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20年前那艘让军迷们热血沸腾的“海上飞鲨”22型导弹艇吗?它单价过亿,最高航速50节,一度是中国近海防御的明星装备,为何却突然不吃香了,甚至被喷鸡肋?是它真的过气了,还是解放军的战略变了?22型导弹艇真的被封存了吗?
![]()
诞生于不对称作战理念
20年前,22型导弹艇被称为明星装备,那可是当之无愧!作为一款“不对称作战”的利器,首先人家在外形方面就很酷炫,科幻得像从未来穿越来的,通体简洁、采用穿浪式艇体,而且还够快,它能以最高50节的航速在海上疾驰的同时,还能在汹涌的海浪中保持稳定,就算满载,也能跑到42节,并且还有出色的隐身设计。
这在现在看来虽然没有那么出挑,但不要忘了,22型导弹艇的诞生背景是21世纪初,那时候我们的海军家底还比较薄,大型驱逐舰数量有限,而对手的航母战斗群在周边海域活动频繁。怎么办呢?就得靠“非对称作战”思路,用小型高速导弹艇玩团体战,在岸基雷达和战机掩护下,贴着海岸线打突袭。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22型导弹艇的设计理念在当时究竟有多超前,曾经又有多风光?
![]()
核心王牌隐身性能
根据《舰船知识》等权威刊物披露的数据,22型导弹艇采用了全面隐身设计。整个艇身像被刀切过一样,有多面体倾斜造型,能把雷达波最大限度的散射到别处去。并且它大量使用了雷达波吸收材料,雷达反射截面据说能控制在和小型渔船差不多的水平,大概就几十平方米的样子。在当年,这意味着在复杂的海杂波背景下,敌人的雷达想发现它,难度堪比在菜市场里找一只特定的蚂蚁。
动力系统与火力配置
而22型导弹艇之所以被称为“海上飞鲨”,和它超强的动力系统是分不开的,它采用了四台国产化版的MTU柴油发动机,配合四套喷水推进装置。这种组合放弃了传统的螺旋桨,不仅效率高,水下噪音还特别小,有利于隐蔽接近敌人。
前面我们提到了它的最高航速可以达到50节,很多人可能还没有啥清晰的概念?也就说,22型导弹艇每小时的速度能达到93公里左右,要知道现在高速公路最高限速120公里每小时,它在海上能跑出近乎高速开车的速度,而且是贴海飞行,这冲击力不要太强。
![]()
并且人家跑得快,火力配置也不差,虽然排水量才220吨左右,但它两侧的发射箱里,满满当当地塞了8枚鹰击-83反舰导弹。这是个什么水平呢?鹰击-83可是咱们当年的主力反舰武器,射程超过200公里,采用“亚-超结合”的飞行模式,初期可以惯性导航、数据链中继修正,再加上末段超低空掠海飞行突防,一发就足以对中型舰艇造成重创,齐射更是能饱和式攻击航母这类大型目标。除此之外,它还有一门630近防炮,用于最后的自卫。可以说,22型导弹艇是小艇扛大炮的典范,所以当时中国海军直接狂造了60艘。
难以忽视的信息化性能
更值得一提的是,22型导弹艇的信息化水平也不拉跨,别看它小,它可不是瞎子。它整合了战术数据链,能够接收来自岸基雷达、预警机、侦察机甚至其他舰艇传来的目标信息,实现“A射B导”,也就是说,它可以在自身雷达不开机、保持无线电静默的情况下,根据第三方信息发射导弹,真正做到了“杀人于无形”。
![]()
正因为这些能力,当年在东海、南海的演练中,22型导弹艇经常玩闪电突袭。毕竟22型导弹艇的定位非常明确,在岸基航空兵的掩护下,利用近岸复杂水文环境,模拟“狼群战术”猎杀企图靠近中国沿海的敌方大型水面舰艇,做到打完就撤。并且22型导弹艇单价才1亿多人民币,对比动辄几十亿的驱逐舰,简直是性价比之王。在那个时期,它简直是成本低廉、见效极快的“区域拒止”核心装备,专治各种不服。央视军事就曾多次报道过,22型导弹艇在演习中多次模拟“狼群战术”,用数量优势饱和攻击大型舰艇的战绩。
然而,如今的22型导弹艇却似乎风光不在,近几年很少能在一些官方报道中看到它的身影,是22型导弹艇过气失宠了吗?
![]()
为何“失宠”?
其实并不是22型导弹艇本身不行,而是我们的海军现在进步实在太快了,从近海防御已经到远洋海军。但22型导弹艇是典型的近海防御武器,航程大约500海里,这决定了它无法跟随舰队走向深蓝,只能在第一岛链内晃悠。而过去十年,中国海军像“下饺子”一样服役了大量054A护卫舰、052D和055型万吨大驱,以及航空母舰。这些舰艇拥有强大的区域防空、反潜和综合作战能力,海军的作战重心已经从家门口,转移到了西太平洋乃至更远。
而原本由22型导弹艇承担的近海反舰任务,现在可以由航程更远、感知能力更强的护卫舰、驱逐舰,甚至是岸基航空兵,像是轰-6K挂载长剑导弹更高效地完成。
![]()
并且现在打仗讲究“超视距打击”,比如说歼-16挂载的鹰击-12导弹射程400公里以上,无侦-7无人机能盘旋几十小时盯梢。对比之下,22型导弹艇得冒险冲到对方眼皮底下发射导弹,风险指数飙升。 再加上美军“闪电航母”搭配F-35B,预警机和反潜机常态化巡逻,卫星星座的侦察密度也今非昔比,小型导弹艇的隐蔽优势直接被削弱。
此外,为了追求高速和隐身,22型导弹艇的防御能力并不算太好,只备有近防炮。一旦被发现,在敌方舰载直升机、战斗机的攻击下,它几乎没有任何生存能力。也就是说,在现代体系化战争中,它成了一艘“发现即被摧毁”的脆弱平台。并且它的造价虽然相比于驱逐舰之类要更有性价比,但维护成本并不低,因为它采用铝合金艇体和喷水推进系统,维护保养复杂度和成本要远高于传统舰艇。
![]()
正因为如此,网上现在很少看到22型导弹艇的消息,甚至流传着22型导弹艇因为太过鸡肋,集体进仓库的说法,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真被封存了吗?
其实22型导弹艇的现状更准确地描述应该是退居二线,进行战略储备和有限部署。根据南部战区海军的一些演训报道和照片显示,相当一部分22型艇已经刷上了海警的涂装,移交中国海警使用。虽然拆除了反舰导弹,但它的高航速和不错的吨位,在执法维权、快速响应任务中依然能发挥重要作用,只是角色早已转型了而已。
比如巡逻警戒,在渔船密集区、岛礁周边,用它的高航速和隐身性搞查证识别,性价比超高。 还有战术陪练,模拟敌方小型快艇,帮驱逐舰练反导拦截,毕竟它的突击模式很像某些国家的特战艇。 此外,它的隐身设计和喷水推进技术,也为后续的无人艇研发,比如022L无人作战艇提供了宝贵数据。
![]()
更值得一提的是,有迹象表明,部分22型导弹艇进行了改装测试,例如尝试搭载小型无人机、更换新型电子设备等,这是明显是在探索22型导弹艇在现代战场上的新定位,比如作为分布式传感器节点或指挥艇。一旦有需要,这些“海上飞鲨”依旧可以迅速被启封,在近岸水域发挥更多的作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