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资料来源:《地藏菩萨本愿经》《盂兰盆经》等
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纯属虚构,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世人皆知超度亡灵,却少有人知道,超度若是做错了,不但不能帮亡者解脱,反而会让冤债越积越重。
《地藏菩萨本愿经》《盂兰盆经》等佛门典籍中,都详细记载了超度之法。超度本是佛门慈悲之举,为亡者消业障、求解脱。可这些年来,多少人花费巨资请僧人做法事,烧纸钱,做功德,到头来亡者依然在恶道受苦,阳间眷属也不得安宁。这是为什么?难道超度之法不灵验?
非也。问题不在法门,而在于人。太多人在超度时,犯了三个致命的错误,不但没能帮到亡者,反而让冤债更加沉重。更可怕的是,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还以为自己已经尽了孝道,尽了情分。
那么,超度亡灵时,究竟有哪三个错误最不能犯?为何这些错误会让冤债加重?真正如法的超度,又该如何去做?
这桩发生在唐朝的公案,或许能给我们答案。
![]()
话说唐朝开元年间,长安城里有一户富商,姓张,人称张员外。这张员外家财万贯,良田千顷,生意遍布大江南北,可谓富甲一方。他膝下只有一子,名叫张继业,自幼聪慧过人,深得父亲喜爱。
张员外对这个独子极为溺爱,要星星不摘月亮,要什么给什么。张继业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自然养成了骄奢淫逸的性子。他不学无术,整日与一帮纨绔子弟厮混,饮酒作乐,打猎玩鸟,挥金如土。
张员外虽然心中不满,但毕竟是独子,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心想,只要自己还在,家业就垮不了,等儿子年纪大些,自然会懂事。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张继业二十五岁那年秋天,与一群狐朋狗友去城外打猎。他骑着高头大马,带着猎鹰猎犬,意气风发。那日猎物颇丰,他们打了不少野鹿野兔,兴致正高。
忽然,草丛中窜出一只梅花鹿,那鹿生得俊美,通体雪白,额头上还有一朵梅花般的印记。众人从未见过如此神异的鹿,都惊呆了。张继业见了,心中大喜,心想这定是祥瑞之兆,若能猎得此鹿,必能带来好运。
他提起弓箭,正要射杀,忽听一个苍老的声音喊道:"万万不可!"
张继业回头一看,是个云游的老和尚,手持禅杖,站在不远处。老和尚对他说:"施主,此鹿通灵,不可伤害。你若杀了它,必有大祸临头。"
张继业哪里听得进去,仗着家中有钱有势,反而恼羞成怒:"一个臭和尚,也敢管我的闲事?你再多嘴,连你一起收拾!"
说罢,他开弓放箭,那白鹿应声倒地。老和尚见状,叹了口气,摇头离去。
那天晚上,张继业回到家中,突然发起高烧,浑身抽搐,口中呓语,说些听不清的胡话。张员外慌了,赶紧请来城中最好的大夫,可那大夫把了脉,开了药,都不见效。
到了第三天,张继业突然睁开眼睛,但那双眼睛已经不是他自己的了。他瞪着张员外,用一种尖利的声音说:"还我命来!还我命来!"
张员外吓得魂飞魄散,忙问:"你是谁?为何附在我儿身上?"
那声音说:"我本是修行五百年的白鹿,在那山中潜心修炼,从不伤人。你儿子却为了一时之快,将我射杀。我含冤而死,岂能甘心?今日来索他性命!"
张员外听了,这才想起儿子那天确实打了一只白鹿。他跪在地上哀求:"是我儿不对,我愿意给你超度,为你立牌位,请高僧为你念经,让你早日往生。求你放过我儿吧!"
那白鹿的灵魂冷笑:"超度?你们这些凡夫俗子,懂什么超度?我看过太多人超度亡灵,十个有九个都是做给活人看的,根本帮不到亡者。你若真想救你儿子,就去城南大兴善寺,找不空法师。只有他,能告诉你真正的超度之法。不然,三日后,你儿子必死无疑!"
说完这话,张继业便昏死过去。
张员外不敢怠慢,天一亮就赶往大兴善寺。这大兴善寺是长安城中第一名刹,寺中住持不空法师,乃是开元三大士之一,密宗正统传承,道行高深,普度众生无数。
张员外见到不空法师,将事情原委细细说了一遍。不空法师听完,沉默片刻,叹道:"你儿杀孽太重,又遇上那修行多年的白鹿精灵,这冤结确实不浅。不过,既然它让你来找我,说明还有回旋余地。"
张员外忙问:"法师,我该如何做,才能救我儿?"
不空法师说:"你先回去,明日准备香花灯烛供果,再带你儿子来寺中。我会设坛超度那白鹿。但你要记住,超度之事,容不得半点马虎。许多人以为请了僧人,烧了纸钱,做了法事,就算完事了。殊不知,超度若做得不对,不但帮不到亡者,反而会让冤债加重。"
"那该如何做才对?"张员外急切地问。
不空法师说:"超度亡灵,最怕犯三个错误。这三个错误,许多人都在犯,却浑然不觉。你且先回去,明日来了,我再详细告诉你。"
张员外回到家中,守在儿子床边,整夜未眠。第二天一早,他雇了轿子,将昏迷中的张继业抬到大兴善寺。
不空法师早已准备好了道场。他让张员外将儿子安置在禅房,自己则在大殿中设坛。坛上供着地藏菩萨像,点着七盏长明灯,摆着香花净水。
不空法师对张员外说:"你且在此等候,待贫僧施法。不过在施法之前,我要先告诉你,超度时最不能犯的三个错误。你若能记住这三条,不但你儿能保住性命,那白鹿也能得到解脱;你若记不住,日后还会犯同样的错,到时候就算我再想帮你,也无能为力了。"
![]()
张员外赶紧说:"弟子一定牢记,请法师明示。"
不空法师正色道:"第一个错误,是只求形式,不求真心。"
张员外不解:"法师,这话怎讲?"
