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26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明确表示,以色列将独家决定哪些外国部队可以加入计划中的国际部队,以协助维护特朗普推动的脆弱停火协议。
这一表态凸显了以色列在安全事务上的强硬立场,也折射出国际社会对加沙局势的复杂博弈。
根据美国提出的“20点计划”,加沙停火第二阶段需实现非军事化并部署国际部队,但目前各方在部队组成问题上分歧严重。
尽管美国已与印尼、阿联酋、埃及、卡塔尔、土耳其等国展开谈判,但阿拉伯国家普遍对参与持谨慎态度,部分原因在于哈马斯拒绝解除武装,而以色列坚决反对土耳其等“不友好国家”的部队进入。
内塔尼亚胡特别强调,以色列不会接受任何可能威胁其安全的部队存在,这一立场得到美国高级官员的默许。
值得关注的是,美国虽排除派遣地面部队,但通过在以色列南部设立“军民协调中心”强化间接参与,目前已有200名美军人员驻扎并协调多国行动。
国务卿鲁比奥24日访问以色列时表示,国际部队的组成必须符合以色列的安全需求,这一表态被视为对以色列立场的背书。
![]()
自10月10日停火协议生效以来,双方围绕协议执行的摩擦不断。
以色列以“防范渗透”为由关闭加沙北部埃雷兹口岸,导致120名巴勒斯坦患者无法就医;19日更以哈马斯袭击士兵为由,对努塞拉特难民营发动大规模空袭,造成至少36名平民死亡,这是停火以来最严重的违约事件。
哈马斯则指控以色列持续空袭和限制人道援助,称其行为“彻底破坏协议精神”。
在人质遗体移交问题上,双方陷入拉锯战。
根据协议,哈马斯需归还所有以色列人质遗体,以方则按1:15比例返还巴勒斯坦遇难者遗体。
截至26日,哈马斯已移交15具以色列遗体,但自21日以来未再行动。
以色列则归还195具巴勒斯坦遗体,其中部分被指存在虐待痕迹。
埃及救援队26日携带重型设备进入加沙协助搜寻,但以方仍限制其行动范围。
特朗普25日警告称,将在未来48小时密切关注遗体移交进展,暗示可能采取进一步措施。
![]()
停火期间,加沙内部权力斗争加剧。
哈马斯以“肃清内奸”为由,对杜格穆什氏族等武装派别发动突袭,并要求所有敌对组织48小时内缴械。
其首席谈判代表哈利勒·哈亚26日宣布,将把加沙行政控制权移交给临时委员会,但明确拒绝解除武装,称这一问题仍需与斡旋方协商。
以色列持续空袭加沙,25日对努塞拉特难民营发动“精准打击”,造成1死4伤,军方称目标是杰哈德组织的袭击策划者,但杰哈德否认相关指控。
特朗普25日在多哈表示,国际部队“不久将进驻”加沙,但未透露具体时间表。
美国正推动联合国授权组建部队,并计划将其纳入“20点计划”框架。
以色列坚持主导权,内塔尼亚胡26日重申“安全事务不容外部干涉”,这与美国试图通过国际机制巩固停火的目标形成张力。
尽管停火协议暂时缓解了军事冲突,但哈马斯拒绝解除武装、以色列坚持控制加沙通道、国际社会缺乏统一立场等因素,使局势随时可能再度激化。
正如德国前副秘书长沃尔克·佩尔特斯所言:“加沙战争已经结束,但和平还没有到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