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视剧照
从挖慈禧坟偷宝贝到给日本人当狗!
孙殿英这一辈子,坏事做绝最后连块墓碑都没捞着?
今天投冯玉祥明天降蒋介石,盗了东陵当汉奸!
孙殿英:乱世混子的下场就是抽大烟抽死?
![]()
乱世枭雄的十三重脸谱 ——"东陵大盗" 孙殿英的荒诞人生 ( 上 ) 序章:烟榻上的末路枭雄
1947 年 9 月的河南安阳战犯收留所,秋老虎正肆虐。一间狭小的牢房里,63 岁的孙殿英蜷缩在木板床上,瘦得只剩一把骨头。鸦片烟瘾发作时,他浑身抽搐,冷汗浸透了粗布囚服,喉咙里发出困兽般的呜咽。看守推门进来,将一碗汤药放在床头,他挣扎着伸出枯柴般的手,抓住看守的裤腿:"给口烟... 就一口..."
看守叹了口气:"孙军长,医生说再抽就没命了。"
孙殿英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绝望,他松开手,瘫回床上,望着天花板喃喃自语:"我这辈子... 盗过皇陵,投过鬼子,跟过蒋委员长... 最后落得这样... 值吗?"
窗外的阳光斜斜照进来,在他布满皱纹的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这个被称为 "东陵大盗" 的乱世枭雄,生命正在走向终点。他的一生,就像一场荒诞的闹剧,充满了背叛、投机与暴力,而那些散落在历史尘埃中的大事,串联起了一部民国军阀混战的缩影。
![]()
一、1889 年・永城痞子 —— 赌场里的 "孙大麻子"
河南永城的寒冬总是格外凛冽。1889 年正月,孙家庄的一间破草屋里,婴儿的啼哭划破了清晨的寂静。这个孩子生下来就满脸麻子,父亲孙玉林给他取名 "殿英",希望他能有朝一日光宗耀祖。可谁也没想到,这个孩子将来会成为震惊全国的 "东陵大盗"。
孙殿英的童年过得十分潦倒。父亲孙玉林是个游手好闲的赌徒,因为与人争执打死了人,被判了无期徒刑。母亲带着他和弟弟艰难度日,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10 岁那年,孙殿英就辍学在赌场里打杂,端茶倒水,跑腿送信。赌场里三教九流汇聚,他耳濡目染,很快就学会了赌博、抽烟、喝酒,还练就了察言观色的本事。
15 岁时,孙殿英已经长成一个半大小子,脸上的麻子更明显了,人送外号 "孙大麻子"。他不满足于打杂,开始自己上桌赌钱。有一次,他手气极佳,赢了当地乡绅的一笔钱,乡绅不服气,叫人来揍他。孙殿英见势不妙,抓起桌上的茶壶就朝领头的砸去,趁乱跳出窗户,一口气跑了十几里地。
躲在破庙里,孙殿英摸着头上的伤口,心里又怕又恨:"这世道,没权没势就得受欺负!" 他暗暗发誓,一定要混出个人样来。此后,他开始结交江湖上的朋友,加入了当地的 "庙道会"。庙道会是个带有宗教色彩的民间组织,孙殿英凭着机灵和狠劲,很快就成了小头目,手下有了几十号兄弟。
有一次,邻村的地主仗着有县里撑腰,强占了庙道会的土地。孙殿英带着兄弟们半夜摸到地主家,把地主绑到村口的老槐树上,用马鞭抽得他连连求饶,答应归还土地。这事过后,孙殿英在当地出了名,有人怕他,也有人敬他是条汉子。他在庙道会的地位越来越高,渐渐成了永城一带的 "草头王"。
