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调未来五年!重磅会议释放5大信号,这3类方向已成市场必争之地

分享至

“十五五规划建议落地,该买什么?”

“科技和改革双主线,普通人怎么踩准节奏?”

2025 年 10 月 23 日,牵动市场神经的重磅会议落幕,《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简称《建议》)正式公布。

比起 “十四五” 的概括性表述,这次的政策方向堪称 “精准导航”。瑞银高级中国经济学家张宁直言:“‘十五五’把‘高质量增长’和‘新质生产力’钉在了未来五年的核心位置,政策红利将精准注入具体产业。”

对普通人而言,读懂这些信号,犹如在迷雾中找到了指南针——无论是择业、创业还是投资,顺应政策方向远比埋头努力更重要。

核心定调:两大主线,看懂经济发展 “方向盘”

《建议》的十二项目标里,“科技自立自强” 和 “全面深化改革” 是贯穿始终的两条主线,相当于给未来五年的经济发展定了 “双引擎”。

1. 科技线:从 “跟跑” 到 “领跑”,卡脖子领域要突围

过去我们常说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次直接升级为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核心任务”。科技部部长阴和俊的表述非常直白:“中国式现代化归根到底要靠科技现代化来支撑,‘十五五’规划就是要啃下硬骨头。”

怎么啃?重点在三个层面:

• 传统产业升级:用数智技术改造制造、能源等老产业,比如钢铁厂装智能传感器、煤矿搞无人开采,让旧动能焕发新生;

• 新兴产业壮大:将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等培育为“支柱产业集群”,目标是催生出万亿级市场;

• 未来产业布局:提前卡位量子科技、脑机接口、核聚变能这些 “下一代赛道”,抢占未来话语权。

这不是喊口号。2024 年我国人工智能企业已超 4500 家,基础大模型、人形机器人等成果已能和国际比肩,政策再加码,这些领域会更快 “开花结果”。



2. 改革线:破除 “堵点”,让经济循环更顺畅

如果说科技是 “发动机”,改革就是 “润滑油”。这次会议特别强调 “反内卷” 和 “统一大市场”,戳中了很多发展痛点。

摩根大通的报告点出关键:“地方无序投资、市场分割这些‘内卷’问题,会通过改革逐步解决,资源会流到真正有竞争力的领域。”

具体要改三件事:

• 打通统一大市场的 “卡点”,比如取消地方保护政策,让商品和资金在全国自由流动;

• 优化区域分工,比如长三角搞高端制造、中西部搞能源基地,避免 “你建我也建” 的浪费;

• 深化金融改革,让钱更精准地流向科技企业和实体经济,减少 “空转”。

五大信号拆解:政策红利往哪流?市场焦点在哪?

结合《建议》内容和机构解读,这五个方向的信号最明确,每个都藏着实实在在的机遇。

信号 1:新质生产力成 “头号工程”,三大赛道最吃香

《建议》把 “发展新质生产力” 写进核心内容,求是网明确指出要 “构建政策体系、打造产业载体”,这意味着真金白银的支持会跟进。

从市场角度看,三个细分领域已站上风口:

(1)人工智能:从 “技术突破” 到 “全面赋能”

这是新质生产力的 “排头兵”,政策支持力度空前。阴和俊透露,“十五五” 要干四件大事:

• 攻核心技术:重点突破高端算力芯片、新模型算法,解决 “卡脖子” 问题;

• 推 “AI + 行动”:让人工智能深度融入制造、医疗、金融等行业,比如工厂用 AI 质检、医院用 AI 诊断;

• 建治理体系:完善法律法规,既要发展也要防风险;

• 搞国际合作:让中国 AI 成果能服务全球。

市场已对此作出反应。2024 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稳步增长,随着 “AI+” 行动落地,相关企业的业绩会逐步释放,这也是外资机构重点看好的方向。



(2)航空航天 + 低空经济:“天空经济” 打开新空间

这次《建议》首次把 “低空经济” 和航空航天并列,打造成新兴支柱产业。简单说,就是 “天上地下一起发力”:

• 航空航天:继续搞大飞机、卫星互联网,2025 年相关产业链已具备规模优势,未来五年会向 “高端化” 突破;

• 低空经济:无人机物流、低空旅游、飞行汽车会加速落地,北京、深圳等城市已试点,未来会形成 “低空交通网”。

摩根大通测算,低空经济未来五年可能形成万亿级市场,从无人机研发到地面配套设施,整个产业链都会受益。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