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太祖努尔哈赤(在位1616年—1626年)
努尔哈赤是清朝的奠基者,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后金,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努尔哈赤发布七大恨,起兵抗击明朝,努尔哈赤在位期间,实行八旗制度,使后金日益强大。
二、清太宗皇太极(在位1626年—1643年)
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第八子,他继承了努尔哈赤的王位,继续对明朝作战,在位期间,崇德元年(1636年)改国号为清,加强中央集权,增编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为清朝灭明奠定基础。
三、清世祖顺治(在位1643年—1661年)
顺治帝是皇太极第九子,清军在他的统治期间入主中原,并迁都北京,顺治帝在位期间,清军击败了南明诸政权及农民起义军,初步统一了全国。
四、清圣祖康熙(在位1661年—1722年)
康熙帝是顺治帝第三子,智擒权臣鳌拜,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驱逐沙俄,三征噶尔丹,并笼络汉族士人,康熙帝在位时期被称为康熙盛世。
五、清世宗雍正(在位1722年—1735年)
雍正帝是康熙帝第四子,他在位时间比较短,但是政绩卓然,整顿吏治,设立军机处,实行改土归流,摊丁入亩等措施,使得国库充盈,为康乾盛世承上启下。
六、清高宗乾隆(在位1735年—1796年)
乾隆帝是雍正帝第四子,他在位期间清朝达到全盛,他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巩固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但后期奢靡,吏治败坏,爆发白莲教起义,乾隆帝曾十次远征,并自诩为十全老人,清朝达到全盛。
七、清仁宗嘉庆(在位1796年—1820年)
嘉庆帝是乾隆帝第十五子,他诛杀权臣和珅,试图改革,但未能扭转清朝颓败,在位期间,爆发天理教起义及白莲教起义,清朝由盛转衰。
八、清宣宗道光(在位1820年—1850年)
道光帝是嘉庆帝次子,他处于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即位时清朝已经衰败,他主张节俭,但才略有限,终无起色,在位期间,爆发鸦片战争,清朝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
九、清文宗咸丰(在位1850年—1861年)
咸丰帝是道光帝第四子,他即位后勤于政务,但清朝积重难返,在位期间,试图重振纲纪,但无力回天,清朝进一步衰落,爆发太平天国起义及第二次鸦片战争,圆明园被烧,咸丰帝逃往热河。
十、清穆宗同治(在位1861年—1875年)
同治帝是咸丰帝长子,他即位时年仅5岁,由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在位期间,平定太平天国及捻军起义,并发起洋务运动,清朝出现中兴局面。
十一、清德宗光绪(在位1875年—1908年)
光绪帝是醇贤亲王奕譞次子,慈禧太后外甥,即位时年仅4岁,由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光绪十五年(1889年)亲政,但实权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在位期间,爆发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
十二、宣统帝溥仪(在位1908年—1912年)
溥仪是醇贤亲王奕譞之孙,摄政王载沣长子,即位时年仅2岁,由隆裕太后及载沣摄政。宣统三年(1912年),隆裕太后临朝称制,颁布《退位诏书》,清朝灭亡,溥仪是清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