20 岁那年,孙殿英娶了邻村的姑娘刘清贞。新婚之夜,他喝得酩酊大醉,拉着妻子的手说:"清贞,你放心,我孙殿英不会一辈子窝在这穷地方,总有一天我要让你吃香的喝辣的!" 刘清贞看着他满脸的麻子和眼里的野心,心里既担忧又期待。
![]()
二、1917 年・陕州哗变 ——"一炮打出个旅长"
1917 年的中国,军阀混战,时局动荡。段祺瑞政府主张 "武力统一",派军队南下讨伐孙中山的护法军,河南兵力空虚。豫西镇守使丁香玲看中了孙殿英在地方上的势力,招安他为镇守使署的副官,给了他一个机枪连和一个骑兵连,让他驻守陕州。
孙殿英表面上对丁香玲唯唯诺诺,心里却打着自己的算盘。他对心腹连长张汉臣说:"丁大人把咱们当枪使,守陕州这种苦差事让咱们干,有好处的时候可没咱们的份。" 张汉臣点头:"大哥说得是,咱们不能一辈子替别人卖命。"
10 月 3 日夜,陕州城笼罩在夜色中。孙殿英站在城墙上,望着镇守使署的方向,眼里闪着精光。他对张汉臣下令:"把两门 ' 老黄牛 ' 山炮推上来,对准署后门!" 士兵们七手八脚地把炮架好,黑漆漆的炮口对着目标。
点燃导火索前,孙殿英压低声音:"打 15 发就停,别真把丁大人轰死,吓跑即可。咱们要的是军火库,不是他的命。" 张汉臣点头应是。
"轰!轰!轰!" 炮弹呼啸着飞向镇守使署,爆炸声打破了夜的宁静。丁香玲正在署内批阅文件,听到炮声吓得魂飞魄散,以为是敌军来袭,赶紧带着亲信从后门逃跑。
孙殿英见目的达到,立刻下令:"打开军火库,把能带走的都带走!" 士兵们冲进军火库,搬出 300 支德造 88 步枪、20 箱木柄手榴弹,还有 6 万发子弹。孙殿英看着堆积如山的军火,笑得合不拢嘴:"这下咱们的家底厚了!"
连夜,孙殿英带着队伍渡过黄河,进入伏牛山,树起 "豫西自治军" 的大旗,自封为旅长。他在日记里得意地写道:"一炮打出个旅长,值!"
这次哗变让孙殿英名声大噪,附近的土匪、民团纷纷来投靠,他的队伍很快扩充到几千人。他在伏牛山一带招兵买马,征收赋税,俨然成了一方诸侯。有一次,他对部下训话:"咱们现在是自己的队伍,不受任何人的气!但要记住,兔子不吃窝边草,不准骚扰百姓,谁要是敢违抗,军法处置!"
三、1921 年・援陕之役 —— 镇嵩军的 "炮灰"
1921 年,陕西督军陈树藩被靖国军围困在西安,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连忙向河南的镇嵩军首领刘镇华求援。刘镇华正想扩张势力,便答应出兵援陕,他看中了孙殿英的实力,派人招安他,任命他为第五混成旅先锋官,让他率军攻打潼关。
孙殿英接到命令后,心里犹豫不决。他知道潼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这分明是让他去当炮灰。但他又不敢违抗刘镇华,毕竟镇嵩军势力强大,得罪不起。他对张汉臣说:"刘镇华这是把咱们当枪使,潼关不好打啊。" 张汉臣劝道:"大哥,咱们现在实力还弱,只能暂时忍耐,等过了这关再做打算。"
5 月 19 日,孙殿英率军来到潼关城下。靖国军早已做好准备,在城墙上布置了重兵,滚木礌石堆积如山。孙殿英下令攻城,士兵们冒着箭雨冲锋,却被打得节节败退,伤亡惨重。
连续攻了三天,潼关城纹丝不动,孙殿英的部队却损失了 400 多人。他焦躁不安,亲自来到前线指挥。看到士兵们一个个倒下,他咬着牙说:"他娘的,老子就不信攻不下来!"
