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有过“头晕”的经历,有时候晕一会儿就好了,有的时候却要反复晕好多天。晕起来天旋地转,动都不敢动,特别难受。如果出现上述情况,要警惕可能是“耳石症”在作祟!近日,松江区泗泾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辛磊做客《健康智慧屋》节目,为市民科普有关“耳石症”的相关医学知识。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辛磊介绍,耳石症又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60岁以下的头晕患者当中,一多半都是由于耳石症引起的。这个耳石,并不是跑进我们耳朵里的异物,而是原本就长在我们的内耳结构当中。它是人体自身形成的碳酸钙结晶,就像我们的骨头和软骨一样,是正常的人体构造,负责帮助我们感知重力和直线加速度,辅助大脑判断身体的位置。可是一旦耳石因为某些原因从原本的位置脱落,掉进了相邻的负责感知旋转运动的半规管里,就会突然出现天旋地转的眩晕,这就是耳石症了。耳石症引发的眩晕主要是位置诱发性的,比如早上起床翻身、低头系鞋带、抬头看天花板时,突然间眩晕起来,有的还会伴随恶心、呕吐。同时它又是阵发性的,只要保持位置不动,短时间内,晕感又会缓解。耳石症本身没有致死致残的风险,具有一定的自愈倾向。因此,患有耳石症也无需太过恐慌。
![]()
在治疗方面,辛磊表示,耳石症的治疗方法很明确,大部分患者不需要吃药或做手术,最有效的治疗是“耳石复位治疗”,医生通过特定的头部姿势变换,让掉进半规管里的耳石重新回到原来的位置,只要耳石归位,眩晕症状就会马上缓解。如果复位后还有轻微的头晕、平衡不稳,医生可能会开一些“改善前庭功能”的药物(比如倍他司汀),帮助缓解症状,但这些药物不是“治疗耳石”的,而是辅助改善平衡的,不能替代复位治疗。至于手术,目前只有“半规管阻塞术”对于耳石症有确定的治疗作用,但也只有极少数情况复杂的患者才可能会用到,绝大多数耳石症患者是不涉及的。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复位后患者首先要注意“头部姿势”,复位后的24~48小时内,尽量保持头部平稳,避免快速转头、低头、抬头,也不要长时间低头看手机、电脑;睡觉时可以适当垫高枕头,让头部保持轻度后仰,避免耳石再次掉进半规管。其次,要调整生活作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因为长期疲劳会影响内耳血液循环,增加耳石脱落的风险。另外,中老年人可以适当补充钙和维生素d,帮助维持耳石的稳定性,减少因老化导致的耳石脱落。最后,复位后如果出现轻微的头晕、平衡不稳,可以做一些“前庭康复训练”,比如“走直线”“闭目站立”,每天练10~15分钟,帮助改善前庭功能,加快恢复。总的来说,耳石症虽然常见,但并不可怕,只要正确认识、及时治疗、注意预防,就能有效摆脱它的困扰。
记者:刘竑吁昱
编辑:周加姚 张小小
审核:周样波 李于伯
上观号作者:上海松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