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程玉宇
![]()
认识康铁岭这个人,使人大吃一惊。
而读了他一百万字的长篇小说《书院门1991》,更使人大吃一惊。
![]()
四十多年前,我还是山阳县西乡红椿树沟里一个土头土脑的农村业余作者,住着三间低矮的老瓦房。有一天,沟里突然开上来一辆小车,而且径直开到了我的农家小院。我一看,是地区文化馆长阎万春,他当时正主办着商洛唯一的一份纯文学小报《商洛山》,另一位便是已故著名画家王军强先生。第三位,便是如今自称业余作家,当年的地区文化局小车司机康铁岭。
当年我对此人印象并不深刻,想不到四十多年后的一天,从西安来了一位大老板,开了一辆豪华小轿车,西装革履的,还装模作样的戴了一副墨眼镜,引着几个朋友来山阳找我,说他是康铁岭,当年曾送阎万春和王军强来拜访过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酒足饭饱之后,老康豪性大发,见我家有画案,便从他的小车中抱出一堆宣纸,拿出两支专给人写字的大号毛笔,便在我家屋里舞文弄墨起来。严格说来,老康学书法而不临碑帖,属于我字体,字并不怎么样,只是胆大,什么地方都敢写画两笔试试,但书写的内容却是现蒸现卖,但此人才气横溢,而且气势不凡。他给我曾书一联云:天竺山是我架笔峰,金钱河是咱洗砚池。
我读了,不觉豪气顿生。
![]()
就这样,我到西安去草场坡必去找他,他到山阳雍山庐便来找我。我还引他认识了许多三教九流的朋友。自然,老康走到哪里,也不嫌他自己的字臭,便自带笔墨大写特写,见人就送他的所谓书法作品。
就这样,一来二去,老康便成了我的好友,半月不见,还挺十分想念他。
老康先是出了一本大杂烩《城里城外》,小说、散文、杂文什么内容都有。因为初学写作,文笔十分粗疏,而且其中还夹杂着许多骂人话,十分不雅,算不上纯文学作品。后来,老康又在新浪博客上发了一系列西藏游记《高塬!高塬!》的散文,文笔十分不错,我鼓励他出一本散文集。但老康这人做事没长性,写了一多半,共计十二篇,又放下了,说是下回去西藏了再写下部十二篇,不免令人十分遗憾。
光阴如白驹过隙,一晃已过了两三个年头,一日老康携夫人从西安来,在我娃他小舅的本来山房突然给我打电话:“玉宇,快上来,我写的一部百万字的长篇小说已经出版啦!你快来,我送你一套!”
![]()
我听罢,不由大吃一惊:这瞎怂,咋弄了这么大个事!啥时开始写长篇小说啦?谁都知道,他连个中篇小说都没有写过呀。
待我拿到他送我的两大本上下集百万字的《书院门1991》,我认真拜读了一遍之后,不由得又一次大吃一惊!
妈妈也,康铁岭这家伙还真不简单!
