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公婆带6位亲戚入住新房,我微笑换了电子门锁,隔天却收到信件

0
分享至

“陈阳,你妈又来电话了。”我对着书房喊了一声,手里还举着滴水的花洒,刚给窗台那几盆宝贝绿萝浇完水。

“说什么了?”陈阳的声音隔着门板传来,有点闷,带着敲击键盘的噼啪声。

“还能说什么,问我们什么时候回去,说家里杀了猪,留了最好的那块后臀尖给我们。”我把花洒放回水槽,擦了擦手。

“你跟她说,我这边项目忙,走不开。”

“我说了。你妈说,那他们过来,顺便看看城里的大医院,她那膝盖,天一冷就不得劲。”

书房里沉默了几秒,只有键盘声停下后留下的电脑风扇的嗡嗡声。

“……行吧,来就来吧,应该也住不了几天。”陈阳的声音听起来有些含糊,像是在妥协。

我没再接话,靠在厨房的门框上,看着我们这个家。一百二十平的房子,不大不小,是我跟陈阳结婚后,掏空了两家老人的积蓄,又背上了三十年贷款才买下的。房子的每一个角落,从墙漆的颜色到沙发的款式,都是我亲手挑选、布置的。我是个景观设计师,对空间和美感有种近乎执拗的要求。这个家,就是我最得意的作品,是我和陈阳在这个偌大城市里,唯一能完全放松的港湾。

公婆是地道的农村人,质朴,但也带着那种根深蒂固的、对儿子生活的掌控欲。他们觉得儿子的家,就是自己的家,这种观念像空气一样自然。每次他们来,我们这个精心维持的二人世界就会被打破。不是说他们不好,只是生活习惯的差异太大了。他们会把洗过的菜叶直接堆在水槽边,会把我们的浴巾拿去擦地,会在我们刚拖干净的地板上留下一个个带泥的脚印。

陈阳总说:“我爸妈辛苦一辈子,让他们来享享福,你就多担待点。”

我理解,也一直在担待。但这种担待,像一根橡皮筋,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拉到极限。

我以为这次也和以往一样,是一场为期一周左右的“担待”。

直到三天后,我打开门,看到门外站着的那一群人时,我才知道,这次的考验,远超我的想象。

门铃响的时候,我正在准备午饭。陈阳公司有急事,一大早就走了。

我从猫眼里看了一眼,是公婆。他们提着大包小包,脸上是那种熟悉的、混合着拘谨和兴奋的笑容。我松了口气,打开了门。

“爸,妈,你们来啦。”

“哎,小兰。”婆婆笑着应声,侧身让公公先进来。

公公身后,还跟着一个人。一个中年男人,皮肤黝黑,手里也提着一个旧得发亮的蛇皮袋。

我愣了一下。

还没等我开口,婆婆就拉着那个男人介绍:“小兰,这是你堂叔,快叫人。”

“堂叔。”我有些迟疑地喊了一声。

“这是你堂婶。”婆婆又指向堂叔身后探出头来的一个女人。

“堂婶。”

然后是他们的儿子,一个看起来和我差不多年纪的年轻人。

“这是你堂哥,陈兵。”

还没完。

堂哥身后,还拉着一个女人,抱着个孩子。

“这是你嫂子,还有你们的小侄子。”

一共六个人,加上公婆,八个人。

他们像一条鱼贯而入的队伍,一个接一个地挤进了我的玄关。原本宽敞的入口,瞬间被各种行李和人塞得满满当-当。一股混杂着尘土、汗水和某种腌制品的味道,扑面而来。

我站在门口,脑子里一片空白。

“妈,这……这是怎么回事?”我好不容易找回自己的声音。

“哦,你堂叔他们想到城里来找点活干,你堂哥说他会开挖掘机,你嫂子想进厂。还有你堂婶,她那个心脏啊,老是不舒服,顺便来大医院查查。”婆婆一边说着,一边指挥他们换鞋。

