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2025年10月26日,内华达州里诺市Grand Sierra Resort的舞台上,聚光灯精准地打向新科美国小姐奥黛丽·埃克特,可本该站在她身边完成王冠交接的关键人物。2024年美国小姐阿尔玛·库珀,却始终不见踪影。
当评委主席手持王冠走上前时,观众席里响起一阵细碎的议论声,这场延续73年的选美盛典,第一次在没有往届冠军交接的情况下完成加冕。
前冠军为何临时缺席,象征荣誉传承的仪式为何被迫取消,组委会仓促救场的背后,藏着怎样的内幕?
![]()
10月24日,也就是加冕礼前一天,阿尔玛·库珀通过团队向组委会提交了正式的缺席请求,明确表示不会出席10月26日的加冕仪式,更不会履行亲手为继任者戴冠的传统职责。
这一决定让组委会措手不及,要知道,自1952年美国小姐大赛创办以来,“前冠军加冕”就是赛事最核心的仪式环节,它不仅象征着荣誉的传递,更被视为“姐妹情谊”的具象表达。
为了挽救这场盛典,组委会立刻启动紧急沟通,新任负责人汤姆·布罗迪尔甚至在10月22日就通过社交媒体公开表示,团队一直在与库珀及其代表保持联系,诚恳邀请她出席活动。
![]()
但所有努力都未能改变结果,库珀的团队明确拒绝了所有协商,距离典礼开始只剩3小时,后台工作人员拿着对讲机快步穿梭,紧急调整流程。
原本10分钟的交接致辞被全部删减,替换为一段3分钟的往届冠军公益片段,原定由库珀完成的“王冠授予”环节,临时交由评委主席代行。
当主持人仓促宣布“请评委主席为新冠军加冕”时,镜头捕捉到台下不少观众面露疑惑,这场筹备半年的盛典,终究留下了无法弥补的遗憾。
![]()
阿尔玛·库珀的缺席绝非临时起意,而是一场蓄谋已久的表态,就在加冕礼举行的同一时间,这位23岁的密歇根州姑娘在社交媒体上更新了动态。
她身处中西部某乡村小学的教室里,正陪着孩子们翻看绘本,这则动态的定位显示,她所在的位置距离里诺市超过600公里,车程需7小时以上,显然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出现在加冕现场。
更关键的是,库珀与美国小姐组织的矛盾早已公开化,作为2024年8月4日在洛杉矶加冕的美国小姐,这位西点军校毕业生在任期内多次公开表达对行业现状的不满。
![]()
2024年12月的纽约选美行业峰会上,她直指组织存在“有毒工作环境”,充斥着“欺凌和骚扰”,并曝光自己曾被承诺每年71.8万元的固定报酬,却从未足额收到,她当时提出,选美机构应设立专职心理健康顾问,为获奖者提供长期心理支持,但这一建议石沉大海。
进入2025年,库珀的批评更加尖锐,3月接受媒体采访时,她明确呼吁选美行业“去物化”改革,主张降低外貌评判权重,将智力水平与社会贡献纳入核心评分维度。
她甚至提交了一份详细的改革方案,列举了3起往届获奖者因舆论压力出现心理问题的案例,可方案递交后始终未得到组织的实质性回应,她用放弃仪式的方式,质疑这套传统象征体系的合理性。
![]()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波,23岁的新冠军奥黛丽·埃克特展现出超乎年龄的沉稳,这位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政治学与传媒双学位在读生,在加冕后的采访中并未回避争议,而是平静地表示尊重库珀的个人选择,同时强调自己会专注于履行头衔责任。
埃克特的夺冠之路,本身就印证了库珀所倡导的“智力优先”理念,在才艺展示环节,她以《女性教育与国家未来》为题的演讲并非空洞说教,而是结合了美国女性教育的现实困境,逻辑清晰且观点鲜明,当场征服了评委团。
问答环节中,当被问及“如何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伦理挑战”时,她从技术决策的多元性角度切入,提出“让更多女性参与AI研发以减少偏见”的见解,展现出扎实的专业积累与思辨能力。
![]()
作为新美国小姐,她将按惯例代表美国参加2025年11月21日在泰国开幕的环球小姐大赛,这也是美国小姐头衔赋予的核心职责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埃克特与库珀在公益理念上有着隐性共鸣,她在赛后透露,自己长期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议题,未来计划联动库珀此前帮扶过的乡村学校,推进“阅读推广+心理疏导”相结合的公益项目,这种跨越仪式的价值传承,或许比王冠交接更具现实意义。
库珀的缺席迅速引发连锁反应,女性权益领域,2024年美国妙龄小姐艾迪·卡弗、2011年美国小姐阿莉莎·坎帕内拉等往届获奖者纷纷在社交媒体留言支持,认为她的举动“揭开了选美行业的虚伪面纱”。
![]()
全美女性互助联盟更是发表公开声明,呼吁美国小姐组织正视“有毒工作环境”的指控,尽快落实心理健康支持体系。
商业层面,市场反应则呈现另一番景象,尽管盛典出现意外,但奥黛丽·埃克特的个人魅力与专业素养仍吸引了众多品牌关注,多个美妆与教育品牌已向其抛出合作橄榄枝,合作谈判预计在11月初完成签约。
这种“争议不影响商业价值”的现象,也反映出选美赛事与市场绑定的深层逻辑,品牌更看重冠军带来的流量与正面形象,而非仪式的完整性。
![]()
美国小姐组织的应对则显得左右为难,一方面,新任负责人汤姆·布罗迪尔在赛后声明中表示“尊重阿尔玛·库珀的个人选择”,并承诺“将继续致力于完善对获奖者的支持体系”,试图平息舆论怒火。
另一方面,有内部人士向媒体透露,库珀的缺席已触发合同中的“义务履行条款”,可能构成违约,目前双方律师已正式接触,不排除启动追责程序,这种“表面妥协、私下追责”的态度,进一步引发外界对组织改革诚意的质疑。
选美史学者杜波依斯教授在接受采访时,将这场风波置于更长的时间维度中解读,他提到,美国小姐赛事的传统从未静止,1983年首位黑人冠军Vanessa Williams因裸照风波被迫退位时,舆论焦点还停留在“冠军形象是否完美”。
![]()
而如今库珀主动拒绝仪式,矛头已直指“赛事制度是否合理,这标志着选美佳丽的角色正在发生本质转变,从被动接受荣誉的符号,变成主动推动行业变革的参与者。
杜波依斯指出,库珀的行为可能成为行业转型的关键节点,未来“社会贡献”或许会取代“仪式合规”,成为衡量冠军价值的核心标准。
从1952年首届赛事至今,美国小姐大赛始终是美国社会文化的一面镜子。它曾因性别刻板印象遭女性运动者抗议,也曾因Vanessa Williams的退位事件陷入信任危机,如今又因库珀的缺席面临新的转型考验。
![]()
奥黛丽·埃克特的加冕与阿尔玛·库珀的缺席,恰似一对隐喻,当聚光灯下的荣耀遇上现实中的诉求,当延续半世纪的传统碰撞当代女性的自我表达,美国小姐的意义正在被重新书写。
对普通观众而言,这场意外带来的启示或许更为深刻:选美赛事真正的价值,从来不是一顶王冠的交接仪式,而是佩戴王冠的人如何用它照亮现实。
阿尔玛·库珀的拒绝与奥黛丽·埃克特的坚守,虽然选择不同,却共同指向了同一个答案,荣誉的真谛,在于承担责任而非遵循形式,这场围绕王冠的风波,已经为美国小姐的未来埋下了改变的种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