![]()
《书院门1991》,从华阳县一个婚姻失败的小学教师晏子敬离开华阳县城,到古城西安寻找生活出路开始,到了古城西安书画一条街书院门以及周边的街巷,接触了许多各种各样五行八作为了生存而谋生的市民,反映了改革开放之初,文化市场泥沙俱下的乱象,计划经济时代鱼龙混杂的各色人物,都在这个无不充满讽刺意味和风俗人情的大舞台上,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且这些人物性格鲜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和人生故事。就连家住丹凤县在西安蹬三轮车的苦力刘小虎,竟古道热肠,给晏子敬提供了一个暂时安身的地方。也正是这个小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竟然在这部小说的结尾开上了出租车。用他的话说:咱也得跟上时代走,总不能老是蹬着三轮车拉你吧。时代在前进,而每个人的命运都在随着时代的潮流而改变。这也许正是这部长篇小说的另一个主题。但我这里说的是,从晏子敬遇到刘小虎,小说开始展开故事,到小说结尾晏子敬又遇到了开出租车的刘小虎。前后照应,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竟然被老康安排的有起有落,由此可见,老康的匠心独运,这正如舞台上挂一把剑,迟早那把剑必须出鞘一样。看来,老康是深得写作长篇小说人物其中三味的。
![]()
在这部长篇小说中,晏子敬无疑是一位心路历程十分复杂,爱情,事业,人生追求都一时兴旺一时低落的悲剧人物。看看,他从婚姻失败而到西安重找生活出路,刚尝到爱情的甜蜜又不得不到崆峒山为包装自已而学道,然后装模作样的学道归来,在策划大师赵先生的帮助下摆摊卖字,生意风生水起,还与李雯如漆似胶,仿佛经历了人生的第二个春天。但就正在他好梦正甜,春风得意之时,却又突然发现原来他视若珍宝的女人,竟然是个人尽可夫的烂货,竟然背着他与那么多有钱有势的男人鬼混在一起。大发横财,把他这个小学教师只当做了临时解闷的玩物而已。亦因此,他似乎看透了这个尔虞我诈充满肉欲和色情的丑恶世界,愤愤然甩袖而去。但他心中那个所谓的道,就是真的“大道”吗?说穿了,他的真正追求和向往,亦无非是那位身上有着奇异香味的灵仙子……他悟了吗?从思想到灵魂,他所追求的“道”,无非是世俗男女的色相和肉欲……
这部长篇小说的第二个主人公是李雯,这是一位因红杏出墙被其丈夫赶出来的女演员,而且还是一般演员。但这个女人不简单,一是颇有姿色,二是很有心计,被她玩弄过的男人,或者说玩弄过她的那些有钱有势的男人,她从中多多少少都得到了很多好处。
![]()
如果说李雯与晏子敬的交欢,还是两颗寂寞灵魂的互相安慰。那么,后来她接触的那些有钱的老板和有权有势的领导,则无疑是一种赤裸裸的权钱色情交易。
李雯认识第一个有钱的老板,是潼关开金矿的雷老板,才认识不久,两个人就勾搭在一起了。那雷老板又是送她项链,送戒指,还送了她60万元现金给她买房。雷老板能够占领潼关附近秦岭山上更大面积的金矿资源,又把李雯像礼物一样送给了省矿产队审批矿产权范围的王处长,王处长为此给雷老板批了一块多达14平方公里的矿产勘查面积,给了李雯几部大哥大,还又从雷老板给他办事的好处费里又给了李雯100多万。再然后王处长又象雷老板一样故技重演,施美人计把李雯送给了矿产队专管矿产开发手续的副队长老徐。用李雯的话说:咱是为了答谢人家,叫人家把咱当肉靶子打了。也罢,就当咱为人家领导做贡献哩。
但通过一个老板,两位官员的肉欲,官员们金钱美色双收,李雯也得了近200万元的好处。想不到一个县剧团的二流女演员,到了古城书院门,靠卖弄才艺和色相,竟然神通如此广大,混得风骚快活。
与此同时,在这部长篇小说中,还揭示出了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那就是有些人有权必贪。而且权越大,贪得就越多。看看吧,一个书院门的小小市管会所长,靠丈母娘办丧事,儿子过满月,就收了多少礼金?仅单位职工送的份子钱就多达数万。就这,还不算社会上各行各业那些求他办事之人送的厚礼。黑社会人物,赵先生手下的得力干将王魁,承包了一个拆迁工程,就白白给他提成20万元!