可我们家,根本没有那么多拖鞋。他们索性就直接穿着沾满泥土的鞋,踩在了我每天都要擦两遍的木地板上。

那个小孩子,大概两三岁,手里拿着一个吃了一半的、黏糊糊的糖饼,好奇地打量着四周,然后一伸手,一个油腻腻的手印就按在了我新刷的白色墙壁上。

我感觉自己的呼吸都停滞了。

“都别站着了,快进来坐。”公公已经把这里当成了自己家,热情地招呼着。

一群人涌进客厅,我那个米白色的布艺沙发,瞬间被占领了。他们把行李随手堆在墙角,那个蛇皮袋上还沾着干掉的鸡粪。

我看着这一切,像一个局外人。这个我亲手打造的、一尘不染的家,在短短几分钟内,就变得面目全非。

我给陈阳打电话,他的声音听起来很嘈杂。

“喂,小兰,怎么了?我在开会。”

“你爸妈来了。”我的声音很平,听不出什么情绪。

“哦,到了就好,我开完会就回去。你中午多做两个菜。”

“不是,他们还带了六个亲戚来。”

电话那头沉默了。长久的沉默。

“陈阳,你听见了吗?”

“……听见了。”他的声音低了下去,“小兰,你先……先招待一下。我爸妈那个人,你也知道,好面子,乡里乡亲的求上门,他抹不开面子拒绝。”

“那我们家呢?我们家就这么大点地方,怎么住?”

“先……先打地铺吧。我堂叔他们也是没办法。你多担待一下,啊?我尽快回去。”

电话挂了。我握着手机,站在原地,听着客厅里传来的高声谈笑和孩子的哭闹声。

“担待”。又是这个词。

那天中午,我做了十个人的饭。我们家的餐桌只能坐四个人,于是他们就端着碗,或坐或蹲,散落在客厅的各个角落。米粒和菜汤洒得到处都是。

晚上,陈阳回来了。他带回来几床新的被褥。

他试图跟我解释:“我爸也是没办法,都是一个村的,看着长大的,人家开口了,总不能把人往外推。”

“所以就推到我们家来?”我看着他。

“就住几天,等他们找到工作和住的地方就好了。”他避开我的眼神。

卧室分给了堂叔堂婶一家,因为他们带着孩子。公婆睡次卧。我和陈阳,还有那个叫陈兵的堂哥,就在客厅打地铺。

深夜,我躺在地铺上,身边是陈阳均匀的呼吸声,和不远处堂哥粗重的鼾声。客厅里弥漫着一股浓重的汗味和烟味。我睁着眼睛,看着天花板上被窗外路灯投射出的、晃动的树影,感觉这个家,已经不是我的了。

第二天,我照常去上班。出门前,我看到婆婆正准备把所有人的衣服,包括堂叔他们那带着机油味的工装,都塞进我们的洗衣机里。我什么也没说,默默地换了鞋,离开了家。

在公司,我一整天都心神不宁。脑子里反复回想着家里的情景。我设计的图纸上,那些流畅的线条和和谐的色彩,此刻看起来格外讽刺。我连自己的家都掌控不了,还谈什么为别人设计理想空间。

下班路上,我鬼使神差地走进了一家五金店。

“老板,有智能门锁吗?指纹密码的那种。”

一个小时后,安装师傅跟着我回了家。

家里没人。婆婆大概是带着他们去逛附近的公园了。这给了我绝佳的机会。

师傅的动作很麻利,半个小时就装好了。崭新的、带着金属光泽的智能门锁,取代了原来那个普通的机械锁。我录入了自己的指纹和陈阳的指纹,设置了密码。

做完这一切,我心里有一种奇异的平静。这不像是一次赌气,更像是一种自我保护。我没有告诉陈阳。我想,这是我的房子,我有权决定谁能进来。

我甚至还很有闲心地去超市买了菜,准备做一顿丰盛的晚餐。就当是,为他们践行。

傍晚,我正在厨房里炖着汤,听到了门外传来一阵嘈杂声。接着,是钥匙插进锁孔,却拧不动的声音。

“咦?怎么回事?这锁怎么打不开了?”是婆婆的声音。

然后是公公的声音:“是不是插反了?我来试试。”

钥匙转动的声音,金属摩擦的徒劳声,一下一下,像敲在我的心上。

我关了火,擦了擦手,深吸一口气,走过去打开了门。

门外,八个人,老老少少,都站在那里,齐刷刷地看着我。他们的脸上,是那种混杂着诧D异、不解和一丝被冒犯的神情。

婆婆举着手里的钥匙,看着我,又看了看门上那个明显不一样了的锁。

“小兰,这……这锁怎么换了?”

