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很多城市中带有“莱”字,比如青岛的莱西市,烟台的莱州市、莱阳市、莱山区、蓬莱区,还有被济南合并的莱芜市,以及莱芜市的莱城区......。
不仅仅是城市,带“莱”字的其他地名也很多,比如胶莱河、莱山、东莱、蓬莱阁等。
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越往东走,带“莱”字的地名和城市越多。
甚至在人们的口语中,很多老胶东人也是张口一个“莱”字,闭口一个“莱”字的,比如,有的烟台人把潍坊人称为西莱子,而潍坊把烟台、威海这边称为东莱子。
甚至在山东西部和南部,也有带“莱”字的地名,比如菏泽的莱河,枣庄滕州的东莱村、西莱村、前莱村等。
![]()
山东这些带“莱”字的地名和城市,其来历可以分成三类。
第一类,来源于山东大地上的一个古国——莱国。
莱州市、烟台的东莱街道、莱州湾,还有枣庄滕州很多带“莱”字的村庄,都是因为这个莱国。
![]()
莱国的历史存在感不如齐国和鲁国,所以我们习惯上用“齐鲁大地”来代指山东。
事实上,莱国才是山东的土著国,它的存在比齐国和鲁国还要早。
根据《史记·齐世家》中记载:周武王灭商纣之后,论功行赏,分封天下,周灭商的头号功臣姜太公,被分封到齐地。
姜太公来到齐地之后,在营丘刚建国,就受到了莱国的攻击,说明莱国当时的势力已经很大,竟有胆量主动进攻齐国。
《史记·齐世家》原文是这样写的::“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於齐营丘。......。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营丘边莱。莱人,夷也,会纣之乱而周初定,未能集远方,是以与太公争国。”
![]()
![]()
从公元前1046年姜太公建立齐国,到公元前567年莱国灭亡,齐国与莱国之间的战争持续了数百年,战败的莱国多次迁移,后来迁到龙口、莱阳、莱州一带。
对于莱国东迁,部分史料是这样记载的: 《春秋·宣公七年》(公元前602年):“夏,会齐侯伐莱。” 《春秋·襄公六年》:十一月,齐侯灭莱,“四月,晏弱城东阳,而遂围莱。”“晏弱围棠,十一月丙辰,而灭之。迁莱于郳。高厚、崔杼定其田。”
![]()
后来,人们把莱国东迁之后的生活区域称为东莱,莱州市在古代还曾经是东莱郡的驻地。而以前的莱国区域,大约相当于今天的潍坊那一片,被称为西莱。
“齐侯灭莱”后,古籍里记载的“迁莱于郳[ní]”,这个“郳”到底是啥地方呢?
大多数人觉得,郳指的是烟台龙口一带,这也是为啥烟台好多地名带“莱”字的原因。
这部分人觉得郳[ní]是烟台龙口的,依据是唐代的《通典》记载:“莱州,春秋莱国也,齐侯迁莱子于郳,在齐国以东,故曰东莱。战国属齐。”
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山东古国与姓氏》一书,也赞同郳是烟台龙口的说法,书中写到:“迁郳即龙口灰城,亦名归城。归、郳音同”。现在根据考古发现,龙口市黄城镇东南的归城遗址,就是莱国东迁后的都城。
![]()
不过,也有少部分人认为,“郳”指的是枣庄滕州一带,因为《滕县志》记载:“城东六里有郳城”,今滕州市姜屯镇有滕州故城,滕州故城东有郳国遗址。历史上也确实有郳国,很多古籍中都提到过。
这也是为啥在枣庄滕州一带,很多村庄名字中带有“莱”字,如东莱村、西莱村、前莱村等。
![]()
![]()
山东带“莱”字的地名比较多,第二种原因是因为古时候,这些地方长满了“莱”。
比如济南的莱芜区、烟台的莱山区、蓬莱区,其名称来历都与“莱”这种植物有关。
![]()
古代的“莱”指的是一种叫“藜”的野草,莱草在田间地头、山野河沟等地都能生长,胶东一带,人们管它叫灰菜;鲁中鲁南,还有河南一带,大家称它为灰灰菜;河北那边叫烙烙菜。这灰灰菜的叶子能吃,六零后、七零后的人,小时候应该都吃过,烧汤、凉拌、包水饺都用得上它。
![]()
也有人认为,“莱”在古代的意思,就是现在的小麦,但这种说法并没有获得广泛认可。
济南的莱芜区,以前是地级的莱芜市,莱芜市得名的原因,是因为在古代,“荒芜的土地上长满了莱”,故名莱芜。
不过,莱芜得名的原因,也有其他不同说法。
有人认为是齐灵公灭莱后,“莱民播流此谷,邑落荒芜,故曰莱芜”;
有人认为莱芜本名“莱牟”,因莱族与牟族杂居得名,后来以讹传讹,演变成发音相似的“莱芜”。牟国也是周朝分封的一个小诸侯国,范围就在今天的莱芜区新庄镇一带。
![]()
烟台的莱山区和蓬莱区,其得名的原因,是和“莱”这种植物有关的神话传说。
先说莱山区。相传800多年前的一天夜里,突然间来了一座小山,当时取名“来山”,因山上长满了莱,就演变为莱山。
秦始皇巡游天下时,在山上建祠庙,《史记﹒封禅书》记载:“齐有八神,六曰月主,祠之莱山。”
再看蓬莱区。“蓬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山。“蓬”和“莱”都是植物,其名称来源比较有趣,相传汉武帝东巡,隐约望见海雾中漂浮着一座山,宛如仙境,汉武帝就向身旁谋士询问那座山的名字。谋士看那山上飞蓬随风、莱草丛生,情急之下,脱口而出“那是蓬莱山”。现在想来,可能是汉武帝有幸碰到了海市蜃楼的景象。之后,汉武帝在海边筑一座小城命名为“蓬莱”。
唐代史学家杜佑撰写的《通典》中记载:汉元光二年(前133),汉武帝东巡,“于此望海中蓬莱山,因筑城以为名”。
第三类,一些带“莱”字的地名,与河流、山川等地形地貌有关。
比如烟台的莱阳市,菏泽的莱河镇等地名。
烟台的莱阳市,是千年古邑,后唐之前叫做昌阳,因为后唐开国皇帝李庄宗,其父亲李克用名国昌,为了避讳,改昌阳为莱阳,取莱山之阳之意,莱山就是现在莱阳境内的旌旗山。
莱西市是现代的地理名词,因位于莱阳市西部而得名,并不是位于古莱国西部。
胶莱河是一条南北两端通海的人工河,是元世祖占领江南后,为了把江南粮米运往京师而开凿的,这一点在历史教科书上提到过。胶莱河之名,是因为它沟通了胶东半岛南部的胶州湾和北部的莱州湾。
菏泽市的莱河镇因位于莱河河畔而得名,莱河流经菏泽市单县和济宁金乡,唐朝时称作涞沟,大诗人李白曾到此一游,留下了“鸡鸣发晏堌,别雁惊涞沟”的诗句。
莱河位于山东西部,这一点让人意外,因为很多人都认为胶莱河是由胶河与莱河组成的,但是我找了很多资料,没有一个权威的说法,来证明胶莱河是由胶河与莱河组成。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