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0月18日,第十二届乌镇戏剧节青年竞演的舞台上,D组G12《塑料动物园》登场。
这是一出在今年乌镇戏剧节青年竞演单元中颇为特别的作品。它有音乐、有VCR、有段子、有泪点,也有一点怪异的能量——像一场综艺,又像一出实验。
导演洪紫越本职从事地质勘探,同时与本剧的作曲解宇晖(小驴)皆为原创乐队“寻声觅生”的成员,编剧洪紫超是三度入围乌镇青赛的“老将”,在2022年与2023年,他导演的《风暴中的迈亚号》《吉米不惬意》亦入围青年竞演单元,如今是一名高校教师;主演冯冠清与许智淇则是长期活跃于戏剧舞台之上的职业演员。
——这群来自不同领域的创作者,用半年时间,把一个1700字的故事,变成了一场围绕当代年轻人被“驯化”的生存焦虑的诘问。他们以“信用卡”为牢笼、“流星”为破局之力、“牡丹”为理想绽放的意象,在30分钟的限定篇幅中,构建出一个既荒诞又真实的拟态世界。
以下是他们的来时路——
演出前半年:
一杯酒,一个故事,第一声心跳
一切看起来不像“官方启动”的那种严肃会议,而是一次朋友间的畅谈。3月29日,杭州的一家小酒馆里,洪紫越向哥哥洪紫超介绍了和自己同为音乐人的小驴——解宇晖。酒过三巡,小驴讲起了自己考公失败后对“人与工作关系”的迷思,他说,他写了一个故事。
“现在年轻人都自称‘牛马’,那我们干脆把人类社会变成‘动物园’。”小驴说。“用动物的行为代替人类的行为,反而能更自由地表达那些难以言说的困境。”
![]()
▲《塑料动物园》剧照
洪紫超听着,眼睛亮了。他拿过小驴那篇1700字的随笔——那是一篇近乎微型小说的文本,与戏剧无关,却充满隐喻与张力。“能搞,”他说,“这个能搞。”
那是《塑料动物园》最初的心跳。
演出前三个月:
组局、排练、搭起“贼船”
剧本逐渐丰满:一个音乐剧高材生沦为“拟态动物演员”,在动物园管道里扮演猩猩,日薪买不起一根真香蕉。他们巧妙嵌入了本届乌镇戏剧节青年竞演的三个命题元素:“信用卡”象征物质牢笼,“流星”象征打破规则的瞬间,“牡丹”代表理想绽放的刹那。
“我们不想被元素限制,”洪紫超说,“它们应该是故事的助手,不是枷锁。”
他们还缺演员。洪紫超的电话打给了冯冠清和许智淇——他们的缘分始于去年的一个项目。“甲方给演员的待遇不高,时间也非常仓促,”洪紫超回忆道,“最后甚至导演费只给我结了四分之一,我对这件事耿耿于怀,觉得浪费了我的时间,也浪费了这么好的两位演员。这次找到他们也有一种小小的赌气成分,”他坦言,“就觉得,如果给我们充足的时间,给我们创作激情,我们可以干得更好,而不是一味地被压榨。”他希望通过这次创作以及动物园的故事,回应当下浮躁的环境。
![]()
▲排练现场
“看了大纲觉得这个故事特别有意思“,被剧本内在气质所吸引的冯冠清果断选择从上海启程前往杭州加入排练。许智淇因此圆了一个期待已久的“乌镇梦”,他将其视为一次以“比赛”形式投身所爱事业的珍贵体验。“就像是打比赛一样,这种感觉需要体验一下,不然老了就没机会了。”
8月11日,剧组正式成立。
五人团队,无人“安分”。 导演洪紫越本职从事地质勘探,同时与本剧的作曲小驴皆为原创乐队“寻声觅生”的成员,编剧洪紫超是三度入围乌镇青赛的“老将”,在2022年与2023年,他导演的《风暴中的迈亚号》《吉米不惬意》亦入围青年竞演单元,如今是一名高校教师;主演冯冠清与许智淇则是活跃于戏剧舞台之上的职业演员。
最初,谁也不确定这种组合能产生什么化学反应。但所有人都被同一个念头点燃:用喜剧的壳,装下这一代年轻人的挣扎与自嘲。
![]()
▲排练现场
他们坦言:创作过程中并没有“编剧/导演/演员”的严格分工,五个人常常各持己见、激烈交换意见,摩擦是常态,但也是创作的燃料。
《塑料动物园》在排练中不断变形、生长。他们大胆融入综艺式快剪叙事、现场即兴音乐、无实物表演,打造出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观剧体验。
演出前一周:乌镇的“戏剧磁场”
10月12日,他们抵达乌镇。许智淇代表《塑料动物园》第一个上台抽签。
![]()
对第三次参赛的洪紫超而言,这里的一切熟悉得像回家。他是组员口中全队的“导游”,从哪家的黄酒醇厚,到哪条巷子的夜宵最抚慰人心,悉数道来。演员冯冠清和许智淇发掘了另一个“乌镇彩蛋”——酒店的健身房,成了他们每日“体能训练”的秘密基地。“免费的冰美式,专业的器材,是组委会给我们的隐藏福利,”冯冠清十分兴奋。
让小驴触动的是这里的创作氛围:“乌镇对艺术工作者留有足够的余地,非常宽容。在这里,文艺工作者是真正被尊重的。而只有先有尊重,再有相对自由的氛围,艺术创作才能真正搞下去。”
