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97年,威廉·迈巴赫获得了蜂窝状散热器的专利,三年之后,他将其搭载于梅赛德斯35车型上,树立于车头位置。得益于对内燃机散热冷却问题的解决,梅赛德斯35的性能与可靠性大幅提升,被认为是第一辆现代汽车。
而格栅这个最初服务于功能的零件,在之后的百年里,成为了汽车最为标志性的识别符号。
![]()
1900年,梅赛德斯35P
格栅功能的演变与进化,是豪华车之所以成为豪华车的一个缩影。我们在奔驰、宝马、奥迪的历史中找到无数的“行业第一”,这种技术的创新带来了产品形式上的领先,但真正让它们成为豪华品牌的,是承载这些技术的形式,逐渐成为人文精神与品牌信仰的外化。
![]()
理解了这一层哲学关系,也就能够理解,为何当电动时代到来,汽车不再需要内燃机散热器时,传统豪华会显得迷茫,而电动车的竞争陷入内卷。
当汽车的技术架构被完全重塑时,如何再次用技术表达人性?是所有车企站回同一起跑线所思考的问题。
谁能成功,谁就可以成为电动车时代的豪华引领者。
如果说从宝马i3到奔驰EQ系列电动车,是德国人对于理性、技术、工程杰作的一种执念与追求,那么当奔驰Vision Iconic概念车重新找回奔驰百年历史上的经典散热格栅元素,宝马iX3致敬E30双肾格栅时,似乎传统豪华品牌正在经历一场“文艺复兴”,重新审视人文精神和情感连接。
01
豪华品牌的“文艺复兴”
豪华,到底是技术的胜利,还是人文精神的胜利?
我觉得答案并不难得出,堆料并不能造就豪华,而奔驰、宝马、奥迪之所以能够成为公认的豪华品牌,本质在于它们不仅仅拥有最好的发动机和底盘,更拥有用技术表达人在驾驶体验中的核心地位的能力。
奔驰的机械美学与艺术,宝马的人车合一与驾控愉悦,奥迪的科技、前瞻与理性的融合,是它们在技术背后所讲述的人文叙事。
但这种燃油车时代的叙事,在电动时代遇到了挑战。
人文精神能够胜利,前提在于技术的基础。而当电动时代的产品定义与市场规则发生改变时,延续燃油车的游戏规则自然会出现不适应。
![]()
无论是油电共生的宝马i系,还是初代奔驰EQ系列和奥迪Q8 e-tron,豪华品牌在2019-2020年的“触电”,都更像是一种燃油车的延伸和对电动车的试探。
这即是产品的设计与定义,也是销售思维与模式。
比如那一代产品的设计风格中,一个很明显的应用元素是蓝色线条,这个设计语言在大量的“油改电”产品上出现,设计师试图通过蓝色来表达电动化与未来感。而这种“刻意”,甚至带有些“割裂感”的设计背后,是基于燃油车的惯性下,传统豪华品牌并不确定该如何在电动时代延续品牌内核,但又要表达转型的试探。
![]()
事实上,简单地将格栅封闭,或是大量堆砌座舱屏幕,也同样是一种转型初期的表现。而在产品定义、车型矩阵和产品SKU的设定上,它们也同样带着鲜明的燃油车规矩。
也许这种规则体系在缓慢过渡的全球市场可以有效,但在最重要的中国市场就不同了。
你当然可以说这里有中国市场“无序竞争”和“内卷”的因素,但客观来说,BBA的电动车产品无论在技术领先度,还是带给用户的豪华体验上,也的确很难与中国本土的竞争者相抗衡。
本质的原因,是燃油车的规则与技术,无法在电动车市场支撑品牌的精神价值。重新定义豪华的,是蔚来的用户体验与服务,是鸿蒙智行与华为乾崑的辅助驾驶,是“理想同学”的智能交互,是冰箱彩电大沙发,是精简SKU与全系标配,是线上一口价的交易模式。
![]()
放到现在,这些或许已经成为了行业惯例,但在理想L9诞生的时候,它就像当年的BBA一样,用创新、极致的技术与体验,承托了用户对于新时代汽车与美好生活融合的向往与精神价值。
这本是传统豪华品牌最擅长的东西,就像它们的品牌正因此而被塑造一样。“开宝马,坐奔驰”这样的品牌标签,恰恰是通过产品的体验让用户获得人文与精神层面的价值,而如今在社交媒体上红火的“鸿蒙智行大酒店”,放到以前那应该是“林肯之道”,是宝马5S店的经典藏车展,是自助餐和手冲咖啡。
![]()
尽管在传统规则框架下的“试探”意味着低风险,也符合全球车企在财务指标上的数字要求,但这也意味着你很难和那些抱着“不成功,便成仁”心态的对手们竞争。
但改变正在到来。
奥迪E5 Sportback、奔驰CLA纯电的落地,以及在海外发布的新一代宝马iX3,还有奔驰Vision Iconic概念车所展现的设计风向,豪华品牌正在基于全新的技术架构,重塑品牌与人文精神。
在社交媒体上,有人基于Vision Iconic概念车的风格,做出了未来S级、GLS级的外观假想图,而从评论区可以看出,那个“虎头奔“和W222时代的奔驰,似乎正在归来。
![]()
相比于EQ时代工程师对于风阻系数的极致致敬,无论是CLA纯电还是Vision Iconic概念车,都在重塑一种将奔驰品牌精神与机械产品体验融合的结果。就像在汽车的发展史上,奔驰代表了无数的科技创新,但更重要的,也是奔驰在社会价值中所承载的豪华、威严与仪式感。
设计师戈登·瓦格纳重新将“格栅”这个元素在电动车上具象化地呈现,其实从功能角度,哪怕是燃油车,时至今日的技术能力也不再需要硕大的格栅。但“格栅”,或者说延伸到整个“前脸”,依然是一款车最核心的识别元素,也同样是塑造一台车气场的关键。
![]()
真正的转型不在于动力形式,而是如何通过技术重塑品牌叙事。动力形式的演变并不是区分一台车豪华与否的标准,而人们对于美学的认知,也同样不因油电而改变。
