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运河枢纽洪泽湖文化》丛书首发式在洪泽举办

0
分享至

  10月24日,《运河枢纽洪泽湖文化丛书》首发仪式在洪泽区举行,这套汇聚众多文史学者心力的文化丛书正式与公众见面。该丛书的出版标志着洪泽湖文化研究成果迈向推广新阶段,为后续编纂地方文史资料树立了新标杆,并将从多维度赋能地方文化发展。



  中共洪泽区委副书记、区长黄涛,区政协主席杨国仁专程看望参加活动的专家学者、洪泽籍乡贤,并与他们热情互动交流,感谢并希望他们继续鼎力支持洪泽湖文化研究。区委书记沈晓红祝贺活动圆满成功,并希望多方共同努力,推动洪泽湖文化研究和应用更上一层楼。



  洪泽区政协副主席徐琳介绍说,本次首发的《运河枢纽洪泽湖文化丛书》是洪泽区一项重要的文化工程,由洪泽区运河(淮河)文化研究中心统筹编纂,系统梳理了洪泽湖地区的文化脉络。



  据了解,近年来,洪泽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捷报频传。2014年,洪泽湖大堤、张福河跨入世界文化遗产行列;2022年,洪泽湖大堤又被列为中国水文化遗产;2023年,洪泽古灌区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入选的中国四项古代灌溉工程中,洪泽古灌区名列第二,面积最大。



  洪泽湖的人文历史,既是一部黄淮运湖水利史,也是一部优秀 传统文化史;既是一部治国理政之经典,还是一首红色文化交响曲,同时也是一部改革开放的崭新华章,折射着历史文化与当代实践的灿烂的光芒。自古以来,本地区流传着大禹治水之故事,播撒着陈登筑堰之智慧,传扬着炀帝开凿运河之壮举,彰显着康乾南巡之华章,记载着人民奋斗之伟业,传颂着铁军抗日之殊勋,镌刻着烽烟淮宝之贡献,蕴藏着古今乡贤之聪慧,铸就了中共治淮之丰碑。而今俯瞰,黄河的激流滔滔,淮河的清波滚滚,运河的风帆阵阵,富陵湖的春晖朗朗,它们交相辉映,凸显着深广而大美的文化神采。



  据介绍,《运河枢纽洪泽湖文化丛书》编纂工作于2024年初启动,经历了一年多的精心筹备与编纂修订后,丛书于2025年6月正式付印,并最终在10月的首发仪式上与公众见面。丛书编纂得到了刘兆富、刘书华、窦正满、余治平、严定贵、付士洲、张太友、赵秀英等洪泽籍众多乡贤的鼎力支持,著名水利史专家谭徐明、张卫东、王英华和南京文史专家高安宁等也高度关注,倾注心血。这部丛书被誉为中国大运河文化研究的重要硕果。



  该丛书首批推出了三部力作,包括夏宝国所著《赋韵洪泽湖》收录了近70篇辞赋佳作,以文学笔触描绘了洪泽湖的人文风韵;王海洋编纂的《淮宝大事记》是他耗时37年完成的心血之作,系统梳理了淮宝县的历史脉络,是地方史研究的重要文献;孙玉清等历经十余年搜集整理的《百里画廊三百首》,汇编了历代名家咏叹运河枢纽与洪泽湖的诗词珍品,彰显了文化传承的厚度。

