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2023年至2025年,本市开展第六轮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预防为主、平急结合;科技引领、前瞻布局”,对标国际、国内最高标准,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增能力,持续提升本市公共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和公共卫生社会治理水平。一批重大项目、重点成果、重要经验从中涌现,进一步健全超大城市公共卫生体系,强化公共卫生应急、服务、协同、保障等关键能力,不断满足城市发展和市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为此,特别推出“第六轮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巡礼”专题,积极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和参与公共卫生工作的良好氛围,助力增强市民群众获得感、满意度,有力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本市建设成为全球公共卫生最安全城市典范之一。
深夜的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灯火通明。工作人员将一份疑似输入性罕见病原样本放入传递窗,扫码操作刚完成,“病原监测数据综合研判分析子系统” 大屏便亮起绿色轨迹,样本位置、运输温度、预计到达时间清晰可见,一份包含病原身份序列的结果呈现在屏幕上。这高效的场景已成为第六轮上海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中“超大城市生物安全关键能力和公共卫生实验室网络一体化建设”项目的日常。
![]()
01
云端大脑:让病原数据高效“赶路”
过去,样本在不同实验室间传递、人工比对,常耗费“黄金时间”。如今,“病原监测数据综合研判分析子系统”将流程搬至云端:样本扫码采样后,系统实时追踪运输状态、地理信息和检测状态;短时间内自动筛出已知病原结果;对未知病原,按算法生成自动化分析流程,实现初步定位;平台还将海量菌毒种和生物样本转化为可检索、可计算的数字资源,工作人员在电脑前即可一键调取菌株背景、生物信息和实验数据,省去反复填表、电话确认环节。半年试运行期间,系统已支撑样本全程追踪,实现“数据多跑路、人员少跑腿”。
“病原监测数据综合研判分析子系统”依托国产化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率先建成菌(毒)种与感染性生物样本“全生命周期数字信息库”。该平台创新融合物联网与地理定位技术,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样本的采集、转运、入库实行全过程“一屏掌控”,实现应急采样箱、转运箱、检测试管的实时定位、温控追踪和状态预警,真正做到“样本在哪里,数据就在哪里”。
平台配备全链条生物信息工具集,包括毒力基因、耐药基因、宏基因组等,已在模拟演练中完成162次任务,最快24小时内就可完成30例样本的精准溯源。面向教育科研机构、生物医药企业开放的“微生物资源共享超市”,支持在线查询、申请借用,为疫苗、诊断试剂快速研发提供助力。
经过本轮项目建设,其配备的测序数据管理和分析服务器,单次运行即可满足突发疫情的检测需求。样本完成测序后,可直接在数据分析服务器上自动分析,大幅缩短分析时间。依托中心超算服务器的算力资源,大幅缩短未知病原体的筛查时间。
![]()
02
申字形网络:50家实验室说“同一种语言”
仅靠高效的“云端大脑”还不够,项目将全市公共卫生实验室织成“申”字形网络:市疾控中心为核心,6家区域中心实验室为枢纽,50家疾控、医院、第三方机构实验室为网底。所有实验室统一执行标准化技术流程、同一套质控标准、同一份检测菜单。
2年间,项目开展30余次技术培训、10余次室间比对,50家实验室检测参数平均新增80项,数据“口音”完全一致,质控合格率始终保持100%。
该项目聚焦提升网络实验室检测能力整体水平,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实验室管理规范和标准,持续推进实验室检测能力与规范管理,打造覆盖全市、管理规范、专业领先、协同发展的公共卫生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网络,以及高水平病原微生物实验队伍,为上海传染病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等防控工作提供高质量支撑。同时,项目立足上海,辐射长三角,服务全国,推动长三角地区公共卫生实验室协同发展,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
03
全健康哨兵:三线织网守护“人-动物-环境”
耐药基因监测、气传微生物追踪、类器官病毒模型等前沿技术,也被纳入统一平台,构建起“全健康哨兵”体系。
耐药监测系统将“探头”伸入市政污水、医院废水和养殖场排水,25分钟即可完成耐药基因检测,实时绘制全市耐药趋势图。这不仅有助于专业人员及时掌握耐药菌的分布和传播情况,更重要的是,它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多维决策支持。这意味着医生能够更快速、更准确地根据患者的感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耐药性进一步增强。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这相当于在就医过程中,能够得到更精准的治疗方案,减少不必要的药物使用,降低治疗成本,同时也能有效遏制细菌耐药性的蔓延,保障大众的健康权益。
此外,气传平台在地铁空调、大型会展送风口布设滤膜,实时捕捉真菌和病毒踪迹,为重大活动提供空气实时生物安全评估;类器官平台用人工培养的呼吸道上皮还原病毒感染全过程,为疫苗和药物研发提供“体外病人”。所有数据均回流云端,形成覆盖“人—动物—环境”的全健康监测闭环。
“超大城市生物安全关键能力和公共卫生实验室网络一体化建设”项目,以“国际标杆”技术平台为硬核引擎:应急检测平台实现病原筛查“高速精准”;免疫学研究平台提升病毒培养能力,助力疫苗研发;气传微生物平台让千万级人流场所的空气病原体“看得见、算得准”;耐药基因平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多维决策。支撑技术平台高效运转的是“三位一体”保障体系:模块化移动实验室 4小时内部署到位,20人专业运维团队可随时切换“常态+应急+重大活动”多场景模式;信息化闭环系统让样本从采集、运输、检测到结果推送全程“一码到底”,实现“数据多跑路、人员零跑腿”。项目还将监测视角从“人”扩展到“全健康”,一体化耐药监测网在污水、废水、食品等多源样本中捕获600余株关键耐药菌,72小时内完成表型+基因型双重解析,为耐药传播链条绘制高清“热力图”。
如今,这张无形的公共卫生安全网已全面进入常态化运行。每一次检测、每一条序列、每一株菌毒种,都在实时转化为守护上海的硬核力量,更为全国超大城市群公共卫生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一体化范式。
更多阅读☞
平急转换 高效应对 全面守护:上海持续完善重大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丨第六轮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巡礼
本市传染病临床诊治网络体系实现多维度跃升丨第六轮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巡礼
提升公共卫生韧性能级,构筑超大城市“防火墙”!上海打造传染病防控新范式丨第六轮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巡礼
投稿提示
欢迎本市卫生健康工作者投稿,相关科普文章与视频等经所在科主任审阅后,投稿至单位宣传部门,经宣传部门提交“健康上海12320”。
上观号作者:健康上海12320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