孙殿英让人把马克沁重机枪抬到距关墙 80 米处,亲自操作机枪扫射。子弹像雨点般飞向城墙,压制住了靖国军的火力。机枪枪管打得通红,他拎起地上的雪团往枪管上敷,雪团瞬间化作白雾,发出 "滋啦" 的声响。
在重机枪的掩护下,士兵们再次冲锋,终于攻破了潼关城门。孙殿英率军冲进城内,与靖国军展开巷战,最终占领了潼关。
此役过后,孙殿英的部队只剩下 900 人,元气大伤。刘镇华虽然赏了他 5000 大洋,却没有给他补充兵力。孙殿英拿着大洋,苦笑着对张汉臣说:"这点钱,买棺材都不够。"
这次战役让孙殿英第一次见识到正规战场的残酷,也让他明白了保存实力的重要性。他心里暗暗发誓,以后再也不做这种得不偿失的买卖。
四、1924 年・第二次直奉战争 —— 临阵倒戈的 "风向舵"
1924 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直系军阀吴佩孚与奉系军阀张作霖在山海关一带展开激战。冯玉祥趁机发动北京政变,倒戈回师北京,囚禁了曹锟,直军阵脚大乱。
此时的孙殿英已经投靠了直系的憨玉昆,任团长,奉命驻守彰德。接到冯玉祥倒戈的消息,孙殿英敏锐地意识到,直系大势已去。他召集部下开会,说:"直军垮了,咱们不能跟着陪葬。冯玉祥现在势大,咱们不如投靠他。"
部下们面面相觑,有人担心:"咱们刚投靠憨玉昆没多久,现在倒戈,会不会被人骂忘恩负义?" 孙殿英冷笑一声:"乱世之中,生存第一。什么恩义,能当饭吃吗?谁有实力,咱们就跟谁!"
10 月 25 日,孙殿英把全团集合在车站货仓,打开 10 箱 "汉阳造" 步枪,对士兵们喊:"弟兄们,直军已经垮了,咱们现在改姓 ' 国民军 '!跟着冯玉祥将军,才有出路!"
士兵们有些犹豫,孙殿英见状,把一挺机枪架起来,朝天一扫,子弹呼啸着飞过头顶。他厉声说:"谁要是不愿意,我送他走!" 士兵们吓得不敢作声,纷纷表示愿意跟随。
就这样,孙殿英一枪未发,就交出了彰德,投靠了冯玉祥的国民军。冯玉祥很高兴,任命他为国民军第十四军混成旅旅长。
孙殿英在给妻子刘清贞的信里写道:"清贞,乱世做人要识风向,风一变,旗就得换。这次咱们押对了宝,以后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刘清贞收到信,虽然不太懂政治,却为丈夫平安感到欣慰。
这次倒戈让孙殿英再次壮大了势力,也让他尝到了投机取巧的甜头。此后,他更加信奉 "有奶便是娘" 的信条,在各大军阀之间游走,寻找机会。
五、1926 年・南口大战 —— 血肉磨坊里的挣扎
1926 年 8 月,直鲁联军张宗昌、李景林反攻国民军,南口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此时的孙殿英已经投靠了张宗昌,任直鲁联军第十四军军长,奉命驻守南口。
南口地势险要,是北京通往西北的门户。国民军鹿钟麟部在这里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易守难攻。孙殿英率军多次进攻,都被国民军击退,损失惨重。
战场上炮火连天,尸体遍地。孙殿英躲在指挥部里,听着外面的枪声和爆炸声,心里焦躁不安。他对参谋长说:"这样打下去不是办法,咱们的人快拼光了。" 参谋长劝道:"军长,张宗昌催得紧,咱们不能撤退啊。"
孙殿英咬着牙说:"不能硬拼,得想个办法。" 他让人找来当地的老乡,询问南口附近的地形。老乡告诉他,南口西侧有一条小路,可以绕到国民军的后方。
孙殿英眼前一亮,决定派出一支精锐部队,从这条小路偷袭国民军。他亲自挑选了 500 名精兵,对他们说:"弟兄们,这次任务艰巨,你们从西侧小路绕到敌人后方,偷袭他们的指挥部。成功之后,重重有赏!"
