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出轨10年未曾归家,儿子事业有成后跑去质问,见到小三时却懵了

分享至

“谁啊?”

门内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带着几分警惕。

卫然没有回答,只是按下了门铃旁的视频通话结束键。

他怕自己一开口,声音里的颤抖会出卖一切。

十年,整整十年了。

从湖南老家那座冒着黑烟的火车站,到上海这座流光溢彩的摩天大楼,他所有的努力,所有的不甘和怨恨,都为了今天,为了推开眼前这扇昂贵的红木门。

他要一个说法,要一个答案。

可当门终于打开时,他却九九的愣在了原地。

01.

十岁那年的夏天,是卫然记忆里最闷热的一个季节。

知了在窗外的梧桐树上声嘶力竭地叫着,搅得人心烦意乱。

父亲卫国,就是要在那样的天气里,离开家,去上海。

家里的老旧皮箱被母亲李娟擦了一遍又一遍,里面塞满了父亲四季的衣裳。

“到了那边,就是大老板了,要穿得体面点。”母亲一边叠着衬衫,一边眼圈泛红。

“说什么呢,”父亲卫国意气风发,搂着卫然瘦小的肩膀,手掌宽厚而温暖,“我是去追梦!去给你们娘俩挣一个好前程!”

他给卫然买了一个崭新的、带着一股塑料味道的书包。

“然然,好好读书。等爸爸在上海站稳了脚跟,明年,最多明年,就接你和你妈过去,住大房子,上最好的学校!”

火车站里,人声鼎沸,空气中混杂着汗味和煤灰的味道。

绿皮火车发出“况且况且”的声响,缓慢地驶离站台。

卫然背着那个新书包,被母亲牵着手,拼命地朝着车窗挥手。

父亲的脸在车窗后,笑着,也挥着手,然后越来越小,越来越模糊,最后,和那节绿色的车厢一起,消失在铁轨的尽头。

他当时以为,那只是一个短暂的分别。

他不知道,那一走,就是一个十年。

父亲的背影,也从那天起,在他的生命里,慢慢地,只剩下一个模糊的影子。



02.

刚去上海的第一年,父亲是这个家里最鲜活的存在。

每个周六的晚上,家里的电话总会准时响起。父亲会在电话那头,用洪亮的声音问卫然的学习,讲上海的高楼大厦,讲外滩的万国建筑。

每个月,邮递员都会送来一张汇款单,上面总会带着父亲亲笔写的几个字:“给然然买好吃的。”

过年的时候,他还会寄回来时髦的衣服,甚至还有一辆遥控赛车。卫然抱着那辆赛车,在院子里跑了一整个下午,骄傲地告诉所有小伙伴,这是他在上海当大老板的爸爸买的。

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一切都变了。

电话隔三差五才来一次,父亲的声音总是很疲惫,匆匆说几句“忙”、“在开会”,就挂断了。

汇款单还在寄,但上面温暖的字迹,变成了一行冷冰冰的打印体。

礼物也没了。

卫然十二岁那年,家里的老鼠把一个旧衣柜咬了个洞。母亲让他把父亲留在家里的那个皮箱拖出来,把衣服腾一下。

那个皮箱,就是父亲走时带的那个的同款,里面装着他过季的旧衣服。

在整理箱底一件呢子大衣时,卫然摸到了一个硬硬的夹层。

他好奇地拉开拉链,里面掉出了一张照片。

照片有些泛黄了。

照片上,是他的父亲卫国,穿着一件崭新的夹克衫,笑得比记忆中任何时候都要灿烂。

他的胳膊,紧紧地搂着一个女人的肩膀。那女人很年轻,烫着时髦的卷发,也笑得很甜。

他们的身后,是灯火辉煌的东方明珠塔。

卫然不认识那个女人。

他只知道,父亲搂着那个女人的姿态,是他从来没有对母亲做过的。父亲看着那个女人的眼神,是他从来没有看过自己和母亲的。

那一瞬间,电话里所有的“忙”,汇款单上所有冰冷的字体,都有了答案。

他默默地,把照片塞回了夹层,拉上拉链,把皮箱重新推进了衣柜深处。

他没有告诉母亲。

那个夜晚,十二岁的男孩,一夜长大。



03.

父亲,成了一个汇款单上的名字。

家里的顶梁柱,是母亲李娟那副瘦弱的肩膀。

她在镇上的纺织厂上班,三班倒。为了多挣点钱,她主动申请去噪音最大、棉絮最多的车间。

卫然每次去看她,她都戴着厚厚的口罩,只有一双眼睛露在外面。下班回家,她摘下口罩,鼻孔里、头发里,甚至眉毛上,都沾满了白色的飞絮。

她的手,也变得越来越粗糙,像老树的皮。

卫然看在眼里,什么都不说,只是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学习上。

他要把墙上所有的奖状,都换成母亲的笑脸。

初三那年,意外还是发生了。

母亲为了给家里换一个坏掉的灯泡,从高脚凳上摔了下来,左腿小腿,粉碎性骨折。

医生说,很严重,需要立刻手术,光手术费就要两万多。

那是卫然第一次给父亲打电话。

电话响了很久才被接通,那头很嘈杂,像是在KTV或者饭局上。

“喂?谁啊?”父亲的声音很不耐烦。

“爸,是我。”

那边沉默了一下,“哦,然然啊,什么事?”