我脸上努力挤出一个笑容,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轻松自然:“哦,妈,前几天社区通知,说最近小区治安不太好,有好几家被偷了,建议我们都换成这种安全系数高的智能锁。我寻思着早晚都得换,今天正好有空就给办了。”

我一边说,一边侧身让他们进来。

没人动。

空气仿佛凝固了。

公公的脸色很难看,他一辈子都是个要强的人,在村里说一不二。此刻,他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写满了难堪。他什么也没说,只是把头转向了一边。

堂叔他们几个,则是一脸的局促和尴尬。他们是来投奔亲戚的,不是来讨人嫌的。这扇打不开的门,就像一个无声的耳光,打在了他们脸上,也打在了公婆脸上。

“那个……先进来吧,饭快好了。”我再次开口,试图打破这令人窒息的沉默。

婆婆放下了手,嘴唇动了动,最终还是没说什么,带着一丝落寞,领着众人走了进来。

那一顿晚饭,吃得悄无声息。没有人说话,只有碗筷碰撞的细微声响。孩子似乎也感受到了这压抑的气氛,难得地没有哭闹,只是睁着一双大眼睛,怯生生地看着桌上的大人们。

陈阳回来的时候,我们已经吃完了。他一进门就感觉到了不对劲。

“怎么了这是?一个个都不说话。”他放下公文包,问道。

没人回答他。

我站起来,把他拉到阳台。

“我把锁换了。”我平静地说。

陈阳愣住了,他看着我,眼神里充满了不解和责备。

“林兰,你这是干什么?你让他们怎么想?你让我爸妈的脸往哪儿搁?”他的声音压得很低,但充满了力量。

“陈阳,这是我的家。我只是想保护我的家。”

“保护?你这是在把他们往外赶!他们是我的亲人!”

“你的亲人,就可以毫无顾忌地踏入我们的生活,把这里当成免费的旅馆和中转站吗?你有没有想过我的感受?”

我们俩在阳台上对峙着,谁也说服不了谁。客厅里,公婆和亲戚们已经开始默默地收拾东西。

那天晚上,他们没有再打地铺。堂叔一家挤在次卧,公婆睡在沙发上。我和陈阳躺在主卧的床上,背对背,一夜无言。

我以为这件事会以一场激烈的争吵,或者一次彻底的摊牌告终。但没有。

第二天早上,我醒来的时候,房子里已经空了。

客厅里收拾得干干净净,除了沙发上还留着一丝褶皱,好像那八个人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

陈阳也不在。

我走到餐桌旁,看到上面放着一封信。牛皮纸信封,没有署名。

我的心沉了下去。是陈阳留下的吗?他要跟我……

我颤抖着手打开信封,里面却不是陈阳的字迹。那是一种很拙朴的、一笔一划写出来的字,有些字还写错了,用墨水涂掉了。

是公公写的。

信不长,只有一页纸。

“小兰,我们走了。

本来想跟你和陈阳当面说的,但想了想,还是写下来吧。有些话,当面说不出口。

我知道,昨天换锁的事,是你心里不舒坦了。爸不怪你。这事,是我和你妈做得不对,没提前跟你们商量,就领着一大家子人上了门,给你们添了大麻烦。

城里有城里的规矩,我们农村人不懂。在我们老家,谁家盖了新房,亲戚邻居上门住个十天半月,那是热闹,是看得起你。我们以为,儿子家也是一样。是我们想错了。

你堂叔他们,也不是存心来占便宜的。他家那个小的,前阵子查出来,肾上有个毛病,县里的医院看不了,说要到省城大医院。他们两口子,把家里能卖的都卖了,才凑了点路费和检查的钱。想着来投奔我们,能省点住宿的钱,都是钱啊。

还有陈兵,他之前在外面开挖掘机,从架子上摔下来,腿受了伤,老板跑了,一分钱没赔。家里还有两个孩子要养。他说城里机会多,想来碰碰运气。

我知道,这些事,是我们的事,不该来麻烦你们。但陈阳是村里最有出息的娃,是我们全家的指望。在村里人眼里,他在城里买了房,当了大老板,帮衬一下家里人,是天经地义的。我要是把他们拒在门外,我这张老脸,在村里就再也抬不起来了。