士兵们领命出发,孙殿英则在正面发动佯攻,吸引国民军的注意力。深夜,偷袭部队成功绕到国民军后方,发起突然袭击。国民军猝不及防,指挥部陷入混乱。
孙殿英趁机下令全线进攻,终于攻占了南口。但这场战役,孙殿英的部队损失过半,元气大伤。他站在南口的阵地上,看着满地的尸体和血迹,心里充满了疲惫和恐惧。
这次战役让孙殿英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战争的残酷,也让他更加坚定了保存实力的决心。他知道,在这个乱世,只有手里有兵,才有话语权。
六、1928 年・东陵盗宝 —— 震惊全国的 "盗墓大案"
![]()
1928 年,孙殿英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二军军长,奉命驻守河北遵化。这里靠近清东陵,埋葬着乾隆、慈禧等清朝皇室成员。孙殿英早就对东陵里的珍宝垂涎三尺,一直想找机会下手。
当时,东陵附近有一股土匪,经常骚扰百姓。孙殿英以 "剿匪" 为名,率军进驻东陵,随后又以 "军事演习" 为由,封锁了东陵地区,禁止外人进入。
7 月的一个深夜,孙殿英带着工兵营来到慈禧的定东陵。他让人炸开地宫入口,带着士兵冲了进去。地宫里金碧辉煌,摆满了各种珍宝。孙殿英看得眼花缭乱,下令士兵们:"把能带走的都带走,一件不留!"
士兵们疯狂地抢夺珍宝,把慈禧的棺椁撬开,将里面的珠宝洗劫一空。孙殿英亲自下手,把慈禧嘴里含着的夜明珠取了出来,据说这颗珠子能在黑暗中发光,价值连城。
随后,孙殿英又带人盗掘了乾隆的裕陵。乾隆的陵墓同样奢华,里面的珍宝不计其数。士兵们把乾隆的尸骨从棺椁里拖出来,随意丢弃在地上,将里面的珍宝抢走。
![]()
这次盗掘,孙殿英共盗取了大量的金银珠宝、古玩字画,装了几十箱。他把一部分珍宝分给了手下的军官和士兵,其余的则运到了自己的驻地。
东陵盗宝事件很快就传开了,引起了全国的震惊和愤怒。清朝的遗老遗少们更是悲痛欲绝,纷纷要求国民政府严惩孙殿英。孙殿英却毫不在意,他说:"清朝统治了三百年,搜刮了多少民脂民膏?我盗了他们的陵墓,不过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为了逃避惩罚,孙殿英开始四处行贿。他把盗取的珍宝送给了蒋介石、宋美龄、戴笠等国民党高层。宋美龄收到了慈禧的翡翠西瓜,蒋介石收到了乾隆的九龙宝剑。在这些权贵的包庇下,孙殿英最终没有受到法律的严惩,东陵盗宝案也不了了之。
![]()
七、1930 年・中原大战 —— 反复倒戈的 "投机者"
1930 年,中原大战爆发。冯玉祥、阎锡山联合起来,对抗蒋介石。孙殿英此时任冯玉祥的第四方面军总指挥,奉命驻守亳州。
战争初期,孙殿英率军与蒋介石的部队激战,互有胜负。但随着战争的进行,孙殿英看到冯玉祥、阎锡山的形势越来越不利,心里又开始动摇。
蒋介石派人来拉拢孙殿英,许以高官厚禄。孙殿英动心了,他对部下说:"冯玉祥、阎锡山看来是不行了,咱们不能跟着他们送死。蒋介石势力大,跟着他才有前途。"
部下们劝他:"军长,咱们刚投靠冯玉祥没多久,现在又倒戈,会不会太反复无常了?" 孙殿英笑着说:"乱世之中,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谁能给咱们好处,咱们就跟谁。"
于是,孙殿英再次倒戈,投靠了蒋介石。蒋介石很高兴,任命他为新编第五军军长。但孙殿英并没有真心为蒋介石效力,他只是想利用这个机会保存实力。
中原大战结束后,蒋介石开始裁军,孙殿英的部队被缩编。他心里不满,又开始与冯玉祥、阎锡山暗中联系。蒋介石察觉到了孙殿英的异心,派人监视他。孙殿英感觉情况不妙,赶紧率军离开了河南,前往山西。
这次反复倒戈,让孙殿英在军阀中名声扫地,被人称为 "三姓家奴"。但他并不在乎,他认为只要能保存实力,什么名声都无所谓。
![]()
八、1933 年・热河抗战 —— 抗日战场上的 "昙花一现"
1933 年,日军进攻热河,热河省主席汤玉麟不战而逃,热河沦陷。全国上下一片愤怒,要求抗日的呼声越来越高。
此时的孙殿英任第四十一军军长,奉命率军开赴热河抗日。他对部下说:"日本人侵占咱们的国土,杀害咱们的同胞,咱们不能再忍了!这次一定要好好教训他们一下!"
