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成都市地图,仔细观察
你会有一个极为有趣的发现
以浆洗街为南北纵向柱
偏西方向是刘备墓惠陵
东北方向二三公里左右是
关羽的衣冠庙
西南方向二三公里左右是
张飞的衣冠冢
这三者构成了蜀汉文化的“铁三角”空间
三国时期
成都是蜀汉政权的中心
虽然从刘备建都到后主投降才短短42年
但成都在三国文化里面的核心地位当仁不让
这个“铁三角”与桃园三结义有什么联系?
又是怎么形成的?
01.
唯一保存至今的
毋庸置疑的三国时期皇帝陵
成都历史上一共出现过四座帝陵。一是惠陵;二是成汉李雄的安都陵(位于成都市武侯区。封土呈驼峰形,高度约为5米,陵墓周长约60米,地面早无建筑);三是前蜀王建的永陵;四是后蜀孟知祥的和陵(位于成都市北郊约7公里的磨盘山南麓)。
其中所建年代最早、影响最大、又是首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便是刘备的惠陵。毫无疑问,惠陵不但是西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帝陵,而且是唯一保存至今的、毋庸置疑的三国时期皇帝陵。
![]()
▲刘备惠陵正门 图片来源:成都武侯祠官网
惠陵还是一座合葬墓,除刘备外,还葬有甘夫人和吴夫人。历代修葺,均有史志书、舆地书等详细记载。在旧时坟堆甚大,异峰突起,成为回望城内皇城的一个瞭望台。有了惠陵,后来在旁边修建刘备庙,南北朝时候在刘备庙旁再建武侯祠。
惠陵边那棵盛传为诸葛亮手植的古柏,俨然已经成为他鞠躬尽瘁的象征。“密叶四时同一色,高枝千岁对孤峰。此中疑有精灵在,为见盘根似卧龙。”这便是唐朝诗人雍陶对其气场的描绘。
![]()
▲刘备惠陵享殿 图片来源:成都武侯祠官网
据《昭烈忠武陵庙志》卷二引《陆游记》记载,有一位唐代节度使曾来武侯祠从该古柏上取下一小树枝,制成手板,以书写记事,被记入后来的一种《图志》,遭到了批评。可见在蜀人心目中,即使是土皇帝节度使,也不能擅取武侯祠的一草一木。
既是帝王之墓,盗墓者频频造访。唐人段成式的《酉阳杂俎·尸穸》(卷十三):“近有盗,发蜀先主墓。墓穴,盗数人齐见两人张灯对棋,侍卫十余。盗惊惧拜谢,一人顾曰:‘尔饮乎?’乃各饮以一杯,兼乞与玉腰带数条,命速出。盗至中,口已漆矣。带乃巨蛇也。视其穴,已如旧矣。”
主人问盗墓贼,您喝酒吗?盗墓贼稀里糊涂,竟真的喝了主人递上的酒。酒一下肚,盗墓贼也清醒过来,便向那人讨宝,主人给了他几条玉腰带,叫盗墓贼赶紧出去。盗墓贼刚到墓外,盗洞口就合上了。正在骇怪时,带出来的玉腰带竟然是一条大蛇。
到了清朝,刘备墓又有被盗的传闻。此说见于宦游四川的文人徐心余《衣冠陵》,收录在《蜀游闻见录》当中。
徐心余提到,在清朝年间的时候,有一位老农在惠陵田地里劳作,突然挖到了一块砖头,他十分好奇又继续往下挖,结果越挖砖头越多,后来竟然挖出一个古墓。随后很多人都认为史书上记载的是真的,这座古墓就是刘备的墓地。但是在古墓内根本没有发现尸体。
![]()
▲武侯祠惠陵神道 图片来源:成都武侯祠官网
这固然是传说,学者以为,刘备墓没有被盗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其一,当时刘备下葬时倡导简葬、薄葬,可能确实没什么陪葬品;其二,当时刘备墓外面设有护陵官,戒备森严;其三,刘备墓称为“惠陵”,惠是说刘备仁义施恩惠的意思。刘备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还是很高的,人们敬重他;其四,刘备二弟乃关羽,义薄云天,重信义人!盗贼也不敢动。即便是张献忠屠川,毁了武侯祠,但也没有捣毁刘备墓……
02.