爸知道你是个好孩子,爱干净,有文化。这个家,你收拾得比画里还好看。是我们这些乡下人,把你这个家给弄脏了。

锁换得好。是该换了。这门,是你们的家门,不是我们老陈家的祠堂大门,谁都能进。这个道理,我昨天才想明白。

你别跟陈阳吵架。这事不怪他,都是我这个当爹的,没拎清。

我们回去了。你堂叔他们,我托人找了个便宜的小旅馆,先让他们住下。看病的事,不能耽误。

爸”

我捏着那封信,手抖得厉害。信纸上,有几处墨迹晕开了,像是被水滴浸过。

我从来不知道,那个平日里沉默寡言、爱面子、甚至有些大男子主义的公公,心里藏着这么多事。我只看到了他们对我们生活的侵扰,却没看到他们背后的无奈和沉重的负担。

我以为我换掉的,只是一把锁。现在我才明白,我关上的,可能是一个走投无路的家庭最后的希望,是我的丈夫和他原生家庭之间那条脆弱的纽带,是一个老人一辈子的脸面和尊严。

我冲出家门,甚至忘了换鞋,穿着拖鞋就往楼下跑。

我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是火车站,还是汽车站。我拿出手机,想给陈阳打电话,却发现他的手机落在了床头柜上。

我只能给婆婆打。

电话响了很久才接通,那头很吵,是车站广播的声音。

“妈,你们在哪儿?”我的声音带着哭腔。

“小兰啊……我们在火车站,准备回去了。”婆婆的声音听起来很疲惫。

“妈,你别走,你们回来,你和爸回来。还有堂叔他们,让他们也别走,我……我错了。”

“傻孩子,你没错。是我们想得不周到。你爸都跟我说了,我们不能那么自私,光想着自己,不考虑你们年轻人的难处。”

“不是的,妈,不是那样的。你们回来,我们一起想办法,总有办法的。看病要紧,工作也可以慢慢找。你们先回来,好不好?”

电话那头,婆含糊地应着,我能听到她在跟公公商量。

挂了电话,我站在小区的花园里,初冬的冷风吹在脸上,我却感觉不到冷。我脑子里一片混乱,公公信里的每一个字,都像针一样扎在我的心上。

我一直以为,我和陈阳的婚姻,是两个独立个体的结合。我们有自己的小家,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我努力地在我们的家和他庞大的家族之间,划清一条界限。我用现代的、理性的观念,去衡量和要求所有的人和事。

但现在我发现,我错了。

婚姻,从来不是两个人的事。它是两个家庭的融合,是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碰撞和磨合。陈阳,他不仅是我的丈夫,他还是父母的儿子,是亲戚眼里的“指望”。他身上背负的,不仅仅是我们这个小家的房贷和未来,还有他身后那一整个家族的荣辱和期望。

而我,作为他的妻子,不能只享受他带来的稳定和爱,却拒绝承担他身上那份沉重的责任。

我以为换一把锁,就能把所有的麻烦都关在门外。但家,不是一个用锁来定义的空间。它应该是一个充满温度、可以容纳和解决问题的地方。

我回到家,第一次仔仔细细地打量这个被我视为“作品”的房子。它很漂亮,很整洁,但也很冰冷。我那些精心挑选的装饰画,那些一尘不染的家具,在这一刻,都显得那么没有意义。

我开始反思。我想要的,到底是一个看起来完美的“样板间”,还是一个有欢笑、有争吵、有矛盾、但最终能彼此理解和扶持的、真正的家?

我给陈阳发了条信息,告诉他我让爸妈他们回来了。

然后,我坐在沙发上,开始思考。我不能再被动地“担待”,也不能粗暴地“拒绝”。我需要一个真正的解决方案。一个既能保全我们小家的生活质量,又能兼顾到他们实际困难的方案。

我是一个设计师。我最擅长的,就是规划空间,解决问题。或许,我也可以为我们的家庭,设计一个“方案”。

一个小时后,陈阳回来了。他看起来很憔-悴,眼眶发红。

他看到我,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又咽了回去。

“信,我看了。”我先开了口。

他点了点头,坐在我对面,低着头。

“对不起,小兰。我……”

“该说对不起的是我。”我打断他,“陈阳,我之前想得太简单了。我只想着我们自己,太自私了。”

