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建聚力 助推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届凉水河论坛10月21日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党校举办。论坛上,《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杂志总编辑丁晓琴以“非公党建基层实践发展新趋势”为主题进行主旨发言。丁晓琴系统梳理并深度阐释了当前非公党建基层实践呈现出的三个显著新趋势,为新时期非公党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观察视角与实践启示。
![]()
丁晓琴发表主旨发言。
趋势一:把握“领域之新”,精准应对时代课题
数字经济的“平台化”特征正重塑党建工作格局。以北京、杭州为例,两地新就业群体规模庞大,呈现出“流动性强而组织归属感弱、职业自主性强而单位依附性弱、利益诉求直接性强而政治参与主动性弱”的“三强三弱”特征。为此,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创新组建产业专委会党委,杭州余杭区构建“综合党委+平台企业党组织+党员E家”架构,实现党建工作在数字经济领域的有效覆盖。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福建泉州在全国率先推行“党建入章”,已带动1.77万家非公企业完成这项工作,从制度层面确保党组织在企业治理中的话语权。
同时,在浙江、山东、四川等地出现的“产业社区”,以党建为引领,运用社区治理理念破解资源统筹难题,推动党组织发挥“政治引领、服务发展、促进治理”的综合功能。
趋势二:探索“方式之新”,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
各地在完成组织覆盖的基础上,正着力提升工作实效,形成三类特色路径:
品牌化建设提升影响力。新兴领域涌现出一批独具特色的党建品牌,通过与企业发展战略、文化内核深度融合,形成富有感召力的工作体系。
项目化运作增强实效性。将理论学习、志愿服务等转化为具体“党建项目”,实行闭环管理,确保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紧密结合。
智能化赋能激发新活力。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设智慧党建平台,有效破解党员分散、流动频繁等管理难题。如北京朝阳区上线的“党建智慧大脑”,构建起多元共治共享平台。
趋势三:建强“队伍之新”,夯实组织人才基础
党务工作者队伍呈现年轻化、专业化、职业化趋势。江苏宜兴2024年新兴领域专职党务工作者平均年龄45.7岁,大专以上学历占比89%。福建泉州规模以上企业党组织书记担任中高管理层比例达78.5%,有效破解党建业务“两张皮”问题。
浙江杭州、宁波等地构建“红领”人才全链条培育机制,激发队伍活力。这支日益年轻、专业、职业的“红领人才”队伍,正成为推动非公党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
丁晓琴指出,在新兴领域以党建聚力、助推发展,既是一场深刻的实践探索,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她表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杂志愿与各界同仁一道,以本届凉水河论坛为新的起点,不断凝聚共识与合力,深化交流合作,共同为开创非公党建工作新局面贡献智慧与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