卫然把母亲摔断腿的事情说了一遍。

电话那头又是一阵沉默,然后是敷衍的几句“怎么这么不小心”、“知道了”。

“钱我马上给你打过去。”

说完,电话就挂了。

第二天,一笔五万块的巨款,确实打到了母亲的账户上。

但父亲,没有回来。

甚至连一个慰问的电话,都没有再打来过。

母亲躺在医院洁白的病床上,望着天花板,第一次在卫然面前流了泪。

“他心里,早没这个家了。”

卫-style然站在病床边,用衣袖,狠狠地擦掉自己不争气的眼泪。

他握紧了拳头。

上海。

他要去上海。

他不是去找父亲,他是要去讨债。

04.

怨恨,是最好的燃料。

他推着卫然,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进了湖南最好的省重点高中。

又推着他,在三年后,收到了上海复旦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当他拖着行李箱,真正站在这座繁华的都市时,他没有丝毫的兴奋,只有一种近乡情怯般的压抑。

他知道,那个男人,就在这座城市的某个角落,呼吸着同样的空气。

大二那年,他通过一个在财经杂志实习的同学,无意中得知,上海知名的华腾集团副总裁,也叫卫国。而那位同学提供的内部资料照片上,正是他那张早已刻在骨子里的脸。

只是,比记忆中苍老了一些,也富态了许多。

从那天起,卫然的目标就无比清晰——进华腾集团。

他像一头沉默的、耐心的狼,为了接近猎物,可以付出一切。

他拼命学习,拿遍了所有能拿的奖学金。他去旁听金融系的课,自学企业管理。

毕业季,他凭借一份无可挑剔的履历,成功拿到了华腾集团的实习offer。

走进那栋耸立在陆家嘴、玻璃幕墙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华腾大厦时,卫然的心,没有一丝波澜。

他在这里,不是为了前程,只是为了走到那个男人的面前。

实习期间,他好几次,在走廊里,在电梯口,与那个男人擦肩而过。

卫国总是西装革履,前呼后拥,目不斜视地走过。他高高在上,根本不会注意一个卑微的实习生。

卫然也总是低下头,让过道的盆栽,挡住自己的脸。

时机未到。

他凭借着一股狠劲和远超同龄人的能力,在公司里崭露头角,转正,升职。

两年后,他成了公司最年轻的项目主管。

在公司的年度表彰大会上,他作为优秀员工代表,上台领奖。

给他颁奖的,正是集团副总裁,卫国。

卫国将水晶奖杯递到他手里,拍了拍他的肩膀,脸上是公式化的、和蔼的微笑。

“年轻人,好好干,前途无量。”



他甚至,都没有正眼看清楚这个年轻人的脸。

他不知道,眼前这个他亲口表彰的“年轻人”,就是他十年未见的亲生儿子。

卫然握着冰冷的奖杯,微微鞠躬,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了整个会场。

“谢谢卫总。”

台下掌声雷动。

没有人知道,那一句“卫总”,他几乎是咬着牙说出来的。

05.

卫然有了钱,在上海买了房,买了车。

他把母亲接了过来。李娟的腿虽然好了,但留下病根,一到阴雨天就疼得厉害。

他请了最好的医生为母亲调理,请了保姆照顾她的起居。

母亲看着窗外黄浦江的夜景,总会怔怔地出神。她从不问关于那个男人的事,卫然也从不提。

母子俩,像是有着一种刻骨的默契。

但卫然知道,这件事,必须有一个了结。

他通过公司内部的人事系统,轻而易-style举地查到了卫国的家庭住址。

凯旋门花园,上海有名的富人区。

他还查到,那个男人,在这里,也有一个家。一个妻子,和一个八岁大的儿子。过着和他与母亲截然不同的、优渥体面的生活。

那个周六的下午,卫然开着自己的车,驶进了凯旋门花园。

小区的绿化好得不像话,每一棵树都像是精心修剪过的艺术品。喷泉在阳光下,折射出彩虹。

他把车停在18号楼下,抬头仰望。

他要去的,是1801。顶楼,复式。

他走进电梯,看着数字一层层跳动,心情出乎意料的平静。

十年了。

他演练过无数次重逢的场景。

或许是愤怒的质问,或许是冰冷的对峙。

但当他真正站在这扇昂贵的、雕花的红木门前时,他的手心,还是渗出了汗。

他抬起手,按下了门铃。

“叮咚——”

清脆的铃声,像是敲在了他的心上。

里面传来一阵脚步声,然后是猫眼亮了一下。

几秒钟后,门锁“咔哒”一声,开了。

门被拉开一条缝,一个女人出现在门后。

她看上去四十岁出头,保养得很好,穿着一身居家的丝绸长裙,气质温婉。

当卫然的目光,与她探究的视线交汇时,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彻底静止了。

卫然的身体,瞬间僵住。

他像一尊石雕,死死地盯着眼前这张脸。

这张脸……

这张脸他无比熟悉!

他无法相信自己看到了什么。

他喉咙发干,整个大脑都停止了运转。

门后的女人,在看清卫然的脸后,脸上的血色,也“唰”的一下,褪得干干净净。

她眼中的温婉和探究,瞬间变成了极致的惊恐和慌乱。

“你……你怎么会在这里?”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