他抬起头,诧异地看着我。

“我让他们回来了。他们现在应该在回来的路上了。”我说,“我们不能让他们就这么回去。堂婶的病要看,堂哥的工作也要找。我们得帮他们。”

陈阳的眼睛里,慢慢地亮起了一丝光。

“但是,”我话锋一转,“我们也不能再像前天那样了。我们的家,承受不了那么多人。我们的生活,也会被彻底打乱。这样下去,矛盾只会越来越多,最后伤害的是我们每一个人。”

“那……那怎么办?”陈阳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无助。

“我有个想法,你听听看。”我坐直了身体,把脑子里刚刚成型的那个“家庭方案”说了出来。

“首先,关于住宿。我们家确实住不下。但是我们可以帮他们在附近租一个房子。不用太大,一个小的两居室就行。租金我们来承担。这样,他们有自己的落脚点,生活方便,我们也能有自己的空间。平时可以过来吃饭,但晚上,大家都有各自休息的地方。”

“其次,关于看病和找工作。我们不能大包大-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堂婶看病,我们可以帮忙挂号,联系医生,医疗费我们出一部分,但不能全包,不然以后但凡有亲戚生病,都会来找我们。堂哥找工作,你可以动用你的人脉,帮他介绍一些靠谱的工地或者公司,但最终还是要靠他自己去面试,去工作。我们可以提供信息和机会,但不能替他过完下半辈子。”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建立一个规则。以后再有亲戚来,必须提前跟我们商量。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怎么帮助他们。我们可以成立一个小的‘家庭互助基金’,每个月我们往里面存一点钱,专门用来应对老家亲戚的紧急情况,比如大病、意外。这样,既能帮到他们,也不会影响我们自己的生活。这笔钱由爸妈来管理,他们也更有面子。”

我一口气说完,看着陈阳。

他愣愣地听着,眼睛越睁越大。他可能从来没想过,这些剪不断理还乱的家庭关系,可以用这么一种条理清晰的方式来梳理。

“小兰,你……”他看着我,眼神里有惊讶,有感动,还有一丝愧疚,“这些……应该我来想的。”

“我们是夫妻,谁想都一样。”我握住他的手,“以前,我总觉得这些是你的麻烦,我是在帮你‘担待’。但现在我想明白了,这不是你的麻烦,是‘我们’的麻烦。我们得一起面对。”

陈阳反手握紧了我的手,力气大得几乎要捏碎我的骨头。

那天下午,公婆和堂叔一家回来了。

他们站在门口,表情都很不自然,像是做错了事的孩子。

陈阳把我拉到身前,清了清嗓子,把我们商量好的方案,原原本本地告诉了他们。

他说话的时候,我能感觉到公公和堂叔的表情,从一开始的局促,慢慢变成了惊讶,最后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动容。

当陈阳说到,要出钱给他们租房子时,堂叔连连摆手:“那不行,那怎么行!我们不能再花你们的钱了!”

公公在一旁开口了,声音有些沙哑:“陈阳,小兰,你们有这份心,我们就很感激了。租房子的钱,我们自己想办法。”

“爸,这不是施舍。”我看着公公,认真地说,“这是一家人互相帮忙。你们养大了陈阳,现在我们有能力了,也该为这个家做点什么。我们不是要把你们推出去,而是想让大家都能过得更舒心一点。你们在这里住得不自在,我们……我们心里也过意不去。”

我说到最后,声音有些哽咽。

婆婆的眼圈红了,她走过来,拉住我的手,轻轻拍了拍:“好孩子,是妈以前想得简单了。”

事情,就这样以一种我从未预料到的方式,走向了和解。

当天,陈阳就通过中介,在离我们小区不远的一个老社区里,租下了一套两居室。房子虽然旧了点,但收拾得还算干净。我们带着他们去看了房子,又一起去超市买了新的被褥和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

堂婶激动得话都说不出来,一个劲地抹眼泪。

安顿好他们之后,我们带着公婆回了家。

家里又恢复了以往的安静。但这一次,我心里的感觉完全不同了。

晚上,我和陈阳躺在床上。

“老婆,谢谢你。”他从背后抱住我,下巴抵在我的肩膀上。

“谢我什么?”

“谢谢你,没有让我为难。也谢谢你,让我爸……重新找回了尊严。”

我转过身,看着他:“我们是家人,不是吗?”

