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他曾是江苏省副省长,连任了两届中央委员,1980年却主动辞去职务

0
分享至



细细品味,故事从车间的火星里起步。——

据史料记载,1932年12月出生于江苏邗江瓜洲镇的丁可则,出身佃农家庭,少年时对机械产生兴趣,常在铁匠铺旁观察工艺。

那时候车间里粉尘弥漫、机声隆隆,但也正是这环境,提供了实践场域与学习机会。

个人认为,这段经历为其后在技术岗位上的成长与在工人中建立的威望埋下根基。

说白了,基础是关键。

仔细想想,那些黑暗昏灯下的自学时光,宛如为后来承担更大责任的能量蓄积。

真的是一个艰难的起点。



1970年前后,他先后担任无锡机床厂革委会副主任与主任,随后调任无锡市革委会副主任、市委常委,工作重心从一厂扩展到城市治理层面。

1973年作为江苏代表参加党的“十大”并当选中央委员,1977年又连任中央委员。

历史上曾有那么一段时期,生产恢复和地方秩序重建格外重要;在那个岁月里,既要争取物资,也得稳定人心。

换做现在,也会觉得当时的任务繁重、关系重大。

令人惊讶的是,他在高位时选择变换轨道——1980年主动请求辞去中央委员与省级领导职务,转而投身省总工会工作,这个决定震撼了不少人,亦说明其价值取向的转移。

不可否认,车间经验影响深远。说白了,很多管理决策源自现场的直观感受。——

在江苏省总工会任职期间,主要做的是恢复基层组织、推动劳动立法与提升职工素质等工作。

细节上,组织技能培训、开展劳动竞赛、督促劳动安全检查、推动经费管理规范化,这些看起来琐碎,实则关乎千家万户生计。



就像修补一张网,一处破洞会波及整体。

依我之见,重建工会的制度框架,比单纯行政管理更为要紧;因为制度能持续地保护职工权益。

仔细想想,职业培训不仅提升个人技能,也能提高企业竞争力;这一点在改革开放初期尤其明显,职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需要法律与组织来牵动、来调节。

若要问工会为何重要?

这是为什么呢?

工会既是桥梁,也是监督。

换个角度看,推动劳动法规的完善不仅是保障眼前权益,更是为长远社会稳定打基础。



个人认为,推动劳动立法是一种制度性的投资,虽然见效慢,但收益持久。

场景可以想象:车间里——青砖黛瓦的老厂房中,油渍与机声并存,工人们在烈日与寒风里干活;工会干部上门走访,收集问题,推动整改。

这种接地气的工作,真没想到在今天仍有借鉴价值。

纵观其职业后期,1992年由省总工会副主席转任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1994年退休,2017年1月29日晚在南京病逝(报道时间记载为19时13分)。

在我看来,从高位回到工会、再走向经费监督,是一种责任的延续与转向。

既有治理技术,也有对组织可持续性的考量。

假设当时没有加强经费管理,工会的公信力恐怕难以为继;反之,规范的经费制度能确保资源用到刀刃上,这一点乃至于今天仍值得强调。



说到底,这是一条从操作台到制度桌,再回到为职工服务的轨迹。

仔细想想,像这样的路径在往昔并不普遍;相比之下,很多人只追求职位与权力,但选择把精力放在工会与经费管理上的决断,截然不同,也显得弥足珍贵。

个人觉得,这种选择彰显出对劳动者权益的长期关照与对公共资源负责的态度。

若将此经验用于今天的劳动治理,或许能为当前劳动关系的调整提供一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温辞韫 incentive-icons
温辞韫
白云升远岫,摇曳入晴空
563文章数 5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