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天的工作就是给这些树林浇水,虽然工作很单调,但看着这片沙漠中的防护林还是很有成就感。”在塔里木沙漠公路48号水井房,养护工人邱利兰正忙碌着清理光伏板上的沙尘,她指着面前一片由胡杨、梭梭、沙拐枣等耐旱植物构成的林子,自豪地告诉记者。
车辆穿行在塔里木沙漠公路上,道路两侧植被生机盎然,一组组太阳能光伏板和436公里长的生态防护林将沙漠和公路隔开,挡风、阻沙、降碳,已然形成了一道壮美的绿色风景线。
今年是塔里木沙漠公路建成通车30周年,也是沿线植被彻底告别柴油机发电灌溉的第3年。塔里木沙漠公路已成为一条防沙固沙的绿色生态“零碳之路”,在公路两旁构建起立体“生态圈”。
1995年10月,562公里长的塔里木沙漠公路正式通车,建成世界上贯穿流动性沙漠最长的等级公路。在沙漠中筑路难,护路更难。塔里木油田在建设沙漠公路的同时,就在沿线铺设草方格,以阻挡风沙对公路的侵袭。但在沙漠公路通车后不到两年,路面积沙日趋严重,80%的固沙草方格基本失去了防沙作用。
塔克拉玛干沙漠年均降水量不到11毫米,年均蒸发量却超过3800毫米。地下水储量虽大,但矿化度高达每升27.8克,相当于在一升水中加了满满5勺盐,一般植物根本无法适应。
对此,塔里木油田会同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兰州沙漠研究所等千余名技术人员开赴风沙一线,从沙漠边缘到腹地、从基地试验到路段示范,反复试验筛选出400多种抗盐碱、耐高温、耐沙埋的沙生植物,并对其中260多种进行咸水育苗、驯化。
为了管护好栽种的生态防护林,塔里木油田专门成立了200多人的管护队,常年驻守公路沿线布设的109座水井房。
2005年5月,2000多万株红柳、梭梭等植被郁郁葱葱地挺立在了沙漠公路两侧,绵延436公里。由于管护措施及时到位,造林成活率高达85%以上。
经过20年的精心培育管护,436公里长的防护林植被平均高度已超过2米,已有百余种鸟类沿着这条“绿色通道”迁移栖息。野兔、沙鼠、沙狐等动物在此安家落户,生态小环境逐步形成。
2022年,塔里木油田开启了“治沙+新能源”的探索,让沙漠公路沿途109口水源井全部使用清洁电能,彻底结束了依靠柴油机供能抽水灌溉的历史,让“死亡之海”的“含绿量”更足。
塔中采油气管理区执行董事、党委书记陈文介绍:“生态防护林每年能固碳约3.2万吨,可中和每年近30万辆过往车辆的碳排放,为世界荒漠治理和沙漠公路运行维护提供了宝贵经验。”当前,沙漠化防治技术体系正在不断向外推广,从新疆阿拉尔、且末等县市,到中亚、非洲等地区,沙漠公路上的生态实践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绿色样板。(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吴铎思 实习生 荣青青)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