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资料来源:《杂阿含经》
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内容来源于佛经记载与传统典籍,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人生在世,总会遇到一些让我们痛苦不堪的人。
他们或许伤害过我们,或许辜负过我们,甚至让我们在漫长的岁月里念念不忘,辗转难眠。
可是,佛陀在《杂阿含经》中曾说:"一切法因缘生,一切法因缘灭。"
世间万物皆有因果,那些让你痛苦的人,真的只是来折磨你的吗?
佛法中讲"逆增上缘",意思是那些看似阻碍我们的人和事,恰恰是帮助我们修行的善知识。
![]()
就像淬炼钢铁,不经火烧水淬,如何成就锋利的刀刃?那么,这些让我们痛苦的人,到底在我们的生命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为什么佛陀说"缘分来渡你,必先让你历磨难"?放下,又为何能让我们得到自在?
说起让人痛苦的冤家,佛教史上最著名的,莫过于提婆达多与佛陀的纠葛了。提婆达多是佛陀的堂兄弟,也是阿难的亲哥哥,他曾跟随佛陀出家修行,也曾获得神通。可是,提婆达多心中始终有一个执念——他想要取代佛陀,成为僧团的领袖。
有一天,提婆达多来到佛陀面前,恭敬地说:"世尊,您年事已高,不如将僧团交给我来管理,您可以安心修行了。"
佛陀平静地看着他,摇摇头说:"提婆达多,我连舍利弗、目犍连这样的大弟子都不曾将僧团托付,又怎会交给你?"
这句话深深刺痛了提婆达多的自尊心。从那以后,他心中的嫉妒和怨恨像野草一样疯长。他开始处处与佛陀作对,甚至多次想要害死佛陀。
第一次,他雇佣了弓箭手埋伏在佛陀经行的路上。可是当弓箭手看到佛陀慈悲的面容时,竟然无法下手,反而跪地忏悔。
第二次,提婆达多把佛陀引到山下,然后从山顶推下巨石。巨石滚落而下,眼看就要砸中佛陀,突然裂成两半,从佛陀身边滚过,只有碎石片划伤了佛陀的脚。
第三次,他放出一头醉象,想要让醉象踩死佛陀。那头象发了狂一样冲向佛陀,僧团的弟子们都惊恐万分。可是佛陀不慌不忙,举起右手,慈悲的光芒从掌心散发出来,那头狂暴的醉象竟然立刻安静下来,在佛陀面前跪了下来。
提婆达多的计划一次次失败,他的心更加扭曲了。他开始在僧团中制造分裂,提出了五条苦行的主张,想要吸引那些追求极端修行的僧人跟随他。
他说:"真正的修行人应该终生住在森林中,不能住在房子里;应该只穿粪扫衣,不能接受居士供养的衣服;应该终生乞食,不能接受别人的邀请;应该睡在树下,不能有任何遮蔽;应该终生不吃鱼肉。"
这些主张看似清高,实则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佛陀讲的是中道,不苦不乐,不走极端。可是提婆达多却用这种方式,成功地带走了五百个僧人,另立门户。
僧团里的弟子们都很愤怒,他们来到佛陀面前说:"世尊,提婆达多这样做实在太过分了!他害您不成,又来分裂僧团,简直是罪大恶极!"
可是佛陀却异常平静,他微笑着说:"提婆达多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成就我的功德。"
弟子们惊讶极了:"世尊,他三番五次想要害您,您怎么还这样说?"
佛陀说:"正因为有提婆达多的考验,才能让世人看到忍辱的力量。正因为有他的背叛,才能显示出僧团的团结。正因为有他的分裂,才能让真正的正法更加清晰。他用他的方式,让我的功德更加圆满。"
![]()
弟子们听了,若有所思,却还是不太能理解。毕竟,提婆达多给佛陀带来的痛苦和麻烦是真实存在的。
还有一个故事,更能说明这个道理。那是佛陀晚年时发生的事。
琉璃王是憍萨罗国的太子,他的母亲是释迦族的女子。可是在琉璃王小时候,他回到外祖父的国家——迦毗罗卫国游玩时,不小心坐在了新建的讲堂座位上。释迦族人非常自傲,他们认为这个座位是专门为佛陀准备的,一个小孩子坐上去是亵渎。他们不仅赶走了琉璃王,还用牛奶清洗了座位,仿佛要洗去污秽一样。
这件事深深刺痛了年幼的琉璃王。他发誓:"等我长大了,一定要血洗释迦族,报这一箭之仇!"
多年以后,琉璃王真的带着大军来攻打迦毗罗卫国。佛陀听说这个消息,立刻赶到两国交界的地方。他坐在路边一棵枯树下,等待琉璃王的军队。
琉璃王看到佛陀,连忙下马行礼:"世尊,前面有很多枝叶繁茂的大树,您为什么要坐在这棵枯树下呢?"
佛陀淡淡地说:"亲族之荫,胜于他树。"
琉璃王明白了佛陀的意思——佛陀在提醒他,释迦族是他的亲族,就像这棵枯树虽然没有繁茂的枝叶,但对佛陀来说,它的荫凉胜过其他任何树。琉璃王心中一软,下令撤军。
可是过了一段时间,琉璃王心中的怨恨又涌了上来。他再次集结军队,准备攻打迦毗罗卫国。佛陀再次来到路边,坐在枯树下。琉璃王又退兵了。
这样的事情发生了三次。第四次,琉璃王又来了。佛陀的弟子们说:"世尊,您再去劝劝琉璃王吧!"
可是这一次,佛陀摇摇头,没有去。弟子们不理解:"世尊,您前三次都去劝阻,为什么这次不去了?"
佛陀长叹一声:"因果成熟了。当年释迦族人种下的因,如今到了该承受果报的时候。这是定业,无法改变。"
果然,琉璃王这次攻入了迦毗罗卫国,进行了残酷的屠杀。释迦族几乎被灭族,佛陀的家族也在这场灾难中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目犍连尊者是佛陀的大弟子,神通第一。他不忍看到释迦族被屠杀,用神通把五百个释迦族人装在钵里,飞到空中。可是等他落地打开钵一看,钵里的人都化成了血水。
目犍连尊者哭着来到佛陀面前:"世尊,我用神通也救不了他们,这是为什么?"
佛陀说:"业力如须弥山,神通敌不过业力。"他告诉弟子们,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村子,村民们捕了很多鱼,在村口杀鱼吃肉。当时的那些村民,就是现在的释迦族人;那些被杀的鱼,就是现在的琉璃王和他的军队。因果循环,一报还一报。
弟子们问:"那琉璃王屠杀了这么多人,他会有什么果报呢?"
佛陀说:"七天之后,琉璃王和他的军队会被大火烧死。"
弟子们听到这里,心中更加疑惑了。既然这一切都是因果报应,那佛陀为什么前三次还要去劝阻琉璃王?既然最终还是无法改变结果,佛陀的慈悲又体现在哪里?
![]()
更让弟子们不解的是,佛陀为什么说提婆达多是在成就他的功德?
那个三番五次想要害死他的人,那个让僧团分裂的人。
那个让无数弟子痛苦的人,怎么就成了善知识了?
佛陀看着弟子们困惑的表情,知道时机到了。
他开始讲述一个更深层的道理,这个道理关系到每一个修行人如何看待生命中的磨难。
如何看待那些让我们痛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