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第五轮贸易谈判在马来西亚进行,中国派出被美方指责“无礼”的副部长李成钢,传递强硬信号。
同时特朗普对华措辞软化,首次称需中国“帮助”解决俄乌问题,但美军却在台海方向加紧备战计划组建“黄金舰队”,核心矛盾是:经济上美国不得不低头,军事上却继续施压。
而中方的回应可以说是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按照一般的套路,面对这种公开批评,中方可能会考虑调整谈判队伍的组成,至少在表面上做出一些姿态。结果第五轮谈判开始的时候,李成钢还是照样出现在谈判桌上,而且看起来精神状态还挺不错。
这次谈判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马来西亚作为东南亚国家,长期在中美之间保持相对平衡的外交立场,选在这里谈判,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双方都希望有一个相对中性的环境。
![]()
据在场记者披露,第一天的会谈就持续了五个半小时,远超预期时长,这个时间长度说明双方确实有很多核心问题需要深入讨论。
谈判期间的细节更能体现中方的立场。有媒体观察到,李成钢在回应美方关于稀土政策的质询时,直接展示了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的最新数据,用具体产能、环保标准等事实回应美方 “市场操纵” 的指控。
![]()
当贝森特再次提及 “态度问题” 时,李成钢仅表示 “谈判应聚焦实质议题,而非个人风格”,随即转向下一个讨论环节,完全没有被美方的批评影响心态。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方此前已对李成钢的职责进行调整,明确其专注于中美经贸谈判事宜,这种人事安排被外界解读为 “正面回应美方施压” 的信号。
中方代表团在会后声明中强调,“谈判代表的选择基于专业能力,不受外部言论干扰”,这种表态清晰传递出:中方不会因为美方的压力就轻易妥协。
在这种紧张的氛围中,特朗普的一些表态变化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他在谈到一些国际问题时,开始使用 “帮助” 这样的词汇,而不是之前那种威胁性的语调。
特别是在俄乌战争问题上,特朗普的表态尤其值得关注。此前他在公开场合多次指责中国 “向俄罗斯提供非致命援助”,要求中方 “选边站队”,甚至威胁实施新一轮制裁。
但在 10 月 25 日的共和党筹款活动中,他却表示 “解决俄乌冲突离不开中国的帮助,希望中方能发挥建设性作用”。这种措辞上的转变,在外交场合其实是很有分量的,被视为美方态度软化的信号。
![]()
背后的动因与美国的战略需求密切相关。俄乌冲突持续至今,美国对乌克兰的援助已超过 750 亿美元,国内反对继续 “输血” 的声音日益高涨。
特朗普团队内部数据显示,63% 的共和党选民认为应减少对乌援助,这迫使他不得不寻求通过外交途径推动局势降温,而中国作为俄罗斯的重要合作伙伴,自然成为美方试图争取的对象。
![]()
更具突破性的消息是,多家外媒援引白宫内部人士爆料,特朗普可能会在 10 月 30 日与中方高层举行会晤。如果这个消息属实,那就说明美方确实希望在更高层面上推动问题的解决。
毕竟在目前这种情况下,单纯依靠财长与副部长级别的谈判,可能很难突破稀土、高科技贸易等核心分歧,高层会晤被寄予打破僵局的期待。
![]()
就在谈判进行的同时,军事方面的动向也不容忽视。《华尔街日报》最近报道说,特朗普有意让美国海军打造一支所谓的 “黄金舰队”,应对包括中国在内的 “军事挑战”。虽然五角大楼还没有透露具体的规划细节,比如舰艇数量、部署区域、预算规模等,但这个消息本身就已经足够引人关注了。
从时机上来看,这个消息的放出显然不是偶然的。在中美贸易谈判的关键时刻,突然传出美军要加强海军建设的消息,很难说这不是一种施压手段。
![]()
特别是考虑到台海地区的敏感性,这种军事动向很容易被解读为针对特定地区的威慑行为。美国海军学会的分析指出,“黄金舰队” 若成型,可能会将 60% 的航母战斗群部署到印太地区,强化对关键航道的控制。
但深入分析便会发现,这一计划更像是 “虚张声势”。美国海军近期暴露的现实困境不容忽视:在海军成立 250 周年的纪念活动中,此前在地中海遭遇撞船事件的 “杜鲁门” 号航母,被外界发现受损部位超过 8 个月仍未修复,暴露了美军舰船维修体系的滞后。
数据显示,美国海军当前可用的驱逐舰数量仅为 54 艘,较 2020 年减少 12 艘,而中国海军仅 055 型驱逐舰就已服役 12 艘,且仍在持续列装。这种实力差距让五角大楼内部对 “黄金舰队” 计划的可行性存在广泛争议。
军事专家指出,美方此时放出这一消息,更多反映了其谈判焦虑。如果贸易谈判真的进展顺利,他们大概也不会在这个时候搞这种军事上的动作。这可能说明美方对谈判的前景并不是特别乐观,所以才会同时在军事方面做准备,试图通过 “软硬兼施” 迫使中方让步。
![]()
在这次谈判中,稀土矿产问题被认为是一个特别难啃的硬骨头。这个问题涉及到两国的核心利益,美方很难在这个问题上做出让步,中方同样如此。
稀土在现代工业中的地位真的是不可替代的。从手机芯片、新能源汽车电池到隐形战机涂层、导弹制导系统,几乎所有的高科技产品都离不开稀土。
![]()
中国在稀土产业链中占据绝对优势:全球 90% 的中重稀土开采量来自中国,稀土分离提纯技术更是领先国际水平,产品纯度可达 99.999%,而美国同类产品纯度仅为 99.9%,且生产成本是中国的 3 倍以上。这种产业优势让稀土成为中方在谈判中的一张重要底牌。
美方的诉求非常明确:希望中方取消稀土出口管制,并允许美国企业参与中国稀土开采。特朗普政府此前已将稀土列为 “国家关键矿产”,投入 15 亿美元试图重建本土产业链,但效果甚微 —— 美国唯一的稀土矿 “芒廷帕斯矿” 虽已重启,但因缺乏分离提纯能力,矿石仍需运至中国加工。美方在谈判中格外坚持这一诉求,本质是希望摆脱对中国的产业依赖。
中方则强调稀土管制的合理性,指出出口限制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战略资源,符合国际通行规则。谈判中,中方提出 “稀土合作需建立在对等基础上”,要求美方解除对中国稀土加工企业的技术封锁,这一立场让双方陷入僵持。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美关系确实处在一个比较微妙的阶段。一方面,双方都在努力通过谈判来解决分歧,高层会晤的传闻更说明大家还是希望避免关系进一步恶化。另一方面,各种小动作和施压手段也没有停止,这又说明问题的复杂性远超想象。
俄乌战争这个新变量的加入,让整个局面变得更加复杂。美方开始寻求中方在这个问题上的合作,这可能为双方关系的改善提供了新的机会。如果能在这个问题上找到合作的空间,也许会对稀土、高科技贸易等其他分歧的解决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是要控制好各种极端倾向。无论是在经贸问题上的过度施压,还是在军事方面的过度反应,都可能让局面朝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
![]()
特别是在台海这样的敏感问题上,任何轻率的行动都可能引发严重后果。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两个经济体,双方关系的走向不仅影响着两国人民的福祉,也关系着全球的稳定与发展。
虽然分歧和竞争在所难免,理性对话和务实合作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道路。希望双方都能以更加开放和建设性的态度来处理彼此间的分歧,为世界和平与繁荣作出应有的贡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