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飞行,一边在本土或敌国散播核污染?普京口中的“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如何解决微型核反应堆的核辐射问题?
![]()
10月26日,俄罗斯武装力量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向普京报告称,全世界首款核动力巡航导弹“海燕”,已经完成实验。
“海燕”飞行了15个小时,射程为14000公里,但是,“这并不是极限”。
如果是核动力的话,这意味着射程是无限的,全世界任何地区都在其打击范围之内。
而且由于没有射程的限制,“海燕”可以随时更改进攻路线,从敌方防空系统更加薄弱的地区突袭。
![]()
根据俄罗斯媒体公布的消息,“海燕”飞行高度是25-100米,这意味着它是以超低空突防的方式飞行,飞行速度为830-1300公里每小时,可以携带常规战斗部或者核战斗部。
如果这些性能参数准确的话,这是一款具备核动力、亚音速飞行、核常兼备的巡航导弹。
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也曾研制出“冥王星”核动力巡航导弹,不过,由于由于当时的技术限制,在巡航导弹很有限的弹体中,无法安装足够的微型核反应堆的屏蔽层。
![]()
这意味着,如果核动力巡航导弹发射之后,其发动机喷出的气体中,一定混合着大量的核放射物质,本国也会被核污染。
即使不安装核战斗部,“海燕”如果坠毁也极有可能导致核泄漏,甚至是微型的核爆炸。
这相当于一座可以飞行的核反应堆,在本国或敌国的领空上不断盘旋飞行。
所以,如果“海燕”试验成功,那说明俄罗斯军工取得了堪比诺贝尔物理奖的成就,因为它成功解决了“在有限空间内,解决微型核反应堆核辐射泄漏”的世界难题。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