同样,尽管宝马iX3尚未正式在中国市场发布,但它也和奔驰一样,在宝马围绕电动化兜兜转转之后,重新尝试通过经典元素与当代趋势的融合,重新塑造电动时代的宝马精神。而奥迪E5 Sportback,不仅大胆地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设计风格,甚至启用字母标本身,也是在诠释什么才是“突破科技,启迪未来”的精神。
02
真正的“专为中国”
无论是奥迪E5 Sportback、沃尔沃XC70还是奔驰CLA纯电,身上都有着浓厚的中国基因,前两者更是“独立”于全球产品矩阵,目前只在中国市场推出的车型,而即便是奔驰CLA纯电,也融入了相当多的中国技术。
![]()
无论是“中国专属”还是“家在中国”,跨国豪华品牌这样的表述已经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但相比于过去在全球产品基础上进行包括加长在内的适应化改造,或是在全球平台上做专属产品(如F52宝马1系),如今产品的本质变化,是基于中国市场需求,使用中国技术造车。
这也使得“中国技术+全球品质”在跨国车企的产品上真正成为一种可能,从最近几款新车的产品竞争力层面,已经可以看到变化。
我们暂且不展开这部分的已经被聊过很多的变化,而关注另一种改变。
沃尔沃XC70的价格比XC60还要更低,奥迪E5 Sportback比奥迪A5L还要诱人,甚至预售的奔驰CLA纯电售价和国产A级车的指导价相当。
![]()
“专为中国”,也意味着更加自由、独立的定价体系,以及更多施展空间的营销策略。尽管它们无法像新势力那样从白纸开始,但相比于过去,已经非常本土化了。
一个德国汽车经销商将22辆中国生产的大众ID. 6进口到德国,尽管这个过程花费了不少成本,但它的价格甚至比德国市场的ID. 4还要更低。但这个操作,让经销商收到了被大众起诉的传票。
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比亚迪在欧洲市场出售的新车价格,是国内的一半,那么国内的舆论风暴又会是怎样?
这是跨国车企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但对于奥迪E5 Sportback来说,它就可以“绕开”四环奥迪的全球价格体系,而回归到一个最简单的逻辑里——不亏钱卖车,能为公司创造价值,就足够了。
![]()
当智能电动车产业与市场的重心转移到中国后,无论这里的竞争环境如何,一个企业若想构建在智能电动车领域的品牌价值,就必须在中国参与到产业链条中。而一旦传统豪华车企可以在中国市场,以中国规则重启时,改变也就开始发生了。
在几年前,行业里常会讨论一个问题:电动时代,豪华的定义变了吗?当时大多数豪华车企给出的回答,是没有变。
如今回看,尽管先进的三电系统、智能座舱、算力与芯片仍然代表的产品力,但看看极氪009光辉、蔚来ES8、理想MEGA这些高端“新势力”都在讲些什么?是喜马拉雅山的原石、天然木纹肌理、克制而高级的设计,是大屏与设计、体验融合后,数字化座舱带给用户的体验跃升,是“理想同学”和Nomi的拟人带给用户的情感价值。
![]()
最终,当智能电动车的马力、电池、芯片统统标配后,定义豪华的依然是人文精神。豪华背后的积淀、克制、温度,并不是堆料,或者在产品前面加上“豪华”二字就能做到的。
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段建军曾在一场论坛上说:“你自己的素质不够高,修为不够好,你其实是没有机会去吸引或者服务好豪华车的用户的。因为你做不到这一点的时候,你做多一点别人会觉得是谄媚,做少一点别人又会觉得是傲慢。”
这种微妙感觉的“拿捏”,是百年豪华品牌更懂得的事情。
而当它们的产品不再像以前一样保留长长的选装列表,不再有复杂的SKU,反而拥有和中国头部车企相同的辅助驾驶能力,懂得中国用户的智能座舱,符合市场认知的配置搭载时,才是竞争优势的回归。
![]()
尽管很多声音在“唱衰”BBA,但看看它们的5/6/E依然有着月销过万的成绩,说明仍有很多用户认可它们的品牌;看看新势力在宣传时总会讲,置换用户来源中有多少比例是传统豪华车用户,说明过去产品的缺失,才是BBA用户流失的关键。
沃尔沃就曾经讲过,XC70并不想去争抢新势力品牌的用户,但希望可以让那些一直向往电动化、智能化的沃尔沃品牌拥趸,拥有一个合适的产品选择。
年轻人真的不爱BBA吗?其实未必,只是BBA没能给他们提供足够的精神价值。
03
大公司视点
奔驰Vision Iconic概念车的内饰,以Art Deco装饰艺术为灵感,这种艺术风格的诞生与装饰艺术家从“工匠”变为“艺术家”的地位提升密切相关,它将现代风格与精细的工艺、丰富的材料相结合,代表了奢华、魅力、奔放与对技术进步的信念。
这样的座舱融入了屏幕、动画和人工智能伙伴,但却以一种艺术、经典、高雅的形式呈现。而黄铜车门把手、深蓝色天鹅绒,则更像是一种对于传统的致敬。
这是豪华品牌们在迷茫过后,重新出发的一个缩影。
在技术的浪潮之下,它们终于重新发现了自己的灵魂所在。这并非技术的倒退,而是对豪华定义的“文艺复兴”式的重申:豪华不止是技术领先,更在于技术如何服务于人文精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