孙殿英率军来到热河赤峰,与日军展开激战。他亲自上前线指挥,鼓励士兵们:"弟兄们,为了国家,为了民族,咱们跟小日本拼了!" 士兵们深受鼓舞,奋勇杀敌。
在赤峰战役中,孙殿英的部队与日军激战七天七夜,虽然损失惨重,但也给日军造成了一定的伤亡。孙殿英的抗日行动得到了全国人民的赞扬,他也一度成为抗日英雄。
但孙殿英并没有坚持抗日到底。随着日军的增兵,他看到形势不利,担心自己的部队被打光,于是率军撤退到了察哈尔。此后,他又开始与日军暗中勾结,进行一些走私活动。
热河抗战成了孙殿英一生中难得的闪光点,但他并没有珍惜这个机会,很快又回到了投机取巧的老路。
乱世枭雄的十三重脸谱 ——"东陵大盗" 孙殿英的荒诞人生( 下 )
![]()
九、1937 年・全面抗战爆发 —— 夹缝中的 "抗日投机"
1937 年 7 月,卢沟桥的枪声划破了华北的宁静,全面抗战爆发。此时的孙殿英正率第四十一军驻守山西晋城,夹在日军、国民党军和八路军之间,处境微妙。
日军占领平津后,迅速向山西推进,阎锡山的晋绥军节节败退。蒋介石电令孙殿英 "死守晋城,阻敌南下",可他看着地图上密密麻麻的日军番号,心里打起了算盘。他对参谋长刘月亭说:"老蒋这是想让咱们当炮灰,晋城就这点兵力,怎么守?" 刘月亭压低声音:"军长,八路军在附近活动,不如找他们谈谈?"
几天后,孙殿英秘密约见了八路军代表。窑洞内,油灯昏黄,他搓着手上的烟油子,开门见山:"贵军抗日坚决,我孙殿英佩服。眼下日军压境,不如咱们联手,你帮我搞点弹药,我帮你牵制日军,如何?" 八路军代表笑着说:"孙军长有抗日之心,我们欢迎。但抗日不是生意,得真心实意。"
孙殿英当即拍板:"我出三个团配合贵军作战,弹药的事还请多帮忙!" 此后,他确实与八路军有过合作,甚至给八路军送过一批粮食和药品。有次八路军将领到访,看到他司令部墙上挂着 "抗日救国" 的标语,打趣道:"孙军长这标语写得好啊。" 孙殿英哈哈一笑:"写得好不如做得好,只要能打鬼子,我孙殿英啥都愿意干!"
可暗地里,他仍与国民党保持联系,接受蒋介石的军饷。日军派汉奸来劝降,他也不明确拒绝,只是拖着:"容我考虑考虑,弟兄们得吃饭不是?" 这种 "三面讨好" 的日子持续了两年,直到 1941 年日军对晋南展开大 "扫荡"。
日军调集重兵包围晋城,孙殿英的部队粮弹两绝。他站在城楼上,看着城外黑压压的日军,烟抽了一根又一根。刘月亭急道:"军长,再不突围就来不及了!" 孙殿英把烟头扔在地上:"突围?往哪突?老蒋的援军在哪?八路军自顾不暇......" 他突然眼睛一亮,"有了,先假意投降,保存实力!"
