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盛顿会议室的灯光一向冷峻,几页文件在桌子中央,新旧面孔交错,特朗普的团队端出了新组合拳:芬太尼税、大豆订单和稀土出口。这三样本来各管各道,被硬生生搓到了一起,现场气氛一下变得微妙起来。商场里的打包销售早就不稀奇,外交桌上这样操作,多少有点出人意料。美方高调宣扬,气势汹汹,实际上底气不足,这事听着怎么这么绕?问题也突然来了——一方急着亮牌,另一方是不是得立刻跟牌才行?
![]()
具体说到芬太尼,美方这招真是耐人寻味。明面上他们把公共卫生危机兜售成对外祭出的筹码,像是要把国内的烂摊子甩给别人。美国缉毒署发布的2024年报告里写着,墨西哥集团才是芬太尼流入美国的主渠道,化学原料散落在全球范围,怎么能一竿子全打到中国头上?事实往往让人有点无语。
![]()
“取消芬太尼税”变成谈判入门的敲门砖其实挺荒唐。类似于先往头顶按个帽子,转过头来居高临下地说,行吧,你给点好处,这帽子就摘了。根本就没道理啊。更何况,中国禁毒合作这几年都很积极,双边执法互动没断过,反过来看,美方这一手单边制裁更像是给双方协作添堵。到底谁更难办,真的得算一算啊!
![]()
说到大豆,问题摆在表面反而难看明白。美中西部那些大庄园其实没闲着,2023年和2024年种植规模都没降,产量照旧。可结果却愈发尴尬——美国农业部6月数据显示,2024至2025年度大豆结转库存将冲到4.7亿蒲式耳,是十年里新高。到底谁偷走了他们的订单?
![]()
仔细看看巴西,近两年反季节耕作成了利器,成本低、渠道新,迅速抢去市场份额。阿根廷把出口鼓励政策松绑,销量立马蹿高。黑海区域的俄罗斯、乌克兰怎么就安静地也在厮杀?如此局面下,中国这个最大买家,采购选择空前多,市场定价权跟着转移了。特朗普想让“中国多买美国大豆”直接落地,不在其他领域让步,这合逻辑吗?市场可不信政治空头支票。
![]()
轮到稀土,故事又转了个弯。中国2024年刚刚升级了稀土出口管制,国际市场敏感度立马放大。记者查阅上海金属网和伦敦金属交易所数据,6月上旬钕、镨价格明显拉升,下游企业捏了一把汗。美国自己其实有矿,一到精炼环节就卡壳,加州芒廷帕斯矿山挂着招牌,缺设备、缺工艺,全赖中国厂商兜底。磁材、电机这些下游领域,中国还能连着飘红,美方如果想换来中国稀土放水,前面两张短期牌根本就没砝码。
![]()
这样看下来,三件事放一起显得很奇怪。议题打包也不是不可以,问题是,你这筹码得人家真稀罕。芬太尼税本来就是无理取闹的单边动作,“取消”也不是让步,只是把桌子擦干净。大豆采购其实完全是市场比拼,价格、服务、品质哪个说话顺耳就跟谁走。稀土出口那是踩在国家底线上,这口饭不答应就不端出去。这三张牌,好像哪一张都打不死对方,虚晃一枪?真有用吗?
![]()
但说也难说清,博弈背后隐着结构性的变局。过去全球产业分工,中国用几十年积累拿下了稀土起点、制程和终端产品一整条链路。这事靠时间熬出来,不是谁一句话能撤回去。新闻里总写美国高科技领跑,可整个链条拼下来短板越来越明显——芯片有,关键材料独木难支,风险来一波就碎成渣。其实争来争去,两边都不想输,也离不开彼此。
![]()
也有人觉得,美国这打法就是传统的谈判艺术,把所有问题扔一块儿,你不答应我就全扣着。但真要较真呢?对方又不是没选择。道理其实挺直接,合作要平等,利益得对等。不然,“让我多买你的东西,你还要我主动让利”?你觉得可能吗?
![]()
想想那些现场的表情变化,有人沉默,有人挤出微笑,也有人故意打岔。财经记者Thomas写的那篇观察,强调了谈判气氛里那种暗流。美方代表明知对手不吃这一套,但还是作戏,谁能说他们不是在争取舆论?
![]()
有种更古怪的现象,桌上一方越是摆出强势姿态,通常就是越虚。特朗普期望中国拉美国大豆一把,又期待芬太尼归位加分,可一边又死咬稀土出口什么都不谈妥。你说像不像“既想过瘾又怕烫嘴”?当年TPP谈崩一地鸡毛,这最新一轮又会如何?难道真的谁也不愿出头?
![]()
本来以为稀土能制衡中国,现在看,拿得出手的反而剩得更少了。按照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全美稀土年产值仅30亿美元,和中国的全链产业比,加起来都不够看。有些声音认为,美国迟早会砸重金补短板,部分产业上游可能会慢慢回流。可是这种事情想太多也没用,本钱和时间的赛跑,谁都赌不起。
![]()
中国态度其实早就摊牌,在联合国公开表态过,“合作可以,大门敞开,但前提是尊重彼此关切。”可这句听着轻松,操作起来哪里那么简单?毕竟有些问题,美国表面答应,背地里又会换个方案。两个大国想把棋盘下得滴水不漏,可能吗?
![]()
换个角度,对于中国来讲,大豆需求可替代性非常强,芬太尼问题每年加码合作,甚至主动查获协查次数多得让美国惊讶。倒是稀土这头,涉及未来新材料、高端制造卡脖子问题,不可能随意松动。特朗普的算盘,几乎等于在自说自话。
有些场合,双方谈着谈着就互相拆台。某次会议小插曲,美方代表突然打断议程,高声要求先谈大豆采购。中方翻看手边数据,顺口反问一句:“我们上个月才签订一批订单,为什么还不够?”现场一片尴尬,有代表差点笑出声。谈判桌上,比的不是面子,而是底气和选择权。谁藏得住底牌才有资格咬牙。
部分业内人士其实依然相信,中美之间矛盾再多,合作总比对抗来的划算。可实际情况越来越模糊。2024年中国市场对稀土磁材研发新增海外投资大涨,美、欧、日多国企业悄悄加码本地化。未来几年全球供应链地理格局可能明显变化,到底谁能最后赢?还说不准。
回头想想,三张牌看似没有交集,实际背后全是产业话语权。你要卖的不是对方最稀罕的东西,还拿来当唯一筹码,这种盘面想稳赢真没戏。有时候短期利益很诱人,可一旦碰到产业链“硬骨头”,一丁点松动都难。
最终的僵局,其实谁都没占到便宜——美方继续维持自家选民的希望,中方则巩固了稀土和市场多元化的战略弹性。外表看起来像是临时联盟,在更深处不过是各自算小账。有人还在等待下场翻牌,也有人开始盘点下一回合的什么筹码更好。
国际大势没人说得准,利益流动常常比表象还快。芬太尼税、大豆、稀土这一套算计,撬得动短期气氛,可推不动结构大势。纷争过后,桌上剩下的其实是若干冷却的文件副本,两边代表各自离场。谁笑到最后,大概也没人真的在意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