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学术圈曾爆出一个重量级争议,学者金在吉发表了一番引人注目的观点,让韩国社会一片哗然。
他称,中国文明不只是上下五千年,而是更久。更有争议的是,他还直言,韩国古代历史与中国有直接的从属关系,朝鲜半岛在古代曾是中国的一部分。
这番话在韩国国内引发强烈反弹,有人批评他“颠覆民族认同”,也有人开始重新审视长期以来被当作铁律的历史叙述。
金在吉得出的观点究竟从何而来?
![]()
文明起源的标准
“五千年文明”的说法,是从黄帝时代算起,也带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但在金在吉的观点中,并不认为应该单纯拿“文字出现”作为文明起点的标准。
他认为,真正构成文明的,不只是文字,还有社会组织、农业生产、定居生活、工具制造等多个层面。如果从这些更基础的标志来看,中国大陆很多早期遗址的文明特征,要比朝鲜半岛早得多。
![]()
他特别指出,中国北方一些早期文化遗址展现出的农业技术、社会结构和村落形态,明显更早进入定居文明阶段。例如,仰韶、裴李岗遗址以及稻作遗迹。
相比之下,朝鲜半岛的早期遗址则在时间上和内容上都呈现出后发的特征。这不意味着朝鲜半岛没有自己的发展,但文明的起点确实有先有后。
如果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角度来看,文明的传播和吸收本来就是常态,谁影响谁,得靠脚下的遗址和手里的文物来说话。
![]()
古代朝鲜是否真的“属于”中国?
金在吉最受争议的观点,是他关于朝鲜半岛古代归属的表述。他指出,至少在汉朝时期,朝鲜半岛部分的确曾被中国中央政权纳入直接管辖范围。
这个说法在韩国是极具挑战性的,因为它动摇了很多人对“国家起源”的基本认知。
他指出,公元前一百多年,汉朝平定卫氏朝鲜后,在朝鲜半岛设立了多个郡县,平壤就是其中一个郡的治所。
![]()
这些郡县不是虚设,而是有实际行政体系的存在。在这些地方,汉朝派出官员进行日常治理,当地的行政、司法、税收、军事等事务,都由汉朝系统直接管理。
金在吉认为,这种治理模式不可能是简单的文化交流,而是一种真实发生过的行政运作。
他指出,如果一个地方有外来政权派出的官员、有统一的法令、有制度化的管理方式,那就不能否认它在当时属于哪个政权的实际统治范围。
![]()
他特别强调,这段历史在中国的史书中有详细记录,“乐浪郡下辖二十五县,每县设令、丞,驻兵千人,设仓、设驿、设邮,太守驻节,年终入朝。”
虽然韩国学界普遍将这一时期解释为“受汉文化影响”,但金在吉认为,这种说法刻意淡化了中国政权在半岛北部的实际统治事实。
行政制度的建立、中央派官的制度、官印的使用,这些都不是文化渗透所能实现的,而是一个政权对区域进行治理的基本标志。他反问,如果这还不算实际统治,那什么才算?
![]()
在社会文化层面,金在吉继续推进他的论证。他提出,韩国古代社会在衣着、饮食、节日、建筑风格甚至书写系统等方面,都受到中国影响,甚至可以说是直接继承。
比如古代的朝服样式、织布工艺,在很多细节上都与中原地区高度一致。金在吉指出,这说明当时的上层社会在制度和礼仪上有意识地学习并沿用了汉制内容。
而衣着制度是古代社会等级与政治结构的重要体现,它的变化往往与政治文化密切相关,不可能单独发展。
![]()
再看饮食领域,一些传统的腌制食物做法、稻作技术、烹饪习惯,最初的来源多与中国南方地区密切相关。这些技术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通过交流和迁徙传播过来的。
而在文字方面,韩国的书写系统长期依赖汉字,直到近现代才逐渐普及韩文。
而最初创造韩文字母系统时,也明确承认是在汉字基础上借鉴设计的。一个社会的文字系统是其文化框架的核心部分,如果长期使用汉字,就不能否认汉文化的深层影响。
![]()
金在吉并不是在否定韩国文化,而是希望通过这些现象提醒大家:历史不是封闭的,每一个文化体系的形成都不是孤立事件,特别是在地理上紧邻、交流频繁的情况下,更需要从互动的角度去理解。
历史该怎么讲?
金在吉的研究成果一经公布,立刻引来韩国国内的强烈反应。有学者批评他,也有人质疑他的动机。
但他本人始终坚持,历史研究应该建立在事实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情绪认同上。
![]()
也就是说,在金在吉的观点中,民族认同固然重要,但不能拿来代替历史证据。很多时候,人们更愿意相信符合自己期待的历史版本,而对不符合情绪的证据视而不见。
这种做法虽然容易接受,但不利于真正理解历史的复杂性。
韩国在历史教育中对一些涉及中国的内容处理得过于谨慎,甚至有时是刻意淡化。这种做法不但不利于历史研究,也限制了年轻一代对东亚文明关系的深入理解。
![]()
历史不是非黑即白,而是真实与逻辑的较量
从文明起源到制度渗透,从文化表现到语言文字,金在吉用一系列研究成果挑战了韩国社会对古代历史的传统认知。
他一步步用事实铺陈出一个更立体、更复杂的东亚历史图景。
他的观点并不是要抹去韩国的文化独立性,也不是全盘“归属中国”,而是想强调:在古代历史长河中,文化与政治的交流是多层次、多维度的。
![]()
不能用现在的国界去套用过去的历史,也不能因为某些历史阶段的关系,就否定一个文明的发展和价值。
金在吉的研究提醒我们,讨论历史不能只看一段话、一面旗帜或者一块碑文,而要从整体的演变中去理解文明之间的关系。历史不是用来讨好任何一方的,它存在的意义,是让人更清楚地看清现实的来路。
![]()
这场围绕“谁影响了谁”的争论,已经不只是学术问题,更是一次对公众历史观念的冲击。
金在吉选择用证据来说话,也许不被普遍接受,但历史的价值,往往就在那些部分里。去讲清楚它,远比讲一个听起来舒服的故事,更重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