他没说话,只是把我抱得更紧了。

之后的日子,开始慢慢走上正轨。

我帮堂婶在网上挂了最好的心血管科专家的号。检查结果出来,是冠心病,不算特别严重,但需要长期服药调理。陈阳付了前期的检查费和药费,并告诉堂叔,后续的费用,他们需要自己承担一部分,我们也会继续帮忙。堂叔点头答应了,第二天就跟着一个老乡,去了一个建筑工地打零工。

陈阳也兑现了承诺,通过朋友,给堂哥陈兵介绍了一个市政工程的活,开土方车,虽然辛苦,但收入还不错。陈兵很珍惜这个机会,干活特别卖力。

他们的生活,虽然依旧清贫,但有了奔头。

公婆在我们家又住了一周。这一周,婆婆变得小心翼翼,不再随意动我的东西,做饭也会提前问我喜欢吃什么。公公话不多,但每天都会在我们出门上班前,把门口的垃圾提下去。

我看着他们的变化,心里有些不是滋味。我把他们叫到一起,很认真地进行了一次谈话。

“爸,妈,这里是你们的家。你们想住多久就住多久。以前是我不对,太计较了。但是,我希望我们能互相尊重。你们尊重我的生活习惯,我也会尊重你们的想法。我们是一家人,有什么事,都可以摊开来说,不要憋在心里。”

那次谈话后,我们之间的那层隔阂,才算是真正消融了。

一个月后,堂叔他们找到了更稳定的工作,搬去了离工地更近的城中村。他们坚持要把第一个月的工资,拿来还我们垫付的房租和医药费。我们没要,但心里都明白,这份情,他们记下了。

公婆也在老家秋收前,回去了。临走时,婆婆拉着我的手,塞给我一个布包,里面是她亲手做的几双棉鞋垫,纳得密密实实的。

“小兰,以后,陈阳要是敢欺负你,你跟妈说,妈揍他。”

我笑着抱了抱她。

送走他们,我和陈阳回到家。房子里空荡荡的,却一点也不觉得冷清。阳光透过干净的窗户洒进来,照在米白色的沙发上,暖洋洋的。

门口那个智能门锁,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

我走过去,轻轻抚摸着它冰凉的金属外壳。

它曾经是我用来隔绝麻烦的武器,是我保护自己领地的冰冷界碑。但现在,它对我而言,有了新的意义。

它提醒我,家,需要的不是一扇隔绝外界的坚固的门,而是一颗懂得如何去开启、去沟通、去包容的心。

门,可以锁住空间,但锁不住亲情。真正的边界,应该建立在理解和尊重之上,而不是一堵冰冷的墙。

从那以后,我们家还是会时常有亲戚来。但他们都会提前打招呼,我们也会按照我们制定的“家庭方案”,力所能及地提供帮助。

我们的家,有时候会变得热闹,甚至有些杂乱。但我的心里,却前所未有的踏实和安宁。

因为我知道,这个房子里,装的不仅仅是我的设计和审美,更装下了一个家的温度,和一份沉甸甸的、名为“亲情”的责任。而我和陈阳,也在这场风波中,真正学会了如何成为彼此的依靠,如何共同去经营一个真正的“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中方刚复购大豆,美国又变脸,美贸易代表通告全球,继续调查中国

