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在长江上游蜿蜒99.7公里的险峻航段上,宜宾海事局以智慧赋能和科学施策为抓手,全力筑牢水上交通安全防线,实现了近五年“零事故险情”的显著成效。这段水域地处金沙江成贵高铁大桥至岷江内昆铁路大桥以下,具有弯急、水浅、流急、滩险等典型山区河流特征,通航环境复杂,“三多一突出”问题显著——滩险弯道多、水上建筑物多、特殊通航区域多,且游泳险情频发。
宜宾海事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对挑战,通过构建全域感知体系、精准实施科学监管、深化系统治理机制,年均保障8000余艘次船舶安全通行,成功将“险滩急流”转变为“平安航道”。
![]()
智慧赋能:构建全域感知监控体系
2023年以前,宜宾海事局辖区仅有的60处监控点位、4座甚高频基站和3座雷达基站,难以满足99.7公里通航水域的监管需求。为此,宜宾海事局大力推进智慧海事建设,优化调整26处原有监控点,增建10座桥梁监控点,并与航道部门、码头单位实现6处监控资源汇聚共享,一举实现视频监控全域覆盖。同时,协调补建9处AIS基站,消除信号盲区,保障船舶动态全程可溯;通过整合优化3座VHF基站,实现甚高频通信全域畅通与双向广播。
更值得关注的是,宜宾海事建成长江干线四川段首个智能卡口系统,具备实时报警与证据自动采集功能,并全面运行长江航运智能管理平台,以“风险触发、任务驱动”模式提升监管效能。在此基础上,24小时远程值守与“扁平化、可视化”指挥平台协同运作,结合无人机、执法车艇等机动力量,形成“主动发现—快速查证—高效处置”的闭环管理链条,实现技防与人防深度融合。
![]()
科学施策:精准把握安全监管规律
针对通航环境复杂多变的特点,宜宾海事局深入调研、科学研判,推动《分道航行规则》优化,明确铜鼓滩等重点河段的“等让点”与“搭跳水域”,统一船舶上滩最低航速标准。同时,推进长江干线与岷江支流水域规则融合,完成《长江上游(四川段)干支交汇水域通航规律及监管对策研究》,绘制岷江1.8公里推荐航路图,并优化桥区航标配置,保障金沙江夜航安全开通。
在锚地管理方面,宜宾海事深入勘查临时停泊区与锚地资源,推动专用锚地建设与公用锚地规范运行,并启动《长江干线四川段大型船舶航行风险与对策研究》等课题,为科学监管提供理论支撑。面对季节性风险,深化“336”汛期监管机制,落实“五到位”责任体系,实现汛期“零险情”;枯水期则总结“18字要诀”,联合泸州海事局出台临时交通管制措施,对船舶吃水、航速、夜航等关键环节实施精细管控,有效防范搁浅、吊滩等事故。
![]()
系统治理: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为从源头筑牢安全基础,宜宾海事局制定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指南,建立季度动态更新风险清单机制。每一项风险均由专班评估、党委审定并落实管控措施,隐患实行清单化管理与销号追踪,实现风险精准管控与闭环治理。
据了解,通过建立地方水上交通安全协调机制,宜宾海事推动“三无船舶”、餐饮趸船等四类重点船舶“清零”,并深入开展船舶碰撞桥梁治理,完成11座桥梁桥区水域规范划定,落实“一桥一表、一档、一策”。推动5座限制性桥梁完成安全评估并公布最小通航尺度,指导大型船舶安全通行。此外,积极推动岷江公路大桥、临港长江大桥等加装防撞设施,显著提升硬件防护能力。
该负责人表示,在长航局的指导下和其他单位的配合下,通过智慧升级强“眼睛”、科学施策立“规矩”、系统治理筑“底板”,宜宾海事局在长江上游黄金水道上织就一张坚实可靠的安全防护网,不仅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也为区域水运畅通与绿色发展注入了持续动能。 (王建明 方鹏 闫华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