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白天考古晚上盗墓?别用“考古学家”模糊了界线丨中听

0
分享至

评论员 邱延波

考古是合法盗墓,盗墓是非法考古?随着《鬼吹灯》《盗墓笔记》的流行,盗墓小说和影视作品给很多人带来了不一样的惊险和刺激,但也让部分人模糊了考古的与盗墓的边界,甚至对考古产生了误会。

据相关媒体报道,公安机关侦破汉大墓盗掘系列案。 主犯李某是一家民间文物勘探公司负责人、省级非遗传承人。他白天随正规队“踩点”,夜晚却率团伙用炸药爆破汉王陵,横跨多个省市作案66起,盗走4000余件文物,其中珍贵文物100余件,包括国家一级文物11件。警方追缴的被盗文物,相当于一个中型博物馆藏品。

令考古界不快的是,有人竟然认为李某是“考古专家”。把这样的人称为考古学家,是对犯罪分子的美化,也是对真正的考古学家的不尊重。考古和盗墓,表面上有相通之处,实际上两者在目的、方法、法律上有天壤之别。



(不同的盗墓工具 图源:上游新闻)

考古与盗墓,共享洛阳铲

盗墓与考古的“亲缘”,在于工具的交融。

生在苏杭,葬在北邙,这是古代中国人对理想生活与身后事的追求。这种观念导致“北邙山头少闲土”,大量王公贵族葬在洛阳附近的北邙山。这也让不少人开始觊觎那些埋在地下的宝贝。为了盗取这些宝贝,洛阳铲诞生了。随着后代的改进,洛阳铲不仅成为盗墓者的工具,也成了田野考古的标配。 它从土层中提取样本,辨识墓葬痕迹,考古科研工作者常将其列为基本勘探工具,广泛运用于全国发掘。都是挖掘坟墓,都用到洛阳铲(而且洛阳铲是开始就是为了盗墓),难免让人产生联想。

再加上两者的行动也有相似的地方:盗墓的“认眼”(风水勘墓)与“支锅”(组队行动),近似考古的“地表勘探”和“发掘协调”,更容易让人将两者简单等同。 李某案中,团伙白天借正规资源定位,夜里精准下手,让人误以为他是真正的考古学家。

然而,相似只是表面现象。洛阳铲在盗墓者手中,只是偷坟掘墓的工具,在考古学家手中,却是发掘历史文化的利器。中国考古学家袁复礼在仰韶村遗址发掘时就使用了洛阳铲,揭开仰韶文化序幕。


考古是保护,盗墓是破坏

盗墓与考古,在洛阳铲这个工具上交汇,但两者的路径却南辕北辙。考古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为圭臬。《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4条确立了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明确规定:文物工作应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安阳殷墟百年发掘,便是典范:出土约15万片有字甲骨文,成为语言文字学、历史学、民族学、天文学、气象学、农学、医学、历史地理学、考古学等多种学科的重要原始资料。殷墟甲骨的发现是近代学术史上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安阳殷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此类成果,惠及全球学界与民众。

反之,盗墓直奔私利。 李某团伙从新石器陶器至民国瓷器,无一不为倒卖牟利。

从方法上来说,两者也有区别:考古是精密解构,盗墓是粗暴摧毁。考古仿外科手术,逐层剥离、记录严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从事考古发掘工作必须报请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批准,遵循科学保护原则,包括地层测绘、文物编号与环境分析。

盗墓则强行破坏,甚至用炸药爆破、暴力拆石。李某案中,汉画像石遭拆解,王陵结构崩塌,地层信息永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大象新闻 incentive-icons
大象新闻
河南广电官方网易号!
129509文章数 27226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