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你的一张100块钱可以买到10斤左右猪肉,现在可以买到6斤左右。同样是一张钱,为什么购买力下降了呢?这个时候你的脑子里一定出现了4个字,那就是通货膨胀——物价上涨,货币贬值。
那么我问你,物价为什么会上涨,货币为什么会贬值呢?通货膨胀只是一个经济学名词,只了解它的名词解释并没有什么意义。通货膨胀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经济逻辑,而且是由货币主导的。只有了解它背后的逻辑,才能真正看懂你的钱为什么变“不值钱”了,这种贬值是不是合理的。
钱的购买力下降,本质上是钱的增长超过了商品的增长。我们举个例子,市场上总共有100个包子,所有的钱呢是100块,那么每个包子就是1块钱。随着社会的发展,钱的总量增加到了200块,包子还是那100个,那么每个包子的价格就是2块钱。市场上的钱变多了,商品没有变多,所以钱的购买力下降了。
那么关键的问题是,钱为什么会变多呢?很多人一定认为是央行发行的呗,还真不是。市场上流通的货币绝大多数是商业银行“无中生有”出来的,怎么个“无中生有”呢?
举个例子,假如你在A银行存了1000块钱,银行会按照中央银行的要求保留一小部分,也就是存款准备金率,比如说10%,也就是100块钱,那么剩下的900块钱就可以借给需要贷款的人。
比如银行把你的900块贷给了张三,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你的账户上有1000块钱,张三的账户上有900块钱,你俩的总存款通过贷款的形式变成了1900块钱。你看这个过程,央行没有印钱,但钱却自己“生长”出来了。
之后这900块钱又会在经济活动中花出去,而接收这些钱的商家会把钱存到B银行,然后B银行将90块钱作为存款准备金,并贷出去剩余的810块钱。
810块钱被花掉,又重新存入到C银行,C银行保留81块钱的准备金,再贷出去729块钱。这个过程不断循环,每个阶段贷款的金额都会变小,直到204个循环之后,银行的总存款增长到了1万块。1000块钱循环贷款204次就变成了1万块钱,这个过程叫做货币创造。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9月的数据显示,目前我们国家的货币总量也就是M2是335.38万亿,基础货币也就是央行发行的钱是33.53万亿,那么被创造出来的货币就是货币总量减去基础货币,是301.85万亿,占货币总量的90%左右。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第一,市场上绝大多数钱不是央行发的,而是商业银行通过贷款创造出来的;
第二,只要市场经济不停运转,钱就会通过贷款的方式不停被创造出来,钱增加了,那么你的钱就有了贬值的前提条件了。
货币创造是信用货币体系下重要的调节工具,它可以刺激经济,但也可能引发巨大的危机。比如,1990年的日本资产泡沫破裂,很大程度上和货币创造有关系。
1985年,广场协议导致日元兑美元的汇率从1比250快速升值到了1比120左右。什么意思呢?就是日本的出口企业把一件成本200日元的产品,以1美元的价格卖到了美国。本来一美元可以换250日元,那么出口企业可以赚50日元,但升值之后,一美元只能换120日元,出口企业直接亏损80日元,这意味着出口生意就没法做了。那怎么办呢?那就要做国内的生意,刺激经济内循环,所以日本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
央行发行了大量的基础货币,利息从5%降到了2.5%。钱多了,利息低了,那贷款就多了,那么创造的货币也就多了。创造了货币,为了寻求高收益,就进入了房产和股市。房产和股市的需求增加了,价格自然就涨。就比如1989年,东京银座核心地段,商业用地交易价突破9000万日元每平方米,大概是当时的60万人民币,相当于同时期纽约曼哈顿地价的5倍。
价格一涨,就有更多人贷款买房,有房的直接把房子进行抵押,再贷款再买房。那么日本的房产和股市被创造的货币炒到了极高的价格,这就导致了当前的价值远超实际价值,这就叫做泡沫。
日本政府看再这么涨下去,经济迟早完蛋啊,索性就收紧了货币政策,进行了连续5次加息。加息是一个连锁反应,贷款少了,创造的货币就少了,那么买房买股票的钱也少了,需求降低,价格下降。大家一看价格跌了就进行抛售,这就引发了大面积的崩盘。同样是东京银座核心地段,商业用地从最高的9000万日元每平方米跌到了700到800万日元每平方米,跌了近90%左右。所以,创造出来的货币,随着泡沫一起灰飞烟灭了。
我知道你心里一定想吐槽,信用货币体系下的货币创造风险太大,但是你别急,货币创造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对经济有益的,而且你的钱贬值也不一定是坏事。
货币创造为什么有益呢?就比如一个企业想要贷款100万,这个钱从哪里来呢?央行去印钱,然后再贷给这个企业吗?
肯定不现实。这个时候,银行把其他客户的存款贷给这个企业,客户存款100万还在,企业账户上又多了100万的资金,这就解决了企业的发展问题。这些钱会流进市场,工厂就能够开工雇人,有了工资,大家就会消费,整个经济就会向上运转。要是没这部分钱,很多生意和消费都做不了,经济就很难增长。
货币贬值为什么不一定是坏事呢?货币贬值的前提是货币总量增加了。那么货币总量增加,如果商品总量也增加,那就是正常的贬值,而不是什么通胀。比如15年前猪肉10元1斤,现在呢是15元1斤,涨了50%,但是你的工资从2000涨到了6000,涨了200%,那么你的购买力反而是增加的。
所以我们对货币贬值要有理性的认知,而不是视其为洪水猛兽。那么现在再看你钱包里的100块钱,是不是终于明白它为什么买的猪肉变少了?欢迎来评论区说说你的直观感受。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