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品牌价值达41.97亿元的“达茂草原羊”香飘四海,当综合机械化水平跃升至96%的农机驰骋沃野,达茂旗以一连串扎实数据和国家级荣誉,交出了一份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答卷。
丰收的画卷,离不开坚实的底色。近年来,达茂旗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工程,通过整合涉农资金、争取上级专项、引入金融活水等,累计投入超1.5亿元,并创新推行“小田并大田”模式,零散的“巴掌田”蝶变为“田成方、路成网”的现代化良田。
西河乡的实践是达茂旗高标准农田建设生动缩影。通过“统种共富”模式,西河乡平整撂荒地74亩,整合建成高标准农田1.06万亩。金秋时节,连片青贮玉米喜迎丰收。“高标准农田实现了机械化作业,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民收益率,真正让农田成为了‘致富田’。”前河村党支部书记王海军说。目前,达茂旗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3.03万亩,为农业规模化、机械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基础牢,产业兴。在达茂旗,土地不仅孕育着丰收的粮食,更催生了多元产业的蓬勃发展。
百灵庙镇黄花滩村的中药材育苗大棚内,知母、苍术等中药材散发出淡淡药香沁人心脾。今年,全镇规划种植黄芪、桔梗等中药材共2800亩,产业规模稳步扩大。当地还积极推动产业链延伸,开发出黄芪切片、黄芪香皂等终端产品,推动中药材由初级原料向高附加值商品转型。更值得一提的是,起苗时收割的药材叶被“变废为宝”,成为达茂草原羊的优质饲料,构建起“育苗、种植、加工、养殖”的绿色循环产业链。
“过去大棚闲置,如今种上中药材,既盘活了资源,又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收。”红格塔拉村民王继东欣慰地说。通过该模式,项目已带动30余户村民实现就近就业,走出了一条生态循环、富民增收、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新路。
绿色发展是农牧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近日,达茂旗人民政府与中国绿色食品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家“全域绿色”试点旗县,为北疆畜牧业绿色发展注入新动力。
依托1.66万平方公里天然草场和133.95万亩耕地资源,达茂旗绿色有机认证牛羊肉产量达7179.83吨,有机牛羊肉配套生产基地477.6万亩,产品全部符合绿色食品、有机产品认证标准。过硬的品质铸就了响亮的品牌,“达茂草原羊”品牌估值达41.97亿元,全旗累计获绿色食品认证企业8家、有机认证企业4家,拥有地理标志产品5件,构建起从牧场到餐桌的全链条绿色产业体系。
达茂旗农牧局副局长王婷婷介绍,成为“全域绿色”试点后,将借助协会资源,重点推进标准化养殖、品牌增值和产业融合,让绿色资源释放多元效益,真正实现“好产品”向“好效益”转化,让绿色发展成为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核心竞争力。
肉类产量增长47.1%,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升至82%,各类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蓬勃发展,国家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蒙古马保种场、牛业科技小院等国家级平台相继落地,为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能……达茂旗农牧业现代化实现质的飞跃。
达茂旗正以全域绿色发展为底色,推动农牧业质量、效率、效益同步提升。在这片希望的北疆沃野上,一曲乡村振兴和农牧业现代化的壮丽乐章正激昂奏响。(肖旭婕)
来源:达茂旗委宣传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