![]()
许智淇用“酒精一样上头”形容乌镇的戏剧磁场:“在这里,大家都把音乐和戏剧融在一起,就像那些嘉年华的表演一样,大家可以把身上那顶‘社会的保护帽’摘下来,因为我们都热爱这个东西。”他笑着说出了团队共同的心声:“就是去享受就好了,不要有太大负担,enjoy就好。”
这种沉浸在创作中的兴奋感,让剧本直到最后一刻仍在生长。洪紫超透露,许智淇提出加入“五子棋”时,他起初完全不了解这个网络热梗,“但我马上去了解,发现大家都在玩,那就改——虽然剧本是我的,但我们不打‘死’任何东西。”
演出24小时:最后的迭代
10月17日晚,密集的采访暂告段落,他们在青旅旁的河边空地集结,进行演出前的最后排练。天边闷雷滚动,一场夏末的暴雨蓄势待发。小驴继续调整配乐:“整个场里面所有的音乐都是我制作的,”他解释道,“但呈现方式是灵活的——有些段落选择提前制作好播放,有些需要现场弹奏,还有些要把现场演奏和预录部分叠在一起。”
![]()
▲排练现场
这也是洪紫越最看重的“活”的理念:“我讨厌死板的音乐,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加入现场即兴。我们的东西每一场都有变化,不是定死的。”洪紫越和小驴,共同为这部剧注入了音乐现场的即时能量——不是配乐,而是戏剧的“第二文本”,推动情绪,也重塑节奏。
然而,“活”的创作也意味着持续的摩擦。大雨前的闷热里,冯冠清和许智淇依然在推敲台词与表演的节奏,但正是这种碰撞,让作品在最后时刻仍在迭代。
演出6小时:肆意燃烧,疯狂绽放
10月18日上午11:00,《塑料动物园》剧组来到蚌湾剧场,进行最后的技术彩排;中午12:30,午餐,食欲没有被压力和紧张影响;13:30,乌镇飘起了雨,这是最后一场排练。
![]()
▲技术彩排
15:00,他们进入蚌湾剧场的后台,开始等待。
检查道具,调试乐器,他们面对镜子进行最后的热身与默词,所有人在此刻回到那个最初的动机: “跟入围、奖金、表演都没有关系。就是踏踏实实讲好一个故事。”许智淇把心态说得简单也珍贵:“安全第一,大家都健健康康,然后把能做的做到最好。”洪紫越的愿望是:“把我们想表达的在这个平台上表达出来,剩下的交给观众,交给缘分。”
![]()
▲《塑料动物园》剧照
小驴的口号是最直接的:肆意燃烧,疯狂绽放。他们把这份燃烧化成舞台上的流星——那一刻,应该打碎什么旧有的观念,就把它打碎。
![]()
▲《塑料动物园》剧照
17:00,天色将晚,这个由一杯酒开始的故事,迎来了它在乌镇的第一次亮相。
演出后:79.2%的“YES”与未完的追问
青年竞演的首轮和二轮演出结束后,投票结果显示:分别有76.7%和79.2%的观众为《塑料动物园》投出了“YES”,分列第四与第三。洪紫超在赛后说,“这或许是我最后一次参加青赛,不管有没有入围决赛,对我而言,这一年都不会浪费。
![]()
▲《塑料动物园》剧照
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自嘲为“牛马”,当学历从敲门砖变成“枷锁”, 《塑料动物园》用荒诞的喜剧外壳,包裹了一个严肃的内核:在一个人被不断“物化”的时代,我们该如何保持体察一颗流星划过天边、一朵牡丹盛放的感知能力?又或者说,如何保持人性的完整?
![]()
▲《塑料动物园》剧照
这部作品源自一个年轻人真实的困惑,由一群跨界创作者共同打磨,最终成为一个青春的注脚。它没有给出标准答案,但提供了一种态度——就像剧中那句台词:“表演太久,你会忘记摘头套的方法。”而这群年轻人用他们的创作提醒我们:无论如何,别忘了摘下头套,看看真实的自己。
![]()
![]()
❚ 导演/演员:洪紫越
❚ 演员:冯冠清
❚ 演员:许智淇
❚ 演员/作曲:解宇晖
❚ 编剧/多媒体:洪紫超
一个怀揣艺术理想的音乐剧高材生,在就业寒冬中被推进“拟态动物扮演”的荒诞牢笼。当学历成为困住青春的枷锁,他蜷缩在动物园阴暗的管道里扮演爬行猩猩,日薪甚至买不起一根真猩猩的香蕉。狮虎山笼中“前辈”的嘶吼,实则是被驯化的同类发出的警告:“表演太久,你会忘记摘头套的方法”。直播打赏的虚拟掌声、绩效排名的兽笼编号、专家鼓吹的“产教融合新范式”,将人性压缩成可量化的商品。
一张印着动物爪印的信用卡,成为刺向资本心脏的獠牙:“既然规则把人类变成动物,何不让动物掌控规则?”最终以一场颠覆性的金融实验反噬整个系统——这场关于生存与尊严的博弈,揭开了现代文明最疼痛的伤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