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晚上好,最近后台全是问我同一个话题的:“听说有人说刺激经济得靠咱们清空积蓄、加三倍杠杆买房,这话是真的吗?” 先给不明白的朋友补个课 —— 这说法不是官方定调,是圈里一些人聊经济刺激时冒出来的 “野路子建议”,核心意思特直白:十年前房地产靠 “低首付、高杠杆” 拉起来过经济,现在想复制这招,让普通人把存款掏出来,再背上远超本金的贷款,一辈子为房子奋斗,同时盼着房价涨,这样经济就活了。
先说说这说法为啥能冒出来,不是凭空瞎想的。十年前房地产是真 “能打”,2000 年的时候房地产占 GDP 才 4.1%,到 2020 年已经涨到 7.3%,增加值快 7 万亿了。那时候啥情况?首付随便凑凑,贷款利息不算高,买套房子放两年就涨价,不仅自己觉得赚了,还能带动装修、家电、建材一整条链的生意。就像 2015 年那波,楼市一热,家电销量立马涨了快 40%,这种 “一荣俱荣” 的效应太明显了。
现在有人提这招,根源是急着给经济找抓手。高层也说要 “稳住楼市释放财富效应”,毕竟中国人 7 成资产都在房子上,房价涨了大家才敢花钱。可问题是,十年前的底子和现在完全两码事。那时候大家存款没那么多负债,房价基数低,就算加杠杆也有缓冲空间;现在呢?政策把首付降到 15%,看着门槛低了,可一套房总价摆在那儿 —— 深圳 1000 万的房子,首付 150 万掏空两代人积蓄,贷款 850 万,月供还得 4.1 万,这哪是 “刺激消费”,分明是 “透支未来”。
真按这说法来,后果咱普通人根本扛不住。先算笔账:30% 首付就是 3 倍杠杆,现在 15% 首付直接飙到 7 倍杠杆。啥概念?100 万的房子,你掏 15 万首付,贷 85 万。要是房价跌 15%,房子只值 85 万,你的本金就全没了,还得接着还 85 万贷款。2025 年新增断供房都突破 30 万套了,武汉有业主 160 万买的房跌到 110 万,杭州更惨,216 万的房子法拍才 75 万,倒欠银行 61 万,这就是杠杆咬人的样子。
对咱们普通人来说,这不是 “奋斗目标”,是 “人生枷锁”。深圳现在户均房贷 417 万,月供 2 万出头,可家庭年均收入才 24 万,房贷占比快 100% 了。我认识个深圳的老师,夫妻俩年收入 24 万,月供 2.1 万,每个月得靠父母补贴才能过活,孩子报个兴趣班都得算半天。更隐蔽的是隐性负债,35-45 岁的家庭里,16% 都在靠信用卡套现、消费贷还房贷,表面看着体面,实则一戳就破。
有人说 “十年前这么干的都赚了”,可现在的楼市早不是躺赚的年代了。十年前房价跌了能涨回来,现在一线城市房价较峰值都跌了 28% 以上,深圳甚至跌回 2015 年水平。更要命的是收入跟不上,现在薪资增速才 2.3%,失业率还在 5% 以上,十年前那种 “工资涨、房价涨” 的双涨时代早没了。2024 年数据显示,一线城市房贷占收入 55% 以上,42% 的二线城市家庭月供超收入一半,这种情况下加杠杆,就是把全家绑在 “不确定” 上。
我最不认同的,是 “让普通人一辈子为之奋斗” 这种说法。奋斗该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不是为了一套房子的贷款。十年前房地产拉动经济是因为刚需真存在,城镇化还在加速,现在呢?长沙这种房价低的城市都在流失年轻人,三四线城市房子供大于求,硬逼大家上车,只会重复 “断供潮” 的悲剧 ——2025 年银行都收回 200 万套房产了,同比涨 40%,这些数字背后全是家庭的血泪。
更关键的是,靠房地产刺激经济的老路走不通了。2008 年美国金融危机就是教训,房价跌了之后,背负高房贷的人只能省吃俭用,反而拖垮消费。现在咱们要是真清空储蓄卡加杠杆,大家更不敢买家电、不敢旅游、不敢生娃,消费反而更萎靡,这不就本末倒置了吗?高层说的 “财富效应”,是让资产合理增值带来的信心,不是靠高杠杆催生的泡沫。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