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二年的深秋,秦淮河的雨一下就没停过,冷意顺着媚香楼的窗缝往里钻。柳如是把素色披风又紧了紧,刚要翻开桌上的《金刚经》,楼下鸨母那带着讨好的声音就飘了上来:“钱相公里边请,柳姑娘早等着您呢!”
![]()
她抬头时,门帘已经被轻轻掀开。进来的人穿了件月白色长衫,鬓角有点白了,可眉眼间那股读书人特有的文雅和敞亮劲儿,一点没减。是钱谦益,前几天在半塘诗会上,为她那句“草衣家住断桥东”站着琢磨半天的虞山先生。
“柳姑娘。”钱谦益拱手问好,目光落在她没写完的诗稿上,“刚才路过,见你屋里还亮着灯,就冒昧进来了,没打扰你吧?”
柳如是起身回礼,手指轻轻蹭过诗稿上没干的墨迹:“先生肯来,是我的福气。”她给人倒了杯热茶,雾气蒙蒙里,瞥见他袖子里露出来半张纸——正是前几天她送他的《戊寅草》手稿,边角都被摸得软了。
![]()
那时候她虽是秦淮河上有名的姑娘,却从来挑客人,一般的富贵公子想跟她多说句话都难。可钱谦益不一样,他能读懂她诗里“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的感慨,能听出她写“金明池上草萋萋”时藏着的对时局的不满。诗会之后,他常来媚香楼,不聊那些风月闲话,只跟她谈诗论文,偶尔说起江南闹水灾、北方边境不太平,她皱着眉担心的样子,他都看在眼里,还会跟她细细分析局势。
冬天一到,秦淮河面上结了层薄冰,钱谦益却冒着大雪来了。他抖掉肩上的雪,从怀里摸出一块暖玉,玉上刻着“如是”两个字,温温的,像他看她的眼神:“这玉我带了好多年,现在送给你,也算我的一点心意。”
![]()
柳如是捏着那块玉,指尖都热了。她见多了男人送的珠宝首饰,全是逢场作戏的玩意儿,可这一次,她从一块玉里,摸出了真心。那天晚上,她给钱谦益弹了《广陵散》,琴声里少了平时的冷劲儿,多了点连自己都没察觉到的软。
可乱世里的日子,从来不会顺着人心走。转年春天,李自成的起义军快打到北京了,朝堂上乱成一团。钱谦益被召回京城做官,临走前的晚上,他在媚香楼外站了一整夜,雪落了满身。柳如是推开窗,看见他站在雪地里,身影孤零零的,眼睛一下子就红了:“先生这一去,一定要保重自己。要是……要是时局实在不好,就回江南来,我在这儿等你。”
钱谦益抬头望着她,雪落在他头发上,很快化成了水:“如是,等我回来,一定用正经的礼数娶你,再也不让你在这风月场里受委屈。”
![]()
这句话,成了柳如是在乱世里的指望。可她没等到钱谦益回来的好消息,先等来的是北京被攻破、崇祯皇帝上吊自杀的消息。紧接着,清军进了关,钱谦益在南京拥立福王做了新皇帝,可才过了半年,南京也被清军打下来了。
那几天,柳如是把自己关在屋里,把这些年写的诗稿全烧了。直到看见钱谦益穿着清朝的官服走进来,她猛地站起来,手里的茶杯“哐当”砸在地上,碎片溅了一地,她声音都在抖:“先生……你竟然投降了?”
钱谦益脸上闪过一丝愧疚,可还是低声劝她:“如是,这乱世里,保住命最要紧。我要是不投降,不光我活不成,还会连累你。”
“保住命?”柳如是笑了,笑着笑着就掉了眼泪,“先生您忘了?当初您跟我说,文人要有风骨,要有家国心。现在您穿着这身官服,对得起那些死在战乱里的百姓吗?对得起您自己读的那些书吗?”
![]()
钱谦益被她说得说不出话,只是低着头叹气。那天晚上,柳如是收拾了简单的行李,想悄悄离开,却被钱谦益拦在了门口。他红着眼眶,声音哑得厉害:“如是,我知道我错了,可我不能没有你。你别走,咱们一起去苏州,远离这些纷争,好不好?”
柳如是看着他,心里又疼又气。她知道钱谦益不是个坏人,只是在乱世里,他没守住心里的那点硬气。最终,她还是没走。
后来钱谦益带着她去了苏州,住在一处带小院子的宅子里。平日里,他不再提官场的事,只跟她一起看书、写诗,偶尔去河边散散步。可柳如是知道,钱谦益心里始终有个坎儿——他总觉得自己对不起故国,对不起她。
![]()
顺治五年的夏天,钱谦益因为以前的旧案被抓进了京城的大牢。柳如是没哭没闹,把家里值钱的东西全当了,凑了钱,一路颠簸着去了北京。她找遍了认识的人,甚至冒着风险去求了以前钱谦益的同僚,硬生生把钱谦益从牢里救了出来。
从北京回来的路上,船行在运河里,夜里风大,钱谦益裹着被子坐在船头,看着柳如是在灯下给他缝补衣服,忽然就红了眼:“如是,这些年,委屈你了。”
柳如是手里的针线没停,抬头看了他一眼,笑了笑:“先生还记得当初在秦淮河畔说的话吗?你说要护着我,其实这些年,是我在护着你。”
钱谦益握住她的手,她的手因为这些年操劳,已经不像以前那么细滑了,可还是暖的。他哽咽着说:“以后,换我护着你。”
![]()
往后的日子,他们就在苏州的宅子里过着平淡的生活。钱谦益不再过问世事,只陪着柳如是看秦淮河的春柳、听苏州的秋雨。直到康熙三年,柳如是先一步走了。临终前,她拉着钱谦益的手,轻声说:“先生,我这辈子,没嫁错人。下辈子,咱们还在秦淮河畔见,好不好?”
钱谦益流着泪点头,把她的手贴在自己脸上。后来他在院子里种了一棵柳树,每年春天柳树发芽的时候,他就坐在树下,拿出当年柳如是送他的《戊寅草》手稿,一遍遍地读。风一吹,柳树枝条晃啊晃,像极了当年媚香楼里,柳如是站在窗前看他的模样。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