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3日,一辆来自中国的纯电汽车驶入全球视野。
吉利国际EX5(国内名:银河E5(参数丨图片))正式登陆英国市场,其现出的首先是一场上市发布会,但在此之外,EX5也掀起了一场关于吉利在全球高速增长的战略宣言。
在此之前,中国品牌走向海外,多以价格、配置为突破口,扮演的是传统价值体系之外的“替代者”。而EX5的到来,标志着一种根本性转变:吉利不再向欧洲输出一辆车,而是输出一个面向全球的产品标准、一套智能架构体系以及带有完整供应链逻辑的品牌能力。
作为一款吉利在GEA架构下首款真正全球统一标准打造的车型,EX5也是吉利在英国“先深度耕,再全面推”的首个成果。它承接了吉利过去在英国构建的产业基础,从LEVC的新能源出租车,到Lotus的全球化高端电动平台,再到Aston Martin的豪华品牌基因协同,EX5不仅踩在这些体系之上,更成为让体系显形的“端点产品”。
所以EX5不仅是一辆车,而是吉利全球化体系的具象出口,是其高增速背后的“结构性力量”。它的意义在于向欧洲释放一种信号:吉利进入欧洲,不是跨国卖车,而是带着品牌、技术与产业链共同落地,参与制定未来游戏规则。
为何登陆英国?
如果说国际EX5登陆英国只是一次车型上市,那么它的意义或许会被低估。
事实上,吉利选择从英国打开欧洲市场,这不是一次简单的“跨国卖车”,而是一次精准的战略落子,是带着品牌、技术、产业链乃至全球化体系一同落地的系统性行动。
英国之于吉利,不是目的地,而是通往欧洲乃至全球价值链高位的“必经之地”。
![]()
从市场逻辑来看,英国已经成为欧洲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发动机”。2025年上半年,英国纯电动车销量同比增长34.6%,增速超越德国,成为欧洲最大的新能源车消费市场。这不仅代表巨大需求,更意味着英国消费者已从“尝试电动化”走向“习惯电动化”。在这样成熟而高标准的市场环境中获得认可,意味着品牌未来在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市场“落地”的基础已经具备。
基于该层面,吉利不是选择一个销量蓝海,而是在选择一个能够建立全球品牌公信力与产品标准的话语场。
另外在规则体系和行业门槛上,英国是一块“测试中国品牌全球能力的试金石”。英国拥有世界最严苛的法规体系与最高水平的汽车审美标准,从碳排放、安全法规到产品质量检测,其认证体系几乎是欧洲市场的通行证。换句话说,“拿下英国,就拥有进入欧洲的通行钥匙”。
![]()
更重要的是,从战略纵深看,吉利与英国的关系从来不是“走出去”的起点,而是“扎下去”的过程。
吉利此次携国际EX5进入英国,背后更深层的逻辑是:当中国汽车品牌具备了全球设计能力、智能电动技术体系、跨国供应链协同能力以及品牌文化融合能力时,出海的逻辑就不再是产品流动,而是产业能力的迁移与复制。
一款车承载吉利的全球化“验证权”
吉利选择以EX5叩开英国乃至欧洲市场的大门,并非因为它是一款“销量担当”,而是因为它足够“全球化”。
作为一款在立项之初就面向全球市场的产品,EX5不是“国内车出口”,而是“全球标准开发”。从设计语言、空间布局到材质选择,EX5均以欧洲消费者的审美、使用习惯与法规标准为基准进行开发。其内饰极简但不冷漠、线条克制又富有力量感,与传统中国品牌“为了配置堆料”的思路截然不同。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了E-NCAP与A-NCAP双五星安全认证,这就意味着它不仅满足“能卖出去”,而是达到了“被欧洲市场认真对待”的质量门槛。
![]()
在欧洲用户格外看重的技术层面,EX5体现了吉利智能电动体系的成熟。其背后是吉利全球AI算力体系、L2+智能驾驶系统、车载大模型交互架构,以及由“吉利星座”卫星网络支撑的导航与远程通信能力。吉利之所以敢将EX5推向英国,是因为它不仅解决了“电动化”,更摸到了“智能化”与“全球数据闭环”的门槛。这也是欧洲市场真正缺失的部分。
更为重要的是,EX5的产品表现已经在全球多市场被验证。仅在澳大利亚上市20天便进入纯电市场销量前十、两个月跃至全品牌前三;在巴西上市即夺得细分市场销量冠军;在希腊、印尼等市场持续热销。它不是“水土不服”的出口产品,而是一款可以在不同文化、不同消费逻辑下实现高渗透率的全球化产品。这是欧洲用户最敏锐的信号:这不是一辆只适用于中国市场的电动车,而是一辆具备国际共识的电动车。
![]()
EX5之于吉利,不只是一个新的销量起点,而是一个新的产业身份象征:它向世界展示,中国车企不仅能造出符合欧洲市场要求的电动车,更能够重新参与全球标准的定义。在这条从“中国制造”走向“全球共创”的路径上,EX5是吉利交出的第一份成熟答卷。
输出汽车,更输出能力
在过去,中国车企在欧洲的存在感更多依赖“价格”与“配置”。而吉利此次布局英国的动作表明,它已不再把“性价比”作为敲门砖,而是通过品牌、技术和体系的整体输出,构建一种“值得信赖且具有未来性的中国品牌形象”。
![]()
EX5登陆英国时,吉利已经建立了25家销售网点,并计划在2026年底扩展至100家,这不仅意味着可触达性提升,更代表吉利在欧洲建立起稳定的直营+授权混合式服务体系。对欧洲用户而言,买车从来不是一个购买行为,而是一场关于服务、维保、残值保障的长期承诺。吉利深知这一点,因此与其说它在建店,不如说在构建“欧洲用户敢买、愿买、敢推荐”的底层信任结构。
此前在与LEVC共创伦敦电动黑出租车后,吉利就第一次让“中国品牌”成为当地城市文化的一部分;Lotus的电动化重生,让欧洲用户看到“中国科技+英国灵魂”的融合可能;对Aston Martin的投资,则让吉利把豪华品牌语言与新技术时代连接在一起。这些动作映射出吉利并不是把“中国定义的品牌”输出到欧洲,而是在欧洲土壤中重塑属于全球用户的价值感。
换言之,吉利在欧洲输出的不是“我是谁”,而是“我能与欧洲共同创造什么”。这种品牌态度,是区别于传统出口式营销的关键差异。
![]()
尤其在《台州宣言》的指导下,吉利推动的是一种“全链路全球化”模式:通过五大设计中心、五大工程研发中心、五大试验基地等全球协同体系,让技术和供应链扎根于海外。EX5只是一个开端,真正重要的是吉利正在构建一个属于中国车企的全球价值链坐标。当吉利把智能架构、卫星通讯、AI大模型能力带入欧洲市场时,它输出的就不仅仅是汽车,而是一种新的产业范式。
因此,吉利在欧洲的战略,不是简单的品牌输出,而是在构建一种新的“品牌话语权”:让世界理解,中国品牌不仅能造好车,更能定义未来移动方式。这种能力,是中国汽车从“参与者”走向“塑造者”的关键标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