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10月25日凌晨,俄罗斯别尔哥罗德水库大坝突然传来爆炸声,打破了夜空的平静。
这场袭击是乌克兰军队发起的,一下子引发了一连串麻烦;结果才过了一天,普京就公开宣布,他们新研发的“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试射成功了。
短短两天里,这两件大事连着发生,让本就很紧张的俄乌冲突,变得更棘手了。
![]()
乌军突然炸大坝,看似冒险,背后却藏着小心思
乌军这次专门挑别尔哥罗德水库大坝下手,可不是随便选的,而是根据战况特意安排的战术。
据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州州长格拉德科夫的官方消息称,乌军此举把大坝的闸门控制区和技术设备区都炸坏了。不难看出,乌军这看似冒险的举动,实则是为了三方面的“胜利”。
![]()
首先这个水库离俄军的主力防线特别近,要是大坝炸出洪水,能直接冲毁俄军靠河道运输物资的通道,逼得俄军从乌东前线调防空部队和工程兵回来救灾,这样乌军在主战场的防守压力就能小一点。
![]()
从长远影响来看,这个大坝关系着别尔哥罗德州很多农田的灌溉,而且周围糖厂、乳品厂的生产用水都靠它,一旦水利设施受影响,那么俄罗斯打持久战的能力就会被削弱。
另外从心理上看,这次袭击也打破了“俄罗斯本土很安全”的幻想,毕竟早在今年3月,就有无人机袭击过莫斯科,这次炸大坝,就会让俄罗斯国内的人更担心安全了。
![]()
这次袭击的影响挺广,对俄罗斯来说,除了要调整军队部署,还有1000余名居民面临洪水威胁;对乌克兰来说,虽然表面上确实牵制了俄军,但用美国的武器炸俄罗斯本土的民用设施,已经引起了美国民众的不满。
更严重的是,这种打法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毕竟俄罗斯西部和南部有几十座苏联时期建的水库,早就老化了,安全隐患不容小觑。
![]()
普京亮出新型武器:升级威慑的信号
就在别尔哥罗德州还在忙着排洪水的时候,10月26日,普京在国防会议上抛出了一个重磅消息:俄军已经在10月21日成功试射了“海燕”新型核动力巡航导弹,这款武器的作战能力堪称“全世界独一份”。
![]()
从官方透露的信息来看,这款导弹确实很厉害,不仅能飞很远,还能在空中待很久,测试的时候还顺利完成了各种机动动作,这就足以证明它能躲开敌方的反导系统。
而且它最核心的优势就是核动力推进,靠着这个,再加上能贴低空飞行,能绕开全球大部分现有的防空反导网络。
![]()
普京虽然没直接提大坝被炸的事,但背后还是暗藏三重考量。首先他说“新型武器能确保俄罗斯在任何安全威胁下,都能守住主权完整”,大家都觉得这是在强硬回应乌军的袭击。
而且现在乌军常用西方的先进武器突破底线,俄军只有拿出这种“颠覆性”武器,才能重新掌握主动权。
同时通过亮出这种“终极威慑武器”,俄罗斯还能警告那些援助乌克兰的西方国家:再这么帮下去,可能会有严重后果,想让他们动摇援助的决心。
![]()
这款导弹一亮相,对冲突的影响很复杂,尽管短期能起到威慑作用,但长期来看,不确定性也增加了。
对乌克兰来说,直接面临的风险是“威慑力变弱了”,以后就得更小心了;对俄罗斯来说,虽然多了谈判的筹码,但也会刺激西方更快给乌克兰送更先进的防御武器。
![]()
其实乌军炸水库大坝,本质上是想升级“不对等作战”的手段。
因为在正面战场打不过俄军,就想通过炸俄罗斯本土的重要民用设施,花小钱办大事,既能牵制俄军,又能给俄罗斯施压。
但这种炸水利设施的行为,已经违反了日内瓦公约的规定,肯定会惹得俄罗斯强烈反击。
所以普京这时候公开“海燕”导弹,就是专门针对乌军的这种升级行为进行反制。
![]()
俄罗斯心里清楚,用常规军事手段反击,根本拦不住乌军这种“牵制战术”,必须让对方知道“再这么干,后果你承受不起”,才能真正起到威慑作用。
这种“你小打小闹,我用大杀器回应”的模式,虽然短期内可能让乌军不敢再冒险。
但长期来看,会让双方和谈的机会变少,还会陷入“你升级一步,我就升级两步”的恶性循环里。
况且无论局势如何变动,百姓永远是受伤最深的人,因此,如何才能避免局势恶化,就成了首要任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