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在文明城市建设、城乡绿化美化等多方面积极探索与实践,不仅让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更让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如今的蒙自市,正以美丽家园为底色,绘就了市民幸福生活的唯美篇章。
文明建设铸就城市灵魂
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文明城市建设,红河州通过九条措施推进蒙自文明城市建设,将其纳入“十四五”规划,制定三年行动计划及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专项办公室与督查机制,形成责任到岗、限时达标的工作体系。
蒙自市在省内首家建立“省州市联创、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机制,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定期研究文明城市建设工作,将其作为“一把手”工程抓。组建“马灯”“红色小蜜蜂”“蒙小青”等特色理论宣传队伍,以全覆盖精准化方式强化市民道德教育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同步推进十个一示范建设、开展公益广告大赛,推动《蒙自市民公约》和《村规民约》修订工作,为文明城市建设筑牢思想根基。
![]()
文明村寨剪影蒙自市文明办供图
统筹建设最美城与乡
“大树寨夜市规范管理后,市场分区明确,顾客都说逛大树寨就像逛超市,客流量翻了一番,我们生意更红火了。”夜市摊主李小明说。
“小区改造后新增健身设施和绿化带,像搬进了新家!社区还组织文明家庭评选,我们邻里关系更和谐了。”云海蓝天小区居民王星晨说。
城市建设方面,重点推进老旧小区、农贸市场及背街小巷改造,实施市政管网升级与绿美城市建设。近三年,新增5.46万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7.5%;绿地率提升至41.1%,人均公园绿地17.1平方米;完成200个老旧小区、1.8万户综合改造;标准化升级13个农贸市场,以“地摊+集市”的形式提升大树寨夜市街,激活城市夜间经济新“夜”态。村镇建设方面,建立健全乡镇(街道)“1+1+3”工作机制,以城带乡资源共享形式推动各具特色的文明村镇向纵深发展。成功创成全国文明校园4所、全国文明村镇2个、全国文明单位3个、州级以上文明家庭77户。6人入选“云南省道德模范”,8人获评“云南好人”,8名少年荣获“新时代云南好少年”称号等。
![]()
市民在“口袋公园”晨练佴斌摄
绿化美化探索发展新模式
蒙自市理论宣传队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扎根全市人民心坎,近两年,带动市民开展植树活动100余场次,种植树木5万余株,营造全民护绿氛围;大兴政企联动发展“绿美+经济”模式,建成3600余亩秋红蜜桃、350余亩甜光颜石榴,实现政企农三方共赢。碧色寨景区推行“量股入社”,村民以土地劳务入股促增收;中共云南一大会址通过红绿融合提供就业岗位,形成共建共享发展格局。
坚持“生态立市”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面山增绿、林果乡村等生态惠民工程,绿化覆盖率提高至46.7%。加强绿美管理效能提升,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管护水平和质量。
民生改善凝聚最真民意情
“‘建设者之家’零工市场帮我丈夫找到了稳定工作,‘幸福里’社区30元月租的安居房还提供免费培训。现在,丈夫做装修工,我在天源酒店食堂上班,孩子在隔壁学校上学,这就是文明城市带给我们的幸福。”从云南绿春到蒙自常住的李阿者一家觉得蒙自市是个好地方。
![]()
美丽蒙自一角李星摄
文明城市建设的核心在于以民生为基石,蒙自市以年度十件惠民实事为抓手,分阶段推进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项目,构建起从基础设施到人文关怀的全方位服务体系。
建成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打造“初心号”红色专线公交车、“幸福食堂”“暖蜂驿站”“暖新学院”等品牌。推出“一事一码”服务和设立全州首个“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实现群众诉求100%闭环办结;改建建设者之家零工市场,提供从求职到培训的全周期服务;建立网格党支部、业委会、居民自治小组等多方参与的议事机制,依托小区党群议事厅、同心亭畅通线上线下“群众说事议事平台”,推广“一呼百应”微信群、“敲百家门”行动,实现“小事不出网格、难事不出社区”,市民生活幸福感爆棚。
云南网通讯员王爱菊
来源:云南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