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上世纪六十年代,广东省搞水果资源普查,专家们到处跑,
1960年,有几个专家来到郁南县,在一栋荒废多年的老别墅里,发现了两棵长得特别好的果树。
别墅破破烂烂的,可这两棵树却长得精神,树冠圆润饱满,树皮摸起来有点粗糙却很结实。
树上挂满了金灿灿的果子,专家们摘下来一尝,甜中带点微酸,口感细腻。
最奇怪的是,这果子里面居然没有核!
![]()
一般的黄皮都是带核的,这两棵树结的果子却干干净净,一颗核都没有,
专家们觉得这事不对劲,赶紧采了些标本带回去研究。
鉴定结果
![]()
标本送到实验室一检测,结果出来后所有专家都愣住了,这两棵果树叫郁南无核黄皮,是广东省独有的珍稀品种,全国就这么两棵!
后来华中农业大学和肇庆学院的专家们对果实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发现这两棵树是天然三倍体。说得通俗点,就是它们的染色体比普通黄皮树多一套。
普通的植物是二倍体,染色体成对出现,这两棵树是三倍体,多出来一套染色体。
![]()
这导致它开花结果的时候,雌蕊和雄蕊的生殖细胞染色体数量对不上号,一方有2套,另一方只有1套,受精卵结合时没法正常配对,最后就长不出种子来。
这种现象在香蕉、无籽西瓜上也有,可黄皮树天然形成三倍体,在自然界里比中彩票还难。全球就郁南这两棵,再没别的了。
![]()
这两棵树怎么会出现在废弃别墅里
1934年,郁南县建城镇有个叫曾乃桢的人,当时他刚卸任乐昌县县长,回老家盖了栋别墅。
别墅建好后,有朋友来庆贺,送了他两棵黄皮树,曾乃桢就把这两棵树跟其他树一起种在院子里,之后就没怎么管过。
过了一段时间,院子里其他树都陆续开花结果了,就这两棵黄皮树没动静。
![]()
曾乃桢上前看了看,发现这两棵树长得确实跟别的不一样,叶片油亮厚实,风一吹哗哗响,还能闻到一股清香。
又过了几年,这两棵树终于开花了,到了7月份,树上挂满了金灿灿的果子。果子呈现标准的鸡心形,个头比普通黄皮大一圈。
曾乃桢尝了一口,发现果肉细腻无渣,甜中带点微酸,最绝的是里面没有核。
![]()
那时候基因检测技术还不发达,人们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也就没深究,
后来曾乃桢一家因为搬迁离开了这里,别墅就荒废了,这两棵树也被遗忘在了院子里。
一直到1960年,水果资源普查队的专家路过这里,才重新发现了它们。
发现这两棵树之后,专家们立刻意识到这是个宝贝,得赶紧想办法让它们"开枝散叶",
![]()
1964年,有关部门的专家决定用嫁接技术来繁殖。
可黄皮树自然繁殖周期长,萌芽率低,人工繁殖很困难。专家们试了无数次,终于把树枝嫁接成功了。
之后郁南县的农户们纷纷开始种这种无核黄皮。
嫁接初期,存活率和产量都不理想,1986年别墅里那棵最老的黄皮树年纪大了,产量从原来的20公斤掉到了4公斤,差点就绝种了。
![]()
好在有政府的扶持和推广,不光"救活"了那棵老树,还带动了农民们的种植热情。
1986年,全县一口气嫁接出了3370棵苗。
到了1988年,有55棵开始结果,总产量300公斤。这个产量听起来不多,可郁南无核黄皮太稀有、太好吃了,直接成了抢手货。
![]()
"水土不服"
郁南无核黄皮火了之后,其他地区的农户们也想种。他们纷纷引种嫁接,可奇怪的是,种出来的黄皮要么结出有核果,要么味道变酸,完全不是那个味儿。
后来专家们研究发现,郁南无核黄皮太"挑地方"了。它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恰到好处的光照,还有疏松肥沃的土壤,这些条件只有郁南能满足。
![]()
专家猜测,可能是郁南县独特的红壤土质和亚热带气候激发了这种果树的三倍体特性。一旦离开郁南,它就会"水土不服",长不出那种正宗的无核黄皮了。
所以现在,我国几乎所有的无核黄皮都产自郁南县。其他地方想种?可以试试,就是种不出那个味道来。
从两棵树到81亿
![]()
如今,郁南县的无核黄皮产业已经做得很大了,2025年,全县无核黄皮树种植面积达到19.7万亩,其中17.5万亩已经挂果。
预计2025年能摘14万吨果子,总产值直接冲到81个亿。更厉害的是,现在全球每四颗黄皮里就有三颗产自郁南。
从1960年发现那两棵树,到现在将近65年过去了,
当初那两棵差点被遗忘的果树,现在已经变成了郁南县的"致富果",成了全县人的"金饭碗"。
![]()
郁南县很多农户靠种无核黄皮过上了好日子。以前可能就是种点水稻、玉米,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多少钱。现在种上几亩无核黄皮,管理得好,一年收入能有好几万甚至十几万。
郁南无核黄皮还成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这个认证可不是随便能拿到的,得产品质量过硬、地域特色明显才行。有了这个标志,郁南无核黄皮的品牌价值又往上涨了一大截。
![]()
怎么从两棵树变成大产业的
这个过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其实挺不容易。专家们前前后后研究了好多年,才摸清楚这种果树的生长习性,找到了最合适的嫁接方法和种植技术。
政府也投入了大量资源,给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帮助他们解决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还专门建了一些示范基地,让农户可以来学习种植技术。
![]()
销售渠道也很关键。以前农户种出来的果子不知道往哪儿卖,现在有了电商平台,郁南无核黄皮能卖到全国各地,甚至出口到国外。
品牌建设也下了功夫。郁南无核黄皮不光是一种水果,现在已经成了郁南县的一张"金色名片"。每年黄皮成熟的季节,还会举办黄皮节,吸引游客来采摘、品尝。
![]()
启发
郁南无核黄皮的故事,其实挺能说明问题的,一个地方的特色产业,往往就藏在那些不起眼的地方,等着人去发现。
专家的作用很重要,要是没有1960年那批专家去做水果资源普查,这两棵树可能就一直荒废在那个别墅里,直到死掉。也正是因为有专家持续研究、推广,才有了今天的无核黄皮产业。
政府的支持也不能少。从嫁接技术研究,到农户培训,到品牌推广,每一步都需要投入。
![]()
没有这些支持,光靠农户自己摸索,很难做到现在这个规模。
农户的积极性同样关键。政府可以提供技术和政策支持,专家可以做研究和指导,可真正下地干活、把果树种好的,还是农户自己。
他们愿意学、愿意试,才能把产业做起来。
市场需求也很重要。郁南无核黄皮之所以能卖得好,根本原因还是好吃、稀缺。要是果子不好吃,或者市场上到处都有,也不会有现在这个价值。
![]()
从1960年发现两棵树,到2025年年产值81亿,这65年的发展历程,见证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也让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实实在在的成果。
郁南无核黄皮,从濒临灭绝到成为致富果,这个故事还会继续讲下去。
![]()
报 来郁南过黄皮节!从两株母树到万亩果园,甜了90年的传奇 2025-07-25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 云浮郁南县建城镇“美丽庭院”之“干园”:两棵母树续写“百千万工程”新篇章 2025-06-11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