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行山深处,一座荒凉的古寺里住着一个77岁的老和尚。
他独自守了13年,没水没电,生病了躺在床上动弹不得,饿了只能啃冷馒头,渴了就忍着。
这样的日子,别说老人了,年轻力壮的小伙子都扛不住。
可当有人拍下他的遭遇发到网上,评论区却炸开了锅,有人骂他装可怜,有人说这是自找的。
一个守护古寺的老人,为什么会落到这般田地?
凡凡是个喜欢到处转悠的自媒体博主,平时就爱往那些犄角旮旯的地方钻,专门找些有年头的老建筑拍视频。
这天他在山西太行山区转悠,本来就是想找点古迹看看,走着走着就看见山坡上有座破败的寺庙。
这座寺庙叫清圆洞寺,已经有900多年历史了。
从外面看上去挺破的,墙皮都掉得差不多了,院子里长满了荒草。
凡凡以为这就是座没人管的废庙,正准备拍几张照片就走,结果走进去才发现里面竟然住着人。
一间低矮的小平房里,躺着一个瘦骨嶙峋的老和尚。
老人家头发花白,脸色蜡黄,盖着一床破旧的被子,身边堆着几个干硬的馒头和几块月饼。
屋里连个电灯都没有,昏暗得很,空气里弥漫着一股霉味和药味混杂的气息。
老和尚见有人来了,挣扎着想坐起来,可是试了几次都没成功。
![]()
他的双拐就靠在床边,但现在连拿拐杖的力气都快没了。
凡凡赶紧上前扶住他,这才听老人家断断续续地说起了自己的经历。
老和尚姓什么叫什么,凡凡没细问,只知道他是山西高阳人,今年77岁了。
13年前,那会儿他64岁,从别的地方来到这座清圆洞寺,说是要在这里修行,顺便把这座古寺看护起来。
那时候这里比现在还破,屋顶漏雨,墙体开裂,根本没法住人。
![]()
老和尚就自己动手,一点一点地修。
他从山下背砖头、扛木料,花了好几年时间才盖起现在这间小平房。
寺庙的外墙也是他一铲一铲抹上去的,虽然手艺不算精湛,但至少把那些最严重的裂缝给堵上了。
这些年他就一个人待在这儿,每天念经、打坐、干活。
山上没水没电,喝水得走好远的山路去挑。
年轻时还行,背着两桶水上山也不觉得累。
可这几年岁数大了,腿脚不灵便了,挑水成了最大的难题。
吃的也成问题。
老和尚自己不会做饭,平时就是下山买些馒头、面饼之类能放的东西,带上山慢慢吃。
有时候一个馒头能吃好几天,硬得跟石头似的也得啃。
![]()
冬天还好,夏天食物容易坏,他就只能饿着肚子。
最难熬的是寂寞。
整座山上就他一个人,白天还能找点活干,到了晚上躺在床上,四周黑漆漆的,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有时候他就对着佛像自言自语,说说今天干了什么,身体怎么样,想想这座寺庙的过去和未来。
前阵子天气一冷,老和尚就病倒了。
起初只是觉得浑身没劲,以为休息几天就好。
谁知道越来越严重,后来连下床的力气都没了。
![]()
他就这么躺在床上,饿了就伸手够床边的馒头啃几口,渴了就忍着。
水缸里的水早就见底了,他根本没力气下山去挑。
屋里那几个馒头和月饼,是上次下山时买的,现在硬得跟砖头一样,咬一口牙都疼。
有时候他躺在床上望着屋顶发呆,想着自己会不会就这么死在这儿,尸体都没人知道。
屋外的天气一天比一天冷,山上的风呼呼地刮,吹得门窗咯吱咯吱响。
老和尚盖的被子很薄,晚上冻得直哆嗦。
他想起年轻时的日子,那会儿身体硬朗,干什么都有劲。
现在老了,真的是连活下去都费劲。
就是在这种时候,凡凡找到了这里。
![]()
看着眼前这个虚弱不堪的老人,凡凡心里挺不是滋味的。
他赶紧下山给老和尚买了些吃的喝的,还办了张水卡,让老人家至少能喝上干净的水。
凡凡劝老和尚跟他下山,找个养老院或者投奔亲人,总比在这破庙里受罪强。
可老和尚死活不肯走,说自己不能丢下这座寺庙不管。
他说这座清圆洞寺有900多年历史了,是祖师爷留下的地方。
这些年虽然破败了,但好歹还在。
要是自己一走,这里就真的没人了,过不了几年就会彻底荒废,到时候什么都不剩了。
老和尚说他心里一直有个念想,就是等到有人愿意接手这座寺庙,他就去朝阳寺。
那是他早就想去的地方,据说那边条件好,有同修一起念经,不用像现在这样孤零零一个人。
可这么多年过去了,愿意来这种穷山恶水修行的人太少了,他一直没等到合适的人选。
凡凡听了心里挺复杂的。
他能理解老和尚的坚持,可也觉得这个老人太固执了。
都这把年纪了,身体又不好,还非要守着这座破庙,这不是跟自己过不去吗?
