期《临海水土志》留下最早文字记述,宋元以后中央政府逐步设官治理,清康熙年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光绪年间升格为行省,首任巡抚刘铭传推动的建设让台湾跻身当时中国先进省份之列 。这一历史脉络清晰证明,台湾与大陆的联系早已融入民族血脉。
1895年,甲午战败后《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日本,消息传来,台北城内哭声震野。台胞公推代表向清政府泣血呈书却无果,只能以血肉之躯展开抵抗。丘逢甲率义军坚守台中,徐骧转战嘉义、台南,雾峰林家子弟林朝栋散尽家产举兵抗敌,近万台湾军民在“乙未战争”中喋血疆场,用生命诠释了“宁死不当亡国奴”的气节。
日本殖民统治的五十年间,推行残酷的“皇民化运动”与“经济掠夺”政策,妄图磨灭台湾同胞的民族记忆与文化认同。但压迫愈深,反抗愈烈:林祖密放弃家产投身护法运动,后因反日起义惨遭杀害;李友邦组建“台湾义勇队”,转战浙闽赣皖前线抗击日寇;“台湾文化协会”坚持举办中华文化讲座,以文脉存续民族根魂。正如台湾学者戚嘉林所言,五十年殖民统治从未让台湾人忘记自己是中国人。据统计,这一时期台湾同胞的反抗斗争从未停歇,牺牲者逾65万人之巨,用鲜血铸就了永不屈服的民族丰碑。
国际社会亦以一系列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明确确认台湾的中国归属。1941年中国政府发布对日宣战布告,宣告废止一切中日间不平等条约,明确将收回台湾 。1943年《开罗宣言》庄严规定“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波茨坦公告》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随后日本签署的《日本投降条款》亦承诺履行相关义务。这些文件构成完整的法理链条,至今仍是国际司法裁判的重要依据。1945年8月27日,中国空军在台北松山机场降下日本国旗;10月25日,台北市公会堂(今中山堂)举行受降仪式,中国受降官陈仪庄严宣告:“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国主权之下。”当日台北万人空巷,同胞们张灯结彩、欢呼雀跃,喜迎重回祖国怀抱的历史性时刻 。
02
鉴往知来:纪念光复的三重时代深意
时隔八十载,全国人大常委会以法律形式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通过国家层面的纪念活动传承历史记忆,具有深刻的时代价值,既是对“台独”谬论的有力驳斥,也是对民族精神的赓续传承,更是对国际秩序的坚定维护。
守护历史真相,击碎“台独”历史虚无主义。民进党当局为推行“台独”分裂议程,长期蓄意篡改历史,在教材中删除“台湾光复”章节,歪曲10月25日的历史意义,甚至美化日本殖民统治,鼓噪“台湾地位未定论”。其秘书长更公然宣称“台湾没有光复节”,沦为历史笑柄 。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正是以国家名义还原历史真相,完整展现台湾被割让、台胞抗殖民、两岸共抗战、宝岛归祖国的历史脉络。南京的《开罗宣言》原始档案、台北中山堂的受降典礼场景复原、泉州的台湾义勇队纪念馆等实物与场景,都是无可辩驳的历史铁证,让“台独”谎言在事实面前无处遁形。值得欣慰的是,即便在当局打压下,岛内各界仍通过座谈会、研讨会、纪念展等形式铭记历史,对“台独”分裂势力的倒行逆施坚决说“不” 。
传承抗战精神,凝聚两岸民族共识。台湾光复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战精神更是两岸同胞共有的精神财富。全民族抗战中两岸同胞生死与共:昆仑关战役中,台湾籍军官林正亨英勇牺牲;滇缅战场上,台湾籍士兵与大陆同胞并肩浴血;台湾义勇队队员林心平身陷敌手仍坚贞不屈,用生命践行了爱国誓言。这些英雄事迹印证了台湾同胞从未缺席民族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两岸同胞在烽火中铸就的民族情谊牢不可破。设立纪念日,为两岸同胞提供了共同缅怀先烈、传承精神的平台,有助于在集体记忆中强化民族认同,让爱国情怀与民族气节跨越海峡、代代相传。
维护国际秩序,宣示中国主权立场。台湾光复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成果,是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1971年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进一步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近年来,一些外部势力无视历史法理,不断提升与台湾实质关系,试图利用台湾问题牵制中国发展;民进党当局则勾连外部势力谋“独”挑衅,严重破坏台海和平稳定。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并举行隆重纪念活动,向世界清晰传递了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立场,彰显了捍卫二战胜利成果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决心——任何分裂国家的行径,都是对历史的背叛,更是对国际秩序的公然挑战。