接下来,便是那些因开矿而发了大财的矿老板,为了办手续,为了扩大勘查采矿面积,而用各种手段给省矿办的实权人物王处长,徐副队长送钱成千上万,动不动就是百十万元的行贿。更有甚者,那些老板为达到目的,不但给领导送钞票,还送女人。而那些能办事的实权领导更是欣然接受,享尽奢华,吃必鲍鱼、海参、龙虾,喝必茅台。洋酒。色,权,钱交易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甚至赤裸裸的地步。
![]()
这部长篇小说的一个核心人物就是书院门的老户,祖辈都在书院门卖文房四宝的赵先生。这个赵先生可是个类似于《三国演义》中诸葛孔明式的角色。而且他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统领着书院门一帮靠书画、演艺吃饭的三教九流,各路牛鬼蛇神。从另一方面说,他所扮演的角色,又颇似108个梁山好汉的水浒头领宋江。看看吧,他先是策划让会写一手如猪大肠头一般毛笔字的张大圣成了书院门的书法名人,竭力促成了程大头和李雯成立了演艺公司。接下来又策划河南来的那三个假和尚智能、智本、智行在书院门办了个书画培训班,又指使他的得力干将王魁通过冯所长的那层关系承包了古城几处拆迁工程。并鼓动在书院门开书店卖工具书根本维持不下去的刘经理,卖盗版书,到南方开印刷厂,非法大量印刷色情和武侠盗版书籍,又运到古城来批发,从中谋取暴利。一次就给他分成了30万元。但不管他帮谁策划什么活动,经营什么门路,都少不了他的好处,他动动脑子,卖卖嘴皮子,就能大把的挣钱,就像坐在帅帐中的大将军,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之才。自然,那些各路发了横财的牛鬼蛇神,少不了给他提成,分红。因此,如果说改革之初的书院门,谁混得最好?就数赵先生算个人物。就连靠出卖美色获利的李雯,也不忘先送给他了一部那时最时髦的大哥大。
王魁,是《书院门1991》这部长篇小说中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可以排四号,王魁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认为:这是个江湖人,用现在的话说,那就是黑社会老大。当然,他也有讲义气的一面。在冯所长为其岳母办丧事过程中,他送了重礼,也出了大力,在当地一帮地痞流氓小混混准备在丧事上要耍混之时,一看有王魁这个古城圈里来的江湖老大,在场便都甘拜下风,灰溜溜走了。王魁为了诱奸书院门最漂亮的女人小惠,仗着他认识几个学校的校长为名,给小惠介绍笔墨纸砚生意,将小惠带出书院门,到西安市长安县的几个学校给小惠拉生意,然后在回书院门的途中,趁机将小惠诱奸了。一次奸污了不罢休,他还想长期占有,并因此寻找各种机会。小惠是南方女人,不但人长得标致,感情也十分细腻,虽然她不喜欢结发之夫小王,但同时也厌恶王魁的粗野。为了摆脱王魁的继续奸淫和占有,后来她跟印盗版书的刘经理跑到南方去了,开创了一片属于她自己人生的天地。美人一去兮不复返,王魁失落之余,便听从赵先生的策划,紧紧抓住了冯所长这条大鱼,通过各种关系,接二连三的承包了几处市场开发的拆迁工程,大把的捞钱,俨然一位混得风生水起的老板、款爷。而他搞拆迁的手段,则是在社会上找了一帮打手,用的完全是黑社会那套手段。但王魁这个黑社会老大还讲一些黑道的规矩。他挣了大钱,先孝敬军师赵先生,再给冯所长提成。因此,他承包的工程一个接一个,可谓财源滚滚。看到这里,我方明白,原来,社会上的那些大款,除了开金矿的雷老板肖老板一袋子又一袋子给领导送钱之外,还有王魁这样一批“能人”,是这样发财的。
![]()
在《书院门1991》这部长篇小说的群丑图中,以书画为道之人首推张大圣。他凭借一手猪大肠体书法,因为和不知廉耻的秦腔名角七岁红姘在一起,又是搞书展,又是大张旗鼓的广收门徒,还为了成为陕西书协的委员和副主席而不惜重金,把本来不怎么样的一个人,弄得名声鹊起,俨然成了陕西的“书法名家”。
