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陈粒在音乐节演出中,陈粒佩戴的耳返设备突发“爆炸”,导致耳朵剧痛,现场视频显示,陈粒瞬间被吓了一跳,明显受到剧烈冲击。
尽管疼痛难忍陈粒全程未中断表演,也未向观众解释原因,仅通过肢体动作强忍不适,演出完陈粒解释沉默原因表示担心哭泣影响演唱质量。
![]()
据陈粒发布的聊天记录,她与朋友对话时称“今天演出耳机又爆了,直接痛哭”、“已经发生3次了”。
“耳机爆炸这类事件在临床上相对较为罕见。”长沙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周定刚表示,一般来说,耳机(尤其是入耳式)在耳道内出现故障,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损伤耳部,且部分伤害可能留下长期隐患:
1. 机械与出血损伤:若耳机部件破裂或外壳挫伤外耳道,会直接导致耳道皮肤破损、流血不止,伴随剧烈疼痛;严重时可能击穿耳膜,损伤中耳结构,引发传导性听力下降。
2. 烧灼与感染风险:耳机电池短路、漏电是相对更隐蔽的伤害,可能引发耳道内化学烧灼,不仅会导致皮肤黏膜破损、剧烈疼痛,还极易引发感染,出现外耳道流脓;即便愈合,也可能形成疤痕粘连,导致外耳道狭窄,需二期手术修复,且会持续影响听力。
3. 高频声损伤:劣质耳机可能发出超高频声音,精准击中耳蜗敏感频段,直接损伤耳内耳毛细胞,引发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这种损伤是完全不可逆的,一旦发生难以恢复。
“耳机伤耳看似突发,实则可通过科学使用规避。”周定刚结合临床经验,给出几点实用预防建议:优先选择耳背式、耳夹式耳机,减少入耳式耳机长时间接触耳道;若必须使用入耳式,务必选择正规品牌,避免劣质产品;选择电池容量适中的耳机(容量越大,短路时损伤风险越高),日常使用中若发现耳机有异常电流声、发热,立即停用;避免将耳机音量调至过高,减少高频声音对耳毛细胞的刺激;连续佩戴不超过1小时,让耳朵定期休息。
周定刚提醒,日常生活中佩戴耳机时若出现耳道刺痛、灼热感、电流声,或耳机有异常震动,第一时间取下耳机,尽快到耳鼻喉专科就诊。
潇湘晨报记者梅玫
爆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报料”一键直达“晨意帮忙”平台;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政企内容服务专席19176699651。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