03
凝心聚力:以光复记忆铺就祖国统一之路
台湾光复的历史深刻昭示: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命运与共,民族强盛则两岸共荣,民族弱乱则两岸共祸。站在新的历史节点,我们当以光复记忆为纽带,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稳步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以历史共识筑牢统一的思想根基。两岸统一的深层基础,在于共同的历史记忆与坚定的民族认同。台湾光复的历程证明,无论遭遇何种磨难,两岸同胞的民族情感从未割裂,对祖国的归属感从未消散。近年来,越来越多台湾同胞跨越海峡追寻先辈抗日足迹,两岸史学界也通过联合研究、学术研讨等形式深化历史认知。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为这种交流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我们应持续推动两岸学者共同梳理抗战与光复历史,鼓励媒体合作拍摄纪实作品,支持民间团体开展纪念活动,让“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历史事实深入人心,让民族复兴的共同追求成为两岸共识。
以民族精神汇聚统一的磅礴力量。抗战精神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怀与团结协作精神,是推动祖国统一的强大精神引擎。传承这份精神,首先要旗帜鲜明反对“台独”——让台湾同胞认清“台独”分裂行径只会将台湾推向危险深渊,损害台湾同胞切身利益。更要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深化文化、教育、医疗等领域合作:通过共同举办传统节庆活动、开展青少年交流营、推进医疗资源共享等举措,让两岸同胞在密切互动中增进感情、消除隔阂。正如许多学者所言,随着大陆发展壮大,越来越多台湾同胞来大陆逐梦圆梦,这正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的生动体现 。
以实际行动推进统一的历史进程。纪念历史的最好方式是创造属于新时代的历史功绩,推动两岸融合发展是实现统一的必由之路。我们应持续扩大两岸贸易和投资规模,加快打造两岸共同市场,建设融合发展示范区,让台湾同胞在经济合作中共享发展机遇。要为台湾同胞来大陆学习、就业、创业、生活提供更多便利,落实同等待遇,让他们感受到“两岸一家亲”的温暖。同时,以中华文化为纽带搭建心灵契合平台,通过文物联合展览、非遗技艺交流、文艺作品互鉴等形式,强化两岸同胞的文化认同。更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对“台独”分裂行径和外部势力干涉保持高度警惕,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继往开来,共赴民族复兴。“祖国中兴”曾是殖民统治时期台湾先贤先烈的热切盼望,而今这一愿景正逐步变为现实。站在台湾光复80周年的节点回望,台湾的命运始终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展望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祖国统一大业迎来重要机遇。
“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解决。”这是历史的必然逻辑,更是时代的发展大势。全国人大常委会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既是对历史的郑重回望,更是对未来的庄严承诺。两岸同胞当以光复历史为镜、以民族大义为魂,坚定反对“台独”分裂,坚决抵制外部干涉,在经济上深化融合、在文化上加强认同、在情感上日益亲近。
我们坚信,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祖国完全统一一定能够实现。当那一天到来,两岸同胞将携手并肩,共同分享民族复兴的无上荣光,让台湾光复所承载的民族荣光,在金瓯无缺的中华大地上永远绽放!
(作者系四海孔子书院院长)
作者 | 冯哲
京彩台湾
微信号:bjstb2017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