  丛书两篇总序言,之一是中共淮安市洪泽区委会、淮安市洪泽区人民政府的《千秋蕴翰墨碧水映丹心》,之二是由著名“长江学者”、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俊亚先生执笔。各分册序言亦由名家执笔:《赋韵洪泽湖》序言由著名诗人赵恺执笔;《淮宝县大事记》的序言由中共江苏省淮安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主任张春荣执笔;《百里画廊三百首》序言由著名文化学者、文物保护专家束有春执笔。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丛书总编审马俊亚指出,何延超、夏宝国主编的《运河枢纽洪泽湖文化丛书》就是迄今最系统地叙说洪泽湖的成果。编撰者多是当地长期从事或主管历史、考古、水利、地理、农业、生态、文化、文学等领域的专家或专家型领导,他们数十年如一日,以服务家乡的炽热情感,日积月累,厚积薄发,只问付出,不求回报,有的成果补史著记载之阙,有的成果详史著记载之略,有的成果纠前人记载之失,有的成果综学界研究之得,还有的成果运用不同学科的理论独创新见己说。此丛书付梓,系洪泽之幸,是淮域民众与淮河文化之幸,也是中国大运河文化传承与保护的伟业之幸。

  中共江苏省淮安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主任张春荣在《淮宝县大事记》序言中指出,淮宝县历史虽仅有十年岁月,但却给我们留下了一段不可磨灭的红色记忆。全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抗击日伪军,广泛深入地发动群众,全面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开展反“扫荡”斗争,不断扩大抗日根据地;带领人民翻身做主,摆脱了土匪恶霸的掠夺,远离了苛捐杂税,还开展减租减息、大生产运动、反奸锄霸、支前参战、收复失地、兴办学校、抗洪救灾、发展经济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经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淮宝军民谱写了一部彪炳千秋的史诗,树立了一座光照日月的丰碑!

  著名文化学者、文物保护专家,《百里画廊三百首》主编、丛书总编审之一束有春认为,《百里画廊三百首》收录的古今诗词,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世界文化遗产洪泽湖大堤暨淮安段大运河百里画廊,以及白马湖的水韵魅力,呈现了运河枢纽洪泽湖暨淮安段运河文化的独特风景。



  束有春表示,这部由淮安市洪泽区运河(淮河)文化研究中心编纂的《百里画廊三百首》,是一帮长期致力于地域文化研究,并在运河文化、淮河文化研究方面用 力甚勤、成果颇丰的文史工作者的又一项重要学术成果。因为他们的祖祖辈辈是喝着古运河水、古淮河水、洪泽湖水长大的,而这“三水”又是相通相连的近亲,现在都汇成“洪泽湖”这庞大的泽 国水系,所以他们对养育他们的这一方水土有着特殊的感情,有着 深深的眷恋,有着别样的文化情结。他们不惜吃尽苦头,把从隋唐 开始到现当代千余年来人们对这方水土的诗词歌咏,从浩瀚的历史 文献中搜集起来,其中既有汤汤古运河、悠悠淮河水、渺渺洪泽 湖、清清白马湖的诗魂,也有嵬嵬高家堰、袅袅龟山寺的诗韵,这 不仅是自然界运淮故道的风景亘存,更是诗人笔下所呈现出来的 “百里画廊”长卷。这幅画卷由300首古今诗词渲染而成,涉及运 河枢纽洪泽湖及其流域。如此浩大的文化工程,如此一帮热恋故土 的文化人,必须为他们鼓与呼。





  活动现场,专家学者们积极为洪泽文旅发展建言献计。资深媒体人、中国文化管理协会文学艺术工作委员会副会长,江苏省现代服务业联合会文旅专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长三角城市网、城市圈客户端总编辑高翔提出,洪泽区作为唯一以洪泽湖命名的行政区,应率先抢占“洪泽湖文化研究”这一战略高地,积极依托本地文化名人与学术资源,系统开展大湖文化研究,筑牢地域文化根基。在文旅推广方面,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美食品牌输出,尤其要重点塑造如“小鱼锅贴”等具有辨识度的地方美食IP,以特色饮食文化增强洪泽的旅游吸引力。同时,应持续深化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注重文旅项目的内涵塑造与体验升级,通过开发二日游、三日游等过夜旅游产品,并扩大客源的辐射半径,有效延伸游客停留时间,让洪泽文旅实现从“路过地”向“目的地”的转变。(魏国家/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城市圈客户端
城市圈客户端
城市圈客户端
1534文章数 31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