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 1955 年第一次大授衔时,有 55 位上将,后来又补授了 2 位,所以一共有 57 位开国上将。在这些上将里,有四位一直都在军中稳如泰山,他们分别是杨得志、韩先楚、许世友和陈士榘。
![]()
先说杨得志,他可是我军 “三杨” 中的老大哥。杨得志这人特别优秀,毛主席对他那是相当信任。他革命资历老,战功赫赫,性格也随和,在军中人缘特别好。红军时期,他就崭露头角了,但真正让他声名远扬、被毛主席注意到的,还是长征的时候。
当时他被任命为红一师一团团长,这红一师一团那可是尖刀中的尖刀,专门在长征路上为大部队披荆斩棘、开路搭桥的。他带领一团一路过关斩将,在大渡河畔,国民党觉得我们走投无路了,可毛主席指挥我们强渡大渡河。
杨得志精心挑选了渡河勇士,亲自指挥他们成功渡河,给后续部队打通了道路,把敌人远远甩在了后面。到了陕北,他还参加了东征、西征和山城堡战役。抗日战争中,他也是表现出色,因为功劳大,1955 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还当了济南军区司令,这济南军区可是八大军区之一,位置相当重要,毛主席让他去,那就是信任他。
![]()
再说说韩先楚,他一开始差点被授予中将军衔,后来是毛主席亲自开口,他才成了上将。毛主席说不能忘了韩先楚解放海南岛的功劳,要是海南岛没解放,说不定就成第二个台湾了。
解放海南岛之前,因为刚在解放金门岛时受挫,大家都有顾虑,但韩先楚觉得必须尽快解放海南岛。他亲自改造木帆船,给部分木帆船加上电动机,变成机帆船,还动员了足够的船工。
在他的精心准备下,海南岛战役大获成功。在朝鲜战争中,他也表现出色。第四次战役时,我军内部在打横城还是砥平里的问题上有分歧,邓华想打横城,韩先楚想打砥平里,最后彭老总选择了打横城,结果敌人趁机向砥平里增兵加固阵地,我们在砥平里遭到顽强抵抗,没打下来,这也说明韩先楚的战略眼光很独到。
后来他担任福州军区司令,负责保卫沿海安全,虽然调去兰州后遇到些风波,但毛主席和周总理都信任他,他也顺利度过了。
![]()
然后是许世友,他和毛主席感情特别深,一直坚定地追随毛主席,毛主席也很信任他。他俩认识不算早,但毛主席对他印象很好,觉得他虽然看着粗枝大叶,其实粗中有细。
刚认识的时候,毛主席问他名字,得知他叫许仕友,毛主席说 “仕” 字不好,和我们党的理想不搭,许世友马上就让毛主席给他改名,毛主席就改成了世界的 “世”,寓意 “世界之友”,这名字也体现了毛主席对国家未来的期望。就因为毛主席的信任,许世友在军旅生涯中顺风顺水。
最后是陈士榘,他是参加过秋收起义的老将,从参军开始就基本跟着毛主席,对毛主席那是敬佩又信任。毛主席交给他的任务,他从来没掉过链子。他一上井冈山就被分到第四军,是在毛主席眼皮子底下成长起来的。
他还是我军难得的工程兵人才,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能力超强。四渡赤水的时候,要不是他提供保障,我们可没那么容易渡过赤水河,长征路上他的工程兵技术也帮了大忙。
![]()
抗日战争时,他长期当参谋长,但又经常出去带兵打仗,毛主席看他这样,就派他去晋西创建根据地,他在晋西打游击,还拉起了一支部队。后来山东需要人,他又被调到山东。
解放战争时,他先后在山东军区和华野当参谋长,说是参谋长,其实是粟裕手下的猛将,在华野的好多战斗中,他不是吸引敌人注意力就是负责主攻。新中国成立后,他在军校任过职,后来又当了工程兵司令员。
他自己说不会打政治仗,就是凭着一腔真心,毛主席也看到了他的真心,还多次在公共场合把他拉到身边,表明对他的支持。
![]()
这四位上将都在各自的领域创造了传奇,他们为国家和人民奉献了一生,他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