再下来便是从河南来的三个假和尚,智能、智本、智行,他们原来是下苦的农民,后来看卖字挣钱,竟也练起了书法,摆起了书法摊子,然后又摇身一变,成了佛门弟子,后来竟听从赵先生的鼓动,堂而皇之的在书院门这个全省书画大家汇集的宝地办起了“书画培训班”,并聘请晏子敬这个小学教师讲书法,于舒霞这个初窥油画门庭的业余画家讲绘画,唬弄得一些望子成龙的家长不知真假,听他们煽乎,便大把大把的掏钱。“书画培训班”的成功,又成了赵先生这个策划大师的范例。
《书院门1991》这部长篇小说的第三拨丑角,便是一帮半吊子业余画家,什么也不懂,就标新立异,起了个什么“长安八怪”的字号,妄图与郑板桥等人的“扬州八怪”自比,还在书院门开了个画廊,搞了个隆重的开业仪式,印了一本画册。可怜却门可罗雀,开业数月没有卖出一张书画作品,大怪把好不容易糊弄人家老板的100万元都快赔光了。看来,1991年,改革开放之初,一群狗屁不通不入流的所谓文化人,简直把神圣的书画艺术当成了他们发财的敲门砖。不过,艺术,毕竟是有规律的,像晏子敬那样的毛笔字,好歹还能称上书法,而像摆字摊的老张、以及“长安八怪”的一些所谓的书法,称他们字写得还可以,写得怪就不错了。
![]()
在《书院门1991》这部长篇小说里,不但人物众多,还个个性格鲜明,血肉丰满。就连一个给冯所长家里过事临聘做饭的大厨,给冯所长丈母娘坟地看风水的阴阳先生;还有那个已经没落的道台子孙孙府生,以及晏子敬的那个房东,都写得性格鲜明,妙趣横生。但真正能提得上体现这个社会正能量的正面人物,则鲜少。如果说拍黄河的宋沧海,初学绘画的于秋霞,南小街开天香居深通八卦之术的王昕元先生,还算正面人物的话,那么,还有一个值得推崇的人物,就是神木县开煤矿发了大财的牛娃子。他致富后不忘故乡,经晏子敬一煽动,当即拍板投资50万元重建村办小学。这样致富不忘桑梓的人,才是我们这个时代应该提倡的人物。而书院门改革之初,那些打着各种旗号的艺术家,实际上就是假借文化之名的江湖骗子。而雷老板、王处长、徐副队长,以及冯所长、赵先生、王魁、刘经理、李雯们,他们除了巧取豪夺之外,其实骨子里都作着发财的梦。有几个想着为国家谋福利?为老百姓谋幸福?而张大圣、河南来的三个假和尚、以及长安八怪,在他们当中,又有几个是真正的艺术家?又有几人有真才实学?
改革初期,难免矿产管理混乱,文化市场鱼龙混杂,许多欺世盗名之徒便混水摸鱼,致使书院门这方文化艺术的净土泥沙俱下,污浊不堪。换句话说,如果国家后来不反腐倡廉,不对贪官污吏严惩,这个社会还不乱套啦?文化市场不激浊扬清弘扬正气发展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真正的文化繁荣岂不成了一纸空谈。从这方面来说,老康的这部长篇小说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和腐败,给人了一种深刻的警示;而从另一方面说,他又无形中弘扬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在老康的这部长篇小说中,他不愧深谙各地的乡风民俗。试看他用了多重的笔墨,描写了冯府丧事的铺排,其中如何出灵、如何安席、如何待客,简直如数家珍般信手拈来,十分的生动。仿佛他亲身经历了过红白喜事一般,堪称研究陕西民俗文化的行家里手。
说到古城西安的饮食文化,这部长篇小说中几乎无处不在。老康会吃、会咥,他把西安的各种特色小吃、像羊肉泡馍、辣子涮羊血、葫芦头、肉夹馍、等等等等,写得活色生香、津津有味。读过这部长篇小说,就像品尝了一桌古城西安的美食。而使用西安方言,比如嘹咋啦、咥得美、瞎怂、你这个怂式子等等,与陈彦的《装台》有异曲同工之妙。总之,读老康一出手就写的这部多达百万字的长篇小说,如享用了一顿丰盛的文化大餐,可圈可点之处甚多。
康铁岭是洛南人,笔名邙山,是继商洛贾平凹、陈彦、京夫、方英文、孙见喜、鱼在洋等人之后,商洛作家群又一新军。展望未来,我们的这位老康,谁敢说他将来不会在中国文坛上拥有自己的一席地位?!
编辑:陈之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