老和尚看出了凡凡的想法,眼睛有点湿润。
![]()
他说自己知道这样不明智,可就是放不下。
这13年他把全部心血都花在这座寺庙上了,走一步三回头地离开,心里过不去那道坎。
凡凡把拍到的视频发到了网上,本想着能有人关注一下这个老人的处境,没想到评论区的反应让他傻了眼。
有人说老和尚这是自讨苦吃,谁让你非要待在山上的?下山不就什么事都没了吗?还有人说这是在作秀,故意弄得这么惨博同情。
更过分的是,有人直接开骂,说什么年代了还在那儿装神弄鬼,浪费社会资源。
这些冷嘲热讽看得凡凡火冒三丈。
他回复那些人,说你们有没有良心,一个77岁的老人病成这样,你们不同情也就算了,还要落井下石?可那些人根本不听,继续在评论区阴阳怪气。
有些人的逻辑让凡凡实在理解不了。
他们觉得老和尚既然选择了在山上修行,就该自己承担后果,不应该指望别人帮忙。
还有人说,现在社会保障这么好,老人完全可以去领养老金,去住养老院,非要待在山上是自己的选择,别人没义务管。
这些话听起来好像挺有道理,可仔细想想又觉得哪里不对。
一个人守着一座古寺13年,不管是出于信仰还是责任感,都值得尊重吧?就算不认同他的做法,也不至于这么刻薄地嘲讽一个生病的老人吧?
评论区里也不全是恶意。
有些人看了视频很感动,留言说要给老和尚捐点钱,买些生活用品寄过去。
还有人说自己老家也有类似的情况,很多古建筑因为没人看守而倒塌了,老和尚这样的人其实是在做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有个网友的留言让凡凡印象特别深。
![]()
那个人说,现在大家都往城里跑,追求更好的生活条件,这没什么错。
可正是因为这样,那些偏远地区的文物古迹才会没人管。
像老和尚这样愿意留下来的人越来越少,如果连他们都得不到基本的尊重和帮助,以后这些东西就真的保不住了。
还有人提出了实际的建议。
比如当地政府能不能给寺庙通上水电,至少让老人家生活条件好一点。
或者联系一些佛教组织,看能不能派人来接替老和尚,让他能安心离开。
甚至有人说可以把这里开发成文化旅游景点,既保护了古迹,又能让老和尚有个照应。
这些善意的声音虽然不多,但至少让凡凡觉得这个社会还有点人情味。
![]()
他把这些建议转达给了老和尚,老人家听了也挺高兴,眼睛里总算有了点光彩。
老和尚的遭遇反映出来的问题,其实不只是他一个人的困境。
全国有很多类似的古迹,都面临着无人看管、逐渐破败的局面。
这些地方大多位置偏远,生活条件艰苦,年轻人不愿意去,老年人又没那个精力。
当地政府也不是不想管,可资金有限,人手不够,很多时候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像清圆洞寺这样的地方,虽然有历史价值,但在文物保护的优先级上排不到前面。
大的景点都顾不过来,更别说这种犄角旮旯的小庙了。
再说信仰的问题。
![]()
老和尚坚持守在这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佛教信仰。
可在现代社会,很多人对宗教信仰不太理解,甚至带有偏见。
他们觉得这是迷信,是落后的思想,不值得提倡。
所以当老和尚因为坚守信仰而陷入困境时,这些人不但不同情,反而冷嘲热讽。
还有一个残酷的现实就是,社会资源的分配本来就不均衡。
城市里的老人可以享受完善的养老服务,农村和山区的老人很多时候只能自生自灭。
老和尚虽然是出家人,可他也是个普通的老人,也需要基本的生活保障。
可现实是,这些保障往往照顾不到像他这样的人。
凡凡在拍完这个视频之后,又去过几次那座寺庙。
![]()
每次去都会给老和尚带些吃的用的,陪他聊聊天。
老人家的身体虽然还是不太好,但至少不像之前那么绝望了。
他还是希望能等到一个继任者,然后去朝阳寺度过余生。
这个愿望看起来很简单,可实现起来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
77岁的老和尚在山洞里苦修13年,守着一座900多年的古寺,最后病倒在破庙里,连水都喝不上。
这样的遭遇本该让人心疼,可网上却有那么多冷嘲热讽的声音。
![]()
不管你信不信佛,不管你认不认同他的选择,一个老人为了心中的信念坚持了这么多年,总归是值得尊重的吧?我们不一定要去帮他,但至少别去伤害他。
这个社会需要多一点善意,少一点刻薄。
老和尚的故事也在提醒我们,那些被遗忘的角落里,还有很多人在默默坚守着什么,他们需要的不是施舍,而是最基本的理解和尊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