中方刚复购大豆,美国又变脸,美贸易代表通告全球,继续调查中国

叮当当科技
2025-11-02 00:09:19
5-1打爆日本!朝鲜女足再次杀疯:3场狂轰16球 杀入U17世界杯4强

5-1打爆日本!朝鲜女足再次杀疯:3场狂轰16球 杀入U17世界杯4强

风过乡
2025-11-02 07:58:35
小米员工晒自家地库:两位邻居跟自己买同款YU7 同一个颜色、同一排车位

小米员工晒自家地库:两位邻居跟自己买同款YU7 同一个颜色、同一排车位

三言科技
2025-11-02 13:30:07
已蓄发392天,剪头哥:心碎了,12月曼联肯定可以拿下五连胜

已蓄发392天,剪头哥:心碎了,12月曼联肯定可以拿下五连胜

懂球帝
2025-11-02 16:19:11
传数据巨头SAS中国全员裁员,或全面撤出中国市场

传数据巨头SAS中国全员裁员,或全面撤出中国市场

DoNews
2025-11-01 08:27:15
恶人像被曝!郑州中牟发小杀男子一家三口!网友炸评

恶人像被曝!郑州中牟发小杀男子一家三口!网友炸评

小李睡不醒了
2025-11-01 10:46:50
王艺迪赢了,张本美和差点翻盘,这比赛真让人捏把汗

王艺迪赢了,张本美和差点翻盘,这比赛真让人捏把汗

生活新鲜市
2025-11-02 15:51:09
一战封神!文班亚马创NBA 79年神迹,奥尼尔贾巴尔也只能仰望

一战封神!文班亚马创NBA 79年神迹,奥尼尔贾巴尔也只能仰望

刘哥谈体育
2025-11-02 09:43:04
大力支持、持续布局!时隔一年,这一盛会启幕,省委书记出席

大力支持、持续布局!时隔一年,这一盛会启幕,省委书记出席

政知新媒体
2025-11-01 22:27:44
中央公开通报当天,中国信息协会表态:严肃问责相关负责人

中央公开通报当天,中国信息协会表态:严肃问责相关负责人

新京报
2025-11-01 17:00:07
Hi Young广州,好奇当初是如何过会的?

Hi Young广州,好奇当初是如何过会的?

慕容律师
2025-11-01 23:40:49
购入豪宅,亚马尔晒自己与价值950万英镑的新居合影

购入豪宅,亚马尔晒自己与价值950万英镑的新居合影

懂球帝
2025-11-02 12:39:31
十五运会跳水比赛开赛,全红婵2日晚压轴登场

十五运会跳水比赛开赛,全红婵2日晚压轴登场

新快报新闻
2025-11-02 12:43:04
“蛇蝎美女”翟欣欣聊天内容曝光!内容不堪入目,真是毁人三观

“蛇蝎美女”翟欣欣聊天内容曝光!内容不堪入目,真是毁人三观

谈史论天地
2025-11-02 16:30:48
欧阳娜娜年纪轻轻身材已封神,好身材呼之欲出?

欧阳娜娜年纪轻轻身材已封神,好身材呼之欲出?

娱乐领航家
2025-11-01 23:00:02
斯诺克战报!中国军团1胜2负,周跃龙大逆转,白雨露145分创纪录

斯诺克战报!中国军团1胜2负,周跃龙大逆转,白雨露145分创纪录

刘姚尧的文字城堡
2025-11-02 14:30:57
媒体人:篮协逐渐恢复全面管理CBA 已无人提管办分离

媒体人:篮协逐渐恢复全面管理CBA 已无人提管办分离

林子说事
2025-11-02 14:11:41
苹果 Pro 新品来了,真的很强

苹果 Pro 新品来了,真的很强

科技堡垒
2025-11-01 10:37:01
不仅惨遭DNP,情商也是堪忧,杨瀚森完全没有融入球队氛围!

不仅惨遭DNP,情商也是堪忧,杨瀚森完全没有融入球队氛围!

田先生篮球
2025-11-01 14:54:26
周末,利好来了!重大突破!

周末,利好来了!重大突破!

数据宝
2025-11-02 15:19:20
2025-11-02 17:35:00
小影的娱乐
小影的娱乐
了解更多最新最热最爆的娱乐信息
1790文章数 887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核磁VS肌骨超声,谁更胜一筹?

头条要闻

小区因千万接口费欠款致600户居民3年未供暖 多方回应

头条要闻

小区因千万接口费欠款致600户居民3年未供暖 多方回应

体育要闻

这个日本人,凭啥值3.25亿美元?

娱乐要闻

陈道明被王家卫说他是阴阳同体的极品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10月零跑突破7万辆,小鹏、蔚来超4万辆

汽车要闻

神龙汽车推出“发动机终身质保”政策

态度原创

旅游
房产
健康
教育
游戏

旅游要闻

济南蝎子山,深秋 “鸳鸯火锅”景如画

房产要闻

中粮(三亚)国贸中心ITC首期自贸港政策沙龙圆满举行

核磁VS肌骨超声,谁更胜一筹?

教育要闻

初中竞赛题:同学们以为简单,答对的寥寥无几

超冷射击爽游IGN只给5分:毫无内涵且无人问津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