十、1943 年・投靠日军 ——"曲线救国" 的伪军司令
![]()
1943 年 4 月,孙殿英在河南林县发表 "通电",宣布 "归顺" 汪伪政权,出任 "和平救国军" 第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消息传开,全国哗然,曾经的 "抗日英雄" 成了人人唾骂的汉奸。
投降仪式上,日军将领冈村宁次亲自为他授旗。孙殿英穿着崭新的伪军制服,脸上堆着笑,心里却在滴血。仪式结束后,他回到司令部,把自己关在屋里,一口气喝了半瓶白酒。刘月亭进来时,看到他正对着东陵方向发呆,桌上散落着几张珍宝的照片。
"军长,别太难受了,咱们这是 ' 曲线救国 '。" 刘月亭劝道。孙殿英猛地拍桌子:"救个屁!老子就是没骨气,为了活命当汉奸!" 可他转念一想,又自我安慰,"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等日本人不行了,咱们再换旗子!"
当了伪军司令后,孙殿英日子并不好过。日军对他处处提防,派顾问监视他的一举一动;国民党骂他 "卖国求荣",悬赏通缉他;八路军则把他列为打击对象。他夹在中间,如履薄冰。
有次日军强令他率部进攻八路军根据地,孙殿英阳奉阴违,让部队放慢行军速度,还故意泄露消息给八路军。战斗打响后,他的部队只放了几枪就撤退,气得日军顾问拔枪指着他:"孙殿英,你是不是通共?" 孙殿英赔着笑:"太君息怒,八路太狡猾,我们打不过啊。"
他偷偷派人联系国民党军统,送了不少东陵盗来的珍宝,说自己 "身在曹营心在汉",是为了 "潜伏待机"。戴笠回信:"委座知道你的苦心,好好干,将来必有重用。" 孙殿英把信揣在怀里,像拿到了免死金牌,对刘月亭说:"你看,我就说嘛,总有翻身的一天!"
这段当伪军的日子,孙殿英过得十分煎熬。他常常在深夜被噩梦惊醒,梦见自己被绑在刑场上,老百姓指着他骂 "汉奸"。他加倍吸食鸦片,用毒品麻痹自己,身体也渐渐垮了。
![]()
十一、1945 年・日本投降 ——"反正" 归来的 "功臣"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传来,孙殿英正在烟榻上吞云吐雾。听到广播里的消息,他猛地坐起来,烟枪掉在地上:"日本人投降了?快,给我备车,去见国民党接收大员!"
他以最快的速度宣布 "反正",摇身一变又成了 "抗日有功之臣"。为了讨好国民党,他把珍藏多年的翡翠西瓜送给了第一战区司令胡宗南,又把乾隆的玉扳指送给了军统局长戴笠。果然,蒋介石不仅没追究他当汉奸的罪,还任命他为新编第四路军总司令,让他驻守河南汤阴。
孙殿英得意洋洋地回到汤阴,收编伪军,扩充部队。他对部下训话:"看见没?这就是本事!不管谁当权,只要咱们手里有兵,就有饭吃!" 他在汤阴大修司令部,娶了三房姨太太,又开始吸食鸦片,日子过得十分滋润。
可他没高兴多久,就面临新的麻烦。八路军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开始反攻,汤阴成了前线。蒋介石电令他 "死守汤阴,牵制共军",孙殿英又犯了老毛病 —— 一面表示 "坚决抗日(此处应为‘反共’)",一面偷偷与八路军联系,想故技重施搞 "两面派"。
八路军代表来到汤阴,开门见山:"孙军长,识时务者为俊杰。现在全国人民都盼着和平,你若放下武器,我们保证你的安全。" 孙殿英嘿嘿一笑:"兄弟我也是想和平的,但蒋委员长有令,我不敢违抗啊。" 他嘴上敷衍,暗地里却加固城防,准备顽抗。
十二、1947 年・汤阴战役 —— 兵败被俘的末路
1947 年 4 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发起豫北攻势,汤阴成了首要目标。解放军兵临城下,孙殿英站在城楼上,看着城外黑压压的解放军,心里慌了神。他对刘月亭说:"快给老蒋发电,请求增援!" 可蒋介石的回电只有四个字:"固守待援"。
解放军开始攻城,炮火猛烈,城墙很快就被炸开一个缺口。孙殿英组织部队反扑,可士兵们早就没了斗志,纷纷投降。他气急败坏,枪毙了几个逃兵,可还是挡不住溃败的势头。
4 月 16 日深夜,孙殿英带着亲信试图从暗道逃跑,却被解放军俘虏。当解放军战士把他从暗道里拉出来时,他还在挣扎:"我是孙军长,你们不能抓我!蒋委员长会救我的!" 战士们冷笑:"别做梦了,蒋介石早就把你忘了!"