蜀汉文化的“铁三角”
恰如桃园结义之三兄弟
在成都城内就存在一个蜀汉文化的“铁三角”。
如果以浆洗街为南北纵向柱,偏西方向是刘备墓惠陵,东北方向四五华里是关羽的衣冠庙,西南方向四五华里是张飞的衣冠冢(成都民间把位于如今华西医院高干病房区之内的小土坡认为是“张飞墓”,实为“成汉贵族墓”,在1985年成都市考古队就发掘过,出土有上百件文物。但这一误会深切体现出成都百姓对张飞的缅怀之情)。
![]()
▲成都地铁衣冠庙站 图片来源:青聚锦官城
成都市考古队蒋成曾经表达过自己的猜测:“三国和四川渊源甚深,离此墓不远的武侯祠有刘备的惠陵,洗面桥旁有祭祀关羽的衣冠冢。此三处如三角形三个顶点倚角而立,恰如桃园结义之三兄弟。”
从位置而言,三个坟地恰如三角形,三个顶点倚角而立。位居坤卦的天府之国,成都的城南风水之所以出类拔萃,看来均是事出有因的。
本土民俗史学者帅培业进一步阐明了这一“铁三角”的意义,这个三角区域,应该是成都地域文化最为重要的所在之一,更是蜀汉历史地理的精华所在。
因为围绕这个三角区域,惠陵、武侯祠成为核心,黄忠墓、赵云墓地以及洗马池、万里桥、诸葛井、九里堤、向宠墓、庞统墓、马超墓、张飞营、牧马山等等蜀汉历史文化点位层列其外,构成了蜀汉三国英雄文化的一个有序分布。
![]()
▲成都地铁衣冠庙站 图片来源:成都武侯祠
03.
“铁三角”布局早已形成
南宋《方舆胜览》即有记载
其实,这一“铁三角”布局早已形成。南宋《方舆胜览》记载:“关、张祠……俱在府西七里惠陵左右。”《明一统志》中更有“铁三角”详细地理分布记录,并说到了洪武初年,才把诸葛庙与惠陵“合庙祀之”。
![]()
▲成都武侯祠 图片来源:成都武侯祠博物馆
著名巴蜀文化学者王家祐主撰的《汉晋夕阳——三国旅游寻踪》即认为:“刘备的惠陵与关羽衣冠庙、张飞桓侯祠,呈三角排列,这绝非偶然,而是民间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表现形式。遗憾的是今天仅存刘备的惠陵,而他两位兄弟的祭祀遗迹却荡然无存了。”
![]()
▲电视剧《三国演义》桃园三结义画面 图片来源:电视剧《三国演义》截图
古蜀文明的起源是岷山河谷,包括成都平原、临邛(今邛崃)、江原(今崇州)、南安(今乐山)这一“三角地带”开始。蒙文通先生《巴蜀史的问题》指出:“中国农业在古代是从三个地区独立发展起来的,一个是关中,一个是黄河下游,在长江流域则是从蜀开始的”。
他主张“农业是从江源入成都平原的,江源、临邛,正是岷山河谷,蜀的文化可能从这里开始”。
如果说古蜀文明是从一个“三角地带”开始的,那么,蜀汉文化遗址的“铁三角”,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栏目简介】作为悠久而独具特色的文化始源地,成都拥有璀璨而接续的城市发展史,成都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其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江一河,蕴藏着说不尽的故事,道不完的历史。屡见不鲜的树木、俯拾皆是的花草,饱含着什么样的传奇?“成都方志”微信公号“蒋蓝成都传”专栏,带领读者朋友一起“在充满历史温情的文学城市传记里,梳理成都的肌理,捕捉成都的体温(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阿来的评价)”。
![]()
【本平台刊发的信息仅为阅读、传递文化之用,转载文版权属原作者或原刊发平台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或整改。】
本文节选自《成都传》
作者:蒋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