不空法师解释道:"现在世人超度亡灵,多是请僧人来做法事,自己在旁边站着,等法事结束了,给钱送走僧人,就以为完事了。这种超度,只有形式,没有真心。你以为点了香、烧了纸、念了经,亡者就能得到利益?错了。超度的关键,不在于形式有多隆重,法事有多盛大,而在于你的心是否真诚。"
"你看那些经忏法事,经文是僧人在念,咒语是僧人在诵,仪轨是僧人在做。可亡者是你的亲人,你的冤亲债主,跟僧人有什么关系?僧人念经,只是帮你建立一个沟通的渠道,真正能感动亡者、化解冤业的,是你自己的真心。"
张员外听了,若有所思。
不空法师继续说:"很多人以为,只要花钱请僧人做法事,自己就不用管了。他们在法事进行时,心不在焉,有的在外面闲聊,有的在打瞌睡,有的甚至中途离开去办别的事。法事结束了,问他念了什么经,他答不上来;问他忏悔了什么罪,他也不知道。这样的超度,有什么用?"
张员外羞愧地低下头。他想起之前也曾为亡故的父母做过法事,确实就是这样应付了事。
"所以,"不空法师说,"第一个错误就是只求形式不求真心。真正的超度,不在于你花了多少钱,请了多少僧人,做了多盛大的法事,而在于你的心是否真诚,是否真心为亡者着想,是否真心忏悔自己的罪业。你若心不诚,纵使念十万遍经,也不如一句真心的忏悔。"
张员外连连点头,说:"弟子明白了。那第二个错误呢?"
不空法师说:"第二个错误,是只为自己,不为亡者。"
"这又怎么说?"张员外问。
不空法师说:"许多人做超度,表面上是为了亡者,实际上是为了自己。他们怕亡者来索命,怕亡者来纠缠,怕亡者不安宁影响家宅,所以才做超度。这种超度,出发点就错了。你想想,亡者在恶道中受苦,你不是因为慈悲他们,想帮助他们解脱,而是因为害怕他们来害你,这样的心态,能感动亡者吗?"
张员外听了,脸色通红。他这次来求不空法师,确实就是为了救儿子,并不是真心想超度那白鹿。
不空法师看出了他的心思,说:"你现在的想法,我都知道。你是想着,只要那白鹿不来索命,你儿子能平安,你就心满意足了。至于那白鹿能否往生善道,能否离苦得乐,你根本不关心。是不是?"
张员外无言以对。
不空法师又说:"还有一种人,做超度是为了给自己求福报。他们以为给亡者做功德,亡者就会保佑他们升官发财,子孙兴旺。这更是大错特错。超度是帮亡者消业障,不是跟亡者做交易。你给亡者念经,不是为了让亡者欠你人情,而是真心想帮他们离苦得乐。你若带着交易的心态去做,那超度的功德就不清净了,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张员外惭愧地说:"弟子确实错了。那我该怎么做才对?"
"很简单,"不空法师说,"把心放在亡者身上。想想他们在恶道中有多痛苦,想想他们是因为什么原因而受苦,想想自己能为他们做些什么。用真心去感受他们的苦,用慈悲去化解冤业,用功德去帮助他们离苦得乐。你心中装着亡者,而不是装着自己的利益,这样的超度才有意义。"
张员外郑重地点头:"弟子记下了。那第三个错误是什么?"
不空法师沉思片刻,正要开口,忽然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个小沙弥慌慌张张跑进来,说:"师父,张公子突然醒了,但情况很不好,您快去看看!"
不空法师和张员外急忙赶到禅房。只见张继业睁着眼睛,但那双眼睛里满是惊恐。他嘴唇颤抖,想说话却说不出来,整个人像是被什么可怕的东西吓到了。
不空法师走上前,把了把他的脉,又看了看他的面相,脸色凝重。他对张员外说:"情况比我想的还要严重。那白鹿的怨气比我预料的深,它不但要索你儿性命,还带来了其他的冤亲债主。看来你儿子这些年,不止杀了那一只白鹿。"
张员外这才想起,儿子这些年打猎,确实杀了不少动物。他慌了:"法师,那该怎么办?"
不空法师说:"现在最关键的,就是第三个错误。这第三个错误,是很多人都会犯的,也是最致命的。如果你犯了这个错误,前面两个做得再好,也没用。而且这个错误一旦犯了,不但超度不了亡者,还会让所有的冤债都加重。"
"到底是什么错误?"张员外急得不行。
不空法师看着他,缓缓说道:"第三个错误,就是......"
![]()
这时,张继业突然一口鲜血喷出,整个人倒在床上,气若游丝。不空法师立刻开始念咒,手结法印,一道金光从他手中发出,笼罩在张继业身上。
张继业的呼吸渐渐平稳下来,但依然昏迷不醒。不空法师收了法印,对张员外说:"我暂时用法力护住了你儿子的魂魄,但也只能维持三个时辰。三个时辰内,如果超度不当,他就真的没救了。"
张员外跪在地上哀求:"法师,求您告诉我第三个错误是什么,我一定不犯!"
不空法师扶起他,说:"你先随我回大殿,我边做法事边告诉你。这第三个错误,说来简单,做到却难。它关系到超度的根本,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人超度无效的真正原因。"
两人回到大殿,不空法师开始设坛施法。他点燃坛上的香,口中念念有词。然后他对张员外说:"你跪在这里,听我说那第三个错误。这个错误,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