被俘后,孙殿英被押到河北武安县的解放军总部。刘伯承元帅亲自审问他,看着这个昔日的 "东陵大盗",如今沦为阶下囚,刘伯承叹了口气:"孙殿英,你也是条汉子,怎么就净干些投机取巧的事?" 孙殿英低着头,半天说不出话,最后叹了口气:"我这是命苦啊,生在乱世,身不由己。"
考虑到他在抗战期间曾对八路军有过援助,解放军对他宽大处理,没有把他当战犯对待,只是关押起来改造。可孙殿英长期吸食鸦片,身体早已垮掉,关押期间烟瘾发作,痛苦不堪。
十三、1947 年・战犯收留所 —— 烟榻上的人生谢幕
1947 年 5 月,孙殿英被转到河南安阳战犯收留所。此时的他,已经被鸦片折磨得不成人形,瘦骨嶙峋,面色蜡黄,每天都要靠注射吗啡才能勉强维持。
看守战士小张对他还算照顾,常常给他端水喂饭。有次孙殿英烟瘾发作,浑身抽搐,抓住小张的手哀求:"小兄弟,给我口烟吧,我给你金子,东陵的金子......" 小张叹了口气:"孙军长,医生说你再抽就没命了。好好改造,还有机会活下去。"
孙殿英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悔意:"活下去?我这样活着还有什么意思?盗了皇陵,当了汉奸,投靠过那么多主子,最后落得这样......" 他开始断断续续地回忆自己的一生,从永城的痞子到东陵大盗,从抗日将领到伪军司令,像一场荒诞的梦。
9 月的一天,孙殿英的病情突然加重,高烧不退,昏迷不醒。医生赶来抢救,可已经回天乏术。弥留之际,他拉着小张的手,含糊不清地说:"我对不起祖宗... 对不起... 那些珍宝... 都散了..."
1947 年 9 月 30 日,孙殿英在战犯收留所病逝,终年 63 岁。死后,他被草草葬在安阳郊外的乱葬岗,连块墓碑都没有。这个搅动民国风云的 "东陵大盗",最终以这样凄凉的方式结束了自己荒诞的一生。
终章:尘埃落定的历史回响
孙殿英的一生,是一部浓缩的民国军阀荒诞史。他从底层痞子起家,靠着投机倒戈、暴力掠夺,一步步爬上高位,却又因反复无常、声名狼藉而跌落尘埃。东陵盗宝让他一夜暴富,却也让他背上千古骂名;抗日战场上的短暂闪光,掩盖不了他当汉奸的污点;一生奉行 "有奶便是娘" 的信条,最终却成了无人收留的弃子。
他的十三件人生大事,像十三面镜子,映照出那个乱世的混乱与荒唐。在那个道德崩塌、秩序瓦解的年代,孙殿英的投机与暴力,既是个人性格的悲剧,也是时代的必然产物。他以为靠着 "识时务" 就能在乱世中立足,却最终被时代的洪流吞噬。
如今,清东陵的地宫早已修复如初,那些被盗走的珍宝大多流失海外,下落不明。孙殿英的名字,成了 "盗墓" 的代名词,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安阳郊外的乱葬岗早已无迹可寻,只有偶尔有人提起那个 "孙大麻子",讲述他盗皇陵、当汉奸的故事,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
历史的尘埃早已落定,可孙殿英的故事仍在警示后人:投机取巧或许能得意一时,却终究难逃历史的审判;唯有坚守道义,方能立于不败之地。那个充满动荡与混乱的时代已经远去,但孙殿英留下